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新时期党际交往理论的转折与创新

    时间:2021-07-01 20:02: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在实践中调整了党际交往的原则、内容和对象,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务实性的党际交往理论。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对国际共运史上党际交往的反思,对世界政党交往潮流的把握,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党际交往理论创新的主要依据。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大势下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党际交往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7)10-0017-05
      
      何谓党际交往?依据中国共产党在党章和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对党际关系、党际交往等词语的运用,所谓党际交往在我国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党的名义而不是以政府或国家的名义与其它国家的政党以及地区性和国际性的政党组织开展往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正视现实,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际交往理论。
      
      一、改革开放前党际交往的曲折发展和理论探索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作为自己的一面旗帜,努力实现与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团结和联合。同时也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方针。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自身的地位变了,面临的内外形势也不同,在党际交往理论的探索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
      建国初期,我党成立了以王稼祥为领导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由于受当时客观形势的影响,主要与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开展往来,在对外联络工作中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对于彼此之间的分歧和争执,本着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加以解决,党的对外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中,就有58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派出代表团出席了我们党的这次代表大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之多和对外关系之广。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的分歧和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了激烈的论战和严重对抗,国际共运出现了分裂。通过斗争,我们党顶住了苏共领导人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施加的压力,有效地维护了我党的独立和我们国家的安全,从而打破了苏共在思想上、组织上控制国际共运的局面,给各国党独立自主处理本党内外关系以鼓舞和推动。然而我们党在论战中左倾主义错误也不断发展,使我党开展党际交往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在论战中,我党没有对“修正主义”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把本来是独立自主原则同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斗争,看成是马克思主义与所谓“当代修正主义”的“大搏斗”,并用自己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逐渐形成的“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观点,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作为划分马列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标准。不加分析地把凡是对我们党的某些观点和做法持有疑义而赞同苏共某些观点的党,都看成是“修正主义党”,进行批判。正是在这种批判中,中国共产党的对外联络工作和对外关系完全被纳入了“反修”的轨道,我党同大多数老共产党中断了关系。
      这种错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进一步发展,当时主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工作的康生,提出了要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支左反修”的极端错误观点。所谓“支左反修”,就是支持各国共产党中的“左派”,反对“修正主义”。同时提出,要用承不承认毛泽东思想,支不支持“文化大革命”,主不主张搞武装斗争,甚至包括走不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作为划分“左”和右,区分马列主义党和修正主义党的标准,用这“三条标准”去擅自评论、衡量别国党和别的社会主义国家,去决定亲疏和取舍。这些错误的指导思想挫伤了许多外国党的感情,断绝了我党同绝大多数老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关系。据统计,当时全世界有89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先后就有78个党与我党中断了联系,我党的党际交往几乎陷于停顿状态。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际交往理论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和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党际交往的原则、对象和内容,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务实性的党际交往理论。
      1. 党际交往原则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展党际交往的原则由原来的“支左反修”转变为“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这种转变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体现了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改变党际交往的不正常状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国际共运史上党际关系的经验教训,领悟到“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① “各国党的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应该由本国党和本国人民去判断。最了解那个国家情况的,毕竟还是本国的同志。”② 根据这样的精神我党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处理党际关系的新原则:“我们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③ 其内涵主要有:(1)各国党根据本国的情况和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本国的革命道路和建设方式;自己决定对内对外的方针政策,对本国人民负责,而不是对某一个外国党或国际中心负责。(2)各国党不论大小,不论历史长短,不论执政与否,都是一律平等的。(3)任何大党、中党、小党,都要互相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经验。(4)不以任何舆论的、政治的、经济的或军事的方式干涉别国党的一切内部事务,也不利用党的双边关系去损害其他党及任何第三者。总之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互相关联,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最初我党提出党际交往四原则,是为了正确处理与其它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党的关系,随着实践的发展,我党又把它扩展为 “同各国政党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的原则④。党际关系四原则是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继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党际交往领域的应用,构成我党党际交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新时期党际交往理论的一个创新。
      2. 党际关系定位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重新确定了党际关系的定位,以前以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推动世界革命的发展为出发点,强调发展思想一致、行动团结、互相支援的兄弟党关系;现在以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推进国家关系为出发点,建立以“交流和合作”为内容的新型党际关系,体现了党际交往理论的务实性。
      《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解放全世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将在世界范围内,至少先在欧洲英、法、德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获得胜利。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虽然在俄国首先获得了胜利,但最终的胜利要靠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里的胜利,强调为了共产主义在全球的胜利,各国的共产党人要联合起来。在这样一种认识下,当时我党与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交往主要是为了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强调建立思想路线一致,行动团结,互相支持的亲密无间的兄弟党关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重新分析了国际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国际共运的状况,认为两种制度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世界大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可以避免的,共产党人的根本任务是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党与党的交往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如果把国际主义职责仅仅看成是为其它国家的党和人民提供经济、政治和军事援助,而且认为援助越多,国际主义精神越强,是非常片面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首先要搞好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此推动国际共运的发展。基于这样的分析,十五大完整清晰地勾画了我党党际交往的新图式,指出我党“要坚持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⑤。对党际关系作了明确的定位,即自愿、平等、互利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且厘清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指出党际交往要服务于国家利益。因此,党与党之间的交往即使是各国共产党之间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偏重于推动国际共运的合作,而是广泛地就国际问题、国家关系、治党治国经验等进行交流和沟通。近年来我党在党际交往中还不断注入经济因素,逐渐形成“政党外交搭台,经贸活动唱戏”的新模式。

    推荐访问:新时期 转折 交往 理论 创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