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欧茨的婚姻观

    时间:2021-06-16 04:00: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那年秋天》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早期代表作,曾获1979年美国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经过孔保尔先生的翻译后,发表于《延河》杂志2015年第9期。《那年秋天》叙事艺术高超,展现了她对于美国现代家庭婚姻问题的思索。小说的叙事结构明显,在过去和现在两个层面上交替进行,展现了人物在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全知旁观视角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叙事技巧的交替使用以及自由直接引语与自由间接引语的同时使用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同人物的叙述声音既使人物的形象饱满,也透过这些人物形象揭示出20世纪中后期美国社会存在的婚姻危机。
      短篇小说是欧茨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欧茨将短篇小说比喻为短跑:“有一个单一的中心和气氛,常常只有两、三个人物和有限的时间空间。它可以进行写作试验,在形式上可以比较自由。”《那年秋天》是欧茨对这一创作理论的实践。她采用高超的叙事艺术,通过一位充当“第三者”的女诗人埃莉诺·埃莉诺的恋爱故事,透视20世纪中后期美国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婚姻危机。小说的焦点是格哈特,以她回忆与情人埃德温·霍勒多年前的恋情为轴心展开。功成名就的埃莉诺应邀到林登学院领奖,见到埃德温的儿子本杰明之后,她思绪万千。然而,当她问起本杰明有关埃德温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时,埃德温的真面目也随之展现出来,使她不得不怀疑这段情感的价值和意义。这篇小说看似一个老套的婚外恋故事,然而,它不但揭示了美国现代社会的婚姻危机,叙事艺术也十分独特,通过埃莉诺一天之内的意识流回忆她在过去三十年间的生活。在小说中欧茨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叙事艺术来探讨婚姻问题的?
      一、叙事结构
      这篇小说的叙事结构平行地分为两个层面,由发生在当今时代的现在层面和发生在埃莉诺对往事进行回忆的过去层面组成,这两个层面交替进行。可以看出,有五个部分发生在现在的层面上,四个部分发生在过去的层面上。现在的层面展现了生活于现在社会已年逾花甲的埃莉诺到林登学院时倍受众人追捧的经历,出现的人物有埃莉诺、本杰明、语言文学系主任以及她的粉丝。这个世界中的时间是物理时间,情节的发展是线性的顺时顺序,从她白天等待乘坐飞机到当晚不足一天的时间。在过去层面中,欧茨展现了埃莉诺回忆往昔的内心世界。在她的回忆中,有年轻时代的埃莉诺、埃德温和处于少年时代正在学钢琴的本杰明。这个层面的时间是心理时间,埃莉诺对她与埃德温的恋情进行回忆,展现了他们二人的情感纠葛。小说的情节主线在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穿梭,展现了埃莉诺三十年间的生活历程及其情感变化。
      在过去的层面上,欧茨展现了埃莉诺与埃德温五年间的情感历程。埃莉诺是一位独立女性,“绝对不想结婚”。然而,她被埃德温所吸引,陷入了情感漩涡。埃莉诺常常不顾一切地与他幽会,她甚至不顾忌其妻儿的存在,爬到他的书房去倾听他的情话。意识到“他从来没有爱过她”时,她伤心欲绝,与他分了手。埃莉诺意志消沉,甚至想要自杀。然而,她最终熬了过来,坚信他对她的情分,并将这种精神痛苦通过写诗释放出来。两年之后,她以恋爱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书被改编成剧本后上演,大获成功。埃莉诺谴责男权思想产生的暴力行为,她作为妇女运动的开创者也被人们大加赞扬。与他的恋情铸就了她的事业成功,她成为一名著名诗人。
      在现在的层面上,近三十年之后,功成名就的埃莉诺与本杰明相遇,这使她不由自主地忆起埃德温。本杰明送她回去时,她了解到她多年未曾知晓的埃德温的一些情况,这使她认清了埃德温的真面目以及他妻子遭受的痛苦,认识到他是一位对家庭、对情人都极不负责的伪君子、自私小人。小说以她烧掉埃德温伪造的她写给他的信结束,显示出她意欲斩断与他的情愫的决心,同时展现了一位独立女性的形象。
      欧茨从过去和现在两个层面综合展现了埃莉诺从年轻时到年老时完整的生活历程,使读者了解到一段婚外情对埃莉诺生活的影响以及美国现代社会中的婚姻危机。
      二、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
      欧茨在过去和现在两个层面上采用了不同的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她主要从全知旁观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全知视角,以自由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的叙述方式来发展情节、塑造人物。
      美国叙事学家N·弗里德曼区分了八种小说中不同的视角,其中一个视角是我国叙事学专家申丹称之为的“中性的全知视角”,它指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者采用“无所不知”的眼光,但并不站出来进行评论。认为它是叙述者为了制造悬念、佯装为不了解情况的旁观者来叙事。根据这一分法,在小说开篇,主人公出场前,欧茨首先使用了全知旁观视角:
      等飞机的乘客中,其中一个是她情夫的儿子。她死去的情夫的儿子。他的长相怪怪的:两个鼻孔里长满了鼻毛,一个秃顶的小老头,一生气就有抠指甲的习惯,总爱转瞬即逝地强作欢颜。荒唐的是,乘客们都对她很是谦恭。所有人对她唧唧喳喳地慰问都使她感到厌恶。不,这是为了取悦她:这些年她对如此这般的事情已经无关紧要了。
      这样的开头无疑会引起读者的悬念。小说集中体现的是埃莉诺的一段恋情及影响,按照传统的叙述模式,欧茨应当首先对埃莉诺进行描写。然而,在全知旁观者的叙述中,开篇首先出场的是“她情夫的儿子”,而且是“死去的情夫的儿子”的特点,第二段才描述了埃莉诺倍受乘客尊敬的状况。不明就里的读者会惊异于乘客们对埃莉诺谦恭的缘由以及她的淡漠反应,并会猜想她的身份。欧茨随后才使全知旁观叙述者将叙述焦点聚焦于埃莉诺身上。因此,小说开头的叙述视角独具特色,对读者极具吸引力。
      在使用全知旁观叙述视角的同时,欧茨还交叉使用了弗氏所称的“有选择性的全知”叙述视角(或第三人称有限全知视角),即叙述者固定不变地采用小说中主人公一个人的眼光来叙事,申丹称之为“固定性人物有限视角”。欧茨通过使用自由间接引语,让读者直接通过埃莉诺的视角来观察事态的发展。请看下例:
      (1)他们离开时,她情人的儿子扭头看了她一眼,脸上半带笑容,两眼眯着,仿佛是对着一道强烈的光似的。(2)埃莉诺挥手告别,希望他能感到无拘无束。这个可怜的男人好像自己没有一点儿自信——可能对他父亲的行为感到惭愧?还是对他父亲对她的待遇感到惭愧?他心里非常清楚,那时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埃莉诺和埃德温·霍勒的关系是不可能的。

    推荐访问:婚姻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