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大决战(连载)

    时间:2021-05-27 20:00: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世纪40年代(1948年9月-1949年1月),在中国战场上所发起的国共两军战略大决战,是决定国共胜败的大决战,是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军五大战略集团中的三个集团、全部解放东北、华北、长江下游以北地区的大决战,是确立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局面的大决战。
      战略决战前的形势与决战方针
      这一大决战的到来,是战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它虽出乎常人所预料,但并非偶然。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 并得到人民的拥护,通过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方针”,但笃定要在全国建立独裁统治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撕毁了《双十协定》、《政协决议》、《停战协定》,悍然发动了要消灭共产党、人民军队、摧毁解放区的内战;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在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仅经一年的作战,就扭转了蒋介石和美国帝国主义的反革命车轮,转入了战略进攻。又经一年的作战,国共两军就打成了接近平手,即战争出现了决战的前夕。当时的形势是:
      ——在中国共产党方面: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由原来的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与国民党的对比由开始时的1:3.39 变为1:1.3; 部队士气高涨,军政素质大为提高,武器装备,特别是火炮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各野战军已可集中机动作战。解放区的面积已占全国的1/4,城市占29%。人口占35%。已有1亿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改,加之新解放的城市增多,人民支援前线潜力大增。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和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更加发展和巩固,各民主党派已发表声明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许多海外华侨積极声援人民解放战争。
      ——在国民党方面:其总兵力从原来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而且内部派系矛盾加剧,士气下降,战斗力大为削弱;其卫立煌、傅作义、刘峙、白崇禧、胡宗南5大战略集团已处在被分割、孤立的被动困境;经济状态急剧地走向全面崩溃;人民对国民党的信任已丧失殆尽。蒋介石不得不承认:“就整个局势而言,则我们无可讳言的是处处受制,招招失败。”“无论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情形的表现,的确是严重而危险的,”已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
      上述形势预示着,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形势将要出现一个决定性的大变动。
      面对上述局势,国共双方都在进行运筹决策。蒋介石于1948年8月3日-7日,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制定了应变方针——政治方针为:“动员全民积极实施总体战,发挥政治、经济、军事及一切力量之总和,全力进剿并使党政军民经济一元化,以期步调一致。” 军事方针为:“军事上于东北求稳定,在华北力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则加强进剿,一面阻匪南进,一面打匪主力”。加强各战略城市的守备,“责成有关总部、绥署构成强固工事”,长期坚守。同时,以精锐主力为骨干,组成若干机动兵团,加强应援力量。史称“重点防御战略”。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48年9月8日-13日在西柏坡召开会议,讨论打倒蒋介石、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问题。有关决战问题的讨论和主要决议为: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打倒国民党,战略任务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五年左右根本打倒国民党。”毛泽东说,“关于几年胜利的问题,过去所讲的只是可能性,现在战争已经有两年多了,情况更清楚些,可能带确定成分来讲了。”他在1948年10月10日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中提出:“准备在一九四九年召集中国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大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周恩来在提出第三年军事计划要点时说,“要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会战”,今后仍应力争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但攻坚战可能增多,使攻坚和野战互相结合。第三年的作战,“重心在中原”,“北线重心在北宁路”。朱德插话说,将来在徐州会战的可能是最大的。刘少奇说,现在我们要准备大的会战,消灭它两三个兵团,这一关也没有过。
      由此,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便有序的发起,并环环相扣的展开。
      大决战的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
      1945年秋,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解放东北,八路军解放山海关后,国民党当局不承认中共在东北的合法地位,并以接收为名在美军的援助下抢占东北,东北遂成为国共争夺的焦点。进入东北的人民军队自1946年至1948年8月,相继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抗日联军和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八路军经过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夏、秋、冬攻势作战后,解放了东北97%的地区和86%的人口,将国民党军压缩在锦州、长春和沈阳三个互不联系的地区内;人民解放军拥有野战军12个纵队、1个炮兵和1个铁道纵队、1个坦克团,共70余万人;国民党军为: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副总司令范汉杰、郑洞国,辖3个指挥所、4个兵团部,14个军及地方保安团队共55万人。东北战略形势,人民解放军正处于绝对优势和有利地位,国民党军则处于极为被动和劣势境地。
      辽沈战役的方针经过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蒋介石的总撤退企图。早在1948年1月,美国曾向国民党提出撤出东北的意见,蒋介石由于害怕“撤退”对全局产生不利影响,而坚持东北不退。在8月份召开的南京军事检讨会议上决定实行“重点防御”,提出“东北求稳定“的方针。辽沈战役发起后,蒋介石没有意识到解放军是要“关门打狗”,而专注于济南战役。直到9月30日,蒋介石到北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从华北、烟台抽调2个军又2个师,增援锦州。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主持军事会议说:“我这次来沈阳是救你们出去”,你们要发挥过去作战的精神,和关内我军协同动作,是一定可以成功的。蒋介石与卫立煌等商定的行动方案是:以范汉杰集团固守锦州,以侯镜如所率部队会同驻葫芦岛、锦西部队共4个军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增援锦州;以驻沈阳地区的5个军11个师和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增援锦州,以解锦州之围,退入关内。

    推荐访问:革命战争 中国 大决战 战略 连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