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会理会议的前前后后

    时间:2021-05-25 16:02: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威信还在巩固中
      
      确立毛泽东军事领袖地位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是在长征的时候,其起点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终点在洛川会议,其中会理会议也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能够得到几乎一致的拥护,是因为毛泽东在井冈山、中央苏区积累起来的领导威信尤其是其指挥作战的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遵义会议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军事战略问题,是如何尽快解决中央红军的出路,如何使中央红军尽快地走出国民党军的包围,脱离危险地域,与任弼时、贺龙、萧克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和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会合,组建新的红色云贵川边根据地的问题。这就向在会议上取得了军事领导权的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迅速争取战争的胜利,以杰出的战斗业绩来巩固其领导地位。
      所以,尽管会上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李德对毛泽东并不满意,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也反对毛泽东的领导,但毛泽东既往的军事领导才能还是得到了前线将领的高度认同。会议对于长征以来中央红军在军事领导上的纷争、冲突比较顺利地作出了裁决,认定博古、李德的军事领导战略战术犯了单纯防御路线、拼命主义、逃跑主义的机会主义错误,毛泽东取得了负责军事指挥工作和红军作战行动的权力。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是被其认为是自己直接指挥的四大败仗之一的土城战役。当时,毛泽东集合军委纵队干部团、三军团、五军团、一军团一部等长征红军的大部分主力,以尾追川军郭勋祺部为打击对象。但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对付一直被认为是战斗力很弱的川军,却因情报失误、判断敌情不确,遭遇重创。毛泽东东山再起的第一仗的指挥能力受到怀疑。博古即直言:“看来狭隘经验论者指挥也不成。”
      但毛泽东的领导权力却没有受到影响。2月5日,毛泽东与周恩来、张闻天商谈决定,变换中央领导,以张闻天接替博古为党内总书记。7日,中央红军放弃遵义会议原定的北渡长江与贺龙、萧克部会师计划,开始四渡赤水的战役。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的得意之笔。毛泽东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指挥红军实行大范围迂回,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红军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打破了敌人的整个追剿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的军事杰作,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通过四渡赤水,毛泽东对中央红军的军事领导权得以进一步确立。
      
      林彪信件代表了一部分将领的意见
      
      四渡赤水历时4个多月,红军实行高度的运动战,其特点表现在“跑路”,艰难的转圈式来回行军。这对于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来说,是难堪的重负。而且,这种行军,由于军情紧急,上级往往不告诉下级作战意图,下级持久行军却不明所止。更为重要的是,疲惫的中央红军在承受这难堪的重负后,并未迅速脱离困境,与遵义会议对毛泽东的期望大相径庭。所有这些,激起了一部分指战员的不满。
      于是,在3月10日讨论是否攻打打鼓新场的黔敌时,毛泽东的权力受到质疑,毛泽东上任不到一星期的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的职务被撤销。毛泽东的职务被撤销是与会高级将领表决的结果。尽管毛泽东通过努力,成立了中央“新三人团”,进一步巩固了对中央红军的军事领导权,但毛泽东以运动战、游击战为主的战略战术还是颇具争议。刘英就回忆说,“在当时,毛主席没有后来那样的绝对权威,大家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也还没有完全领会,所以上上下下虽然服从命令听指挥,但对四渡赤水这一段也有不同意见,主要是围绕着是走路还是打仗。”
      3月16日至5月3日,红军三渡、四渡赤水,一些人对毛泽东的指挥能力提出了严重的质疑。红军在狭窄的云、贵、川边境,围绕赤水河穿插、“兜圈圈”,飘忽不定,行踪无常,只是不断的走,战斗伤亡很大,不少指战员情绪十分冷落、悲观。杨尚昆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不止一次地感叹:“红军在四渡赤水那一段走得实在苦……白天走,晚上也走,天又接连下雨,部队非常疲劳,又不了解领导意图,怕部队给拖垮,怪话很多。”黄克诚在回忆录中记录:土城战役,朱德亲自督战他所在的红三军团四师阵地,对部队“疲惫不堪的样子”非常恼火,对他大发了一通脾气;在娄山关、遵义战役中,担任主攻的红三军团(已改变建制,废止师级,直辖团级)伤亡惨重,军团参谋长邓萍牺牲,第十二团政委钟赤兵、参谋长孔权腿被打断,第十团团长张宗逊,腿被打残,参谋长钟伟剑牺牲。
      对毛泽东指挥意见最大的是红一、三军团指战员。其中,尤以红一军团长林彪的牢骚最盛、意见最大。按聂荣臻回忆录的说法,“遵义会议以后,教条宗派主义者们并不服气,暗中还有不少活动。忽然流传说毛泽东同志指挥也不行了,要求撤换领导。林彪就是起来带头倡议的一个”。
      林彪表示不满后做了3件事:一是发牢骚,埋怨毛泽东指挥红军尽走弓背路,会把部队拖垮。二是直接打电话给红三军团长彭德怀,要求他出来指挥。红一军团在刚占领的会理城休整。林彪当着红一军团主要将领聂荣臻(政委)、左权(参谋长)、罗瑞卿(保卫局局长)、朱瑞(政治部主任)的面,直接打电话给彭德怀,明确表示,“现在的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彭德怀拒绝后,林彪做了第三件事,直接给中央“新三人团”写信,并要聂荣臻签字。聂荣臻拒绝后,林彪单独签字上送。林彪信的大意是,“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
      在红三军团领导人彭德怀方面,对毛泽东的指挥也存有疑虑。在二占遵义、中央指派刘少奇为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时,彭德怀对刘少奇说:“现在部队的普遍情绪,是不怕打仗伤亡,就怕负伤;不怕急行军、夜行军,就怕害病掉队,这是没有根据地作战的结果。”彭德怀还认为,目前中央存在对敌作战犹豫的现象,并对中央的作战方针提出批评。刘少奇与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据此联名报告了中央。彭德怀及红三军团其他指战员的情绪很快被毛泽东指责为右倾。
      中央领导层对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也存在看法或保留意见。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正跟随红三军团行动。张闻天应该知道彭德怀等人的意见,毛泽东认为这是张闻天对他的战略战术存在看法而故意隐瞒。在“新三人团”里,王稼祥对毛泽东所采取的战略战术也有意见。他对张闻天说,老打圈圈不打仗,可不是办法。他要张闻天开会讨论,决定红军的作战计划、行动方针。
      于是,在抢渡金沙江成功,夺得会理城后的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会理郊外召开了扩大会议。
      
      特别会议争执激烈
      
      此次会议的召开非常特别。一是参加会议的人员特别。按一般规律,既然是政治局扩大会议,随军行动的政治局委员应该出席,但当时在军中的政治局常委博古、政治局委员陈云、刘少奇、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发、凯丰没有出席。与会人员有: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红军总司令朱德、“新三人团”成员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及扩大的红一、三军团司令员、政委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二是会议的时间比较特别。此次会议召开时间长,前后3天,这在长征途中并不多见;参加会议的通知来得很急,中央紧急通知,必须当日下午2时赶到。三是会场比较特别。会场摆在城郊的一个铁厂的草棚子里,草棚外不时有敌机扔下的炸弹爆炸声,有一颗炸弹就落在会场附近,墙壁震得摇晃起来,尘土落了开会的人一身。“军团来的负责人就住在这个草棚子里,就地打铺,地上铺了卧草。喝水、吃饭都由我带警卫员送去。”刘英说,这是为防避敌机轰炸扫射。

    推荐访问:会理 前前后后 会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