•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论我国传统国家政治思维中的“君”与“君道”

    时间:2021-07-05 08:02: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统治“治乱循环”所反映出的基本特点,是“善始者繁,克终者寡”。“君道”是我国古代社会国家治理的基本思想及历史经验,其核心思想在于论证“君”如何通过正身、修德以塑造“正见”,即由“内圣”而“外王”,从而实现天下大治的政治理想。“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君”之“能群”这一功能在事实上形成了国家的向心力,也是“君道”思想发挥指导作用的结果。应发挥传统国家治理的经验,为实现我国政治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
      [关 键 词]君道 能群 政治团结 国家政治能力
      [作者简介]俞楠(1973-),浙江宁波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17)03-0056-09
      一、 中国传统政治社会中的“君”及其“统”、“治”的特定内涵
      1. “君”在传统政治思想中的释义
      中国的政治学研究遵循着自身特定的逻辑,运用特定的概念阐述特定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及政治思想当中,“君”有着极为独特且丰富的内涵,负有特定的道德使命。《说文》曰:“君,尊也。”《仪礼·子夏传》称:“君,至尊也。”《管子》云:“是故道德出于君。”《吕氏春秋·恃君》提出“昔太古尝无君”,从而造成无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长幼之道,“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此为“无君之患”。《逸周书》孔注:“君能立道德之名,使人知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可见就文化涵义而言,“君”是一个道德意味较浓的尊称,是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的安排者。除作“人君”解之外,“君”亦为“君子”。《易经》曰:“君子终日乾乾”,“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泰伯》中云:“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另有“君子之教以孝也”,“乐道者谓之君子”等。肩负这样的使命,就要做到《尚书·无逸》中所提出的“君子所其无逸”。《史记·周鲁公世家》将这里的“无逸”作“毋逸”解,意为“君子居其位,不要贪图安逸”。又《化书·德化》篇云:“故君子藏正气者,可以远鬼神、伏奸佞。”足见君子的修为是怎样的。君子亦有所畏惧而不会妄言、忘形。即如孔子所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此外,中国人习惯以“义”称“君”,如《易经·乾文言》中认为,君子行“元、亨、利、贞”四德,“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以在中国文化史中,“君”始终是道德修为与智慧的崇高象征。
      除了道德涵义解释之外,“君”在国家政治治理中的重要性也很明显。《礼记·学记》有“王者建国君民”之说。《荀子》云:“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君者,民之原也。”这都是从治理的本原出发探讨“君”的地位。《周书·苏绰傳》认为,“天生蒸民,不能自治,故必立君以治之。”同时也认为,“人君不能独治,故必置臣以佐之。”《无能子校注》中也提出,“繁其智虑者,又于其中择一以统众,名一为君,名众为臣。一可役从,众不得凌一。”所以“君”为臣之首。但“君”始终不是一个正式的名号。它并非帝号,更不是爵位。《说文》云:“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意为尊贵,因为系发号施令,故从口。所以“君”就是发号施令的人。正如《管子》认为,“君人也者,无贵如其言。”即所谓“君以言制下”。《左传》云:“庆赏刑威曰君”。韩愈《原道》云:“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这里的‘诛’是指“责罚”,意指“君”有管理、制约臣下的责任。
      从政治学的角度而言,对“君”之涵义及功能的理解,有如下两点至为关键。
      首先,“君”在中国传统政治学研究当中实为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并非指单一的个体。《尔雅》云:“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候,君也。”唐代孔颖达认为,“‘君子’者亦包公卿诸侯之等”。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曰:“君字有二义:一为君上之君,天、帝、皇、王、后、辟、公、侯是也;一为群聚之群,林、烝是也。”这里的“君上之君”可理解为自天子乃至诸侯这些“统治者”。“天子者,爵称也。”“帝王者何?号也。”“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生称王。”因此,作为统治者的“君”是一个专属称谓,但“君子”则并非如此。同时,皇、帝、王皆为号,而“君”并不是一个特定正式的称号。天子诸侯可称君子,卿大夫、士人乃至庶人亦可称君子,“是其通称自天子至于民也”。由此,从文化涵义角度出发,“君”对于中国传统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具有一种统合作用,发挥某种社会的和文化的向心力作用。
      其次,“君”指的是一种“能群”的政治聚合功能以及由此带来的特殊的政治关系。人类社会自身具有“群聚”的特征,从而使自身战胜各种困难以图谋长远的发展。正如《吕氏春秋·恃君》中所云“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荀子》言:“君者何也?曰:能群也。”《广雅·释言》曰:“君,群也。”《韩诗外传》和《周书》也有类似的表述。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君者,群也,群下所归心”。这种以“群”来解释“君”的观点最早出自周太子晋。《逸周书》载:“公能树名生物,与天道俱,谓之侯,侯能成群,谓之君。”“是能侯逆顺者,故谓之侯,侯之命义如此也。侯能成教一方,近悦而远自来,群众归心,故谓之君,君之命义如此也。”荀子对“君”这一“能群”的功能的解释最为具体,即所谓“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意指人君必须“善于提供衣食养活人,善于区别等级名分治理人,善于把贤能者安置在显要地位,善于用各种文饰区别人的等级名分”。?譹?訛惟其如此,“君”才能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能力水平的人,这样人们才能“亲之”、“安之”、“乐之”、“荣之”,才能呈现出“群下所归心”的局面。

    推荐访问:思维 传统 政治 论我国 君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