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转型的必要性、必然性与紧迫性

    时间:2021-06-02 04:01: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mlt/rmlt201325/rmlt20132508-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mlt/rmlt201325/rmlt20132508-1-l.jpg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说:“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习总书记这段话其实是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时代话题。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与建党初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执政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自我革新、自我超越,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发展之路,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的中国梦。围绕当前中国共产党转型的必要性、必然性与紧迫性,我们邀请五位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对话嘉宾: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柴尚金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王建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何虎生
      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张锡恩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王正绪
      主持人:人民论坛记者 徐艳红 杜凤娇 张潇爽
      柴尚金:一个政党成功与否,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民众的利益。一些老牌政党、长期执政的大党之所以失去执政地位并迅速瓦解,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们不能适应急剧变革的社会,不能进行自我革新和完善,因而不能更好地代表民众利益。
      王建华:今天的国家建设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治理,要求政党必须进行适应性的组织变革。革命与治理——不同的奋斗目标,决定了政党完全不同的组织理念与组织功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都在不断调适着自己的政策与策略,不断进行着自我变革。
      何虎生: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多元文化进入中国,一方面对多元文化我们不能一概视其为糟粕,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也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全盘西化。
      张锡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党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和长期执政的严峻考验,党的转型又成为新的历史必然和紧迫的任务。
      王正绪: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搞经济的经验,对中国的体制造成了一种惯性——党还是以经济为中心,海外有人称之为中国治理中的GDP主义。我们的体制亟需脱离这种惯性。
      一
      实现政党转型,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人民论坛记者:在中国,近年来转型是个热门话题,如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转型,经济转型应当是渐进性的,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升级转型,等等。如今,在政治领域,要求传统机制、体制转型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新形势下,您认为政党转型的现状如何?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王建华:政党是现代国家建设的主体,现代国家建设也推动着政党的成长,二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共生关系。今天的国家建设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治理,要求政党必须进行适应性的组织变革。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关键是如何实现从革命型政党向治理型政党的转型。
      革命与治理——不同的奋斗目标,决定了政党完全不同的组织理念与组织功能。革命视域下,“敌我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革命者对一切社会行为首先进行价值判断,且总是演进为革命与反革命的二元对立。革命胜利后,作为革命对象的敌人已被消灭,社会重新回归理性。市民社会的成长,使得个体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的多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由此决定了政党的组织理念必须从二元对立向多元共存转换。完成多元社会的整合,政党需要实现组织功能的深层变革,承担起沟通、表达与引导的功能。政党应为国家与社会间的沟通提供一个稳定的组织化的渠道,使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均能得到充分表达,由此实现社会利益的聚合与政治体制的一体化,共同构筑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社会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因此,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实现政党转型,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柴尚金:一个政党成功与否,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民众的利益,或者说能在多大程度上将民众的诉求集中起来、表达出来,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各种不同需求。一些老牌政党、长期执政的大党之所以失去执政地位并迅速瓦解,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们不能适应急剧变革的社会,不能进行自我革新和完善,因而不能更好地代表民众利益。政党从启蒙时代的“密室政党”、“精英政党”脱胎为民主时代的“平民政党”、“大众政党”,从改革时代的“全民党”、“选举党”演变到信息时代的“网络党”、“媒体党”,所有这些转型都是围绕如何更好实现政党的“民众利益表达工具、社会发展引领者”功能而展开的。当前,各国政党特别是执政党都在通过变革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从而赢得更多民众。
      世界社会主义要实现复苏与发展,除了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外,还要看共产党主观条件是否成熟和实力是否强大。虽然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客观上为社会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应清醒地看到,主观条件滞后是共产党未来发展的重大障碍。执政的共产党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还需不懈探索,民主、法治和党的自身建设都需进一步加强。近些年来,为争夺选民,无论是左翼、右翼还是民族主义甚至教派政党,均抢扛“平等、公正”大旗,以追求公正面目示人。昔日共产党最能打动民心的“社会公正、扩大就业、完善福利保障制度”等传统政策领地被挤占,风光不再。一些非执政共产党缺乏明确的、有凝聚力的纲领目标,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左翼“替代”口号与社会党趋同,特色不明显,缺乏吸引力,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没有政治内容的空洞论辩,其主张难以像以往那样广泛吸引民众。
      组织转型,或者说变革是世界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

    推荐访问:紧迫性 必然性 必要性 转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