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西南太平洋岛屿战场对太平洋战争的贡献

    时间:2021-05-24 16:03: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提要太平洋战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为抗击日本法西斯势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一部分以及澳美等国盟军联合反击日军的重要军事基地,西南太平洋岛屿战场在有效钳制日本进一步扩张,以及在盟军由守转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岛屿居民以各种方式配合盟军作战,为盟军取得太平洋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宝贵支持。
      关键词西南太平洋岛屿 太平洋战场 盟军 日本
      作者汪诗明,苏州科技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江苏苏州:215009)
      
      在战后出版的反映盟军作战的大量史料中,对以美国为主要力量的太平洋盟军作战给予了详细的记载和充分的肯定,但对西南太平洋岛屿战场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地位未给予应有的评价,而对于岛屿居民积极配合盟军作战方面的记载更是惜墨如金,即使是象《血战太平洋:从珍珠港到广岛》(1941—1945)这样一本“很具权威性”的著作对此也是只字未提①,这是有失公允的。根据少数文字史料、口述史料以及战争遗物、图片来看,西南太平洋岛屿是太平洋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岛屿居民以各种方式配合盟军作战,为盟军对日反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援助。这一点应该引起史学界的关注。
      
      日本的南进政策与西南太平洋岛屿的重要战略位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的几年中,日本的战略重点是北进,但由于其迅速灭亡中国的阴谋破产,国内经济危机加剧,对苏联的武装挑衅又屡屡碰壁,而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更给了日本当头一棒。日本“北进政策”走入死胡同。“北进政策”受到挫折,早日结束对华战争的希望又极其渺茫,于是南进政策就成为日本扭转不利战局的选择。
      1940年4月15日,外务大臣有田发表声明,宣称日本与东南亚诸国及南洋地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日本政府对这一地区的任何变化“不能置之不理”。6月29日又发表了所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演说。7月26日,第二届近卫内阁抛出了《基本国策纲要》,宣称日本政府的根本方针是“建设以日本皇国为中心,以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主干的大东亚新秩序”[1]。8月1日,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就职后的第一次演说中正式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此举意图,一是在经济上,为日本的制造业提供巨大和可靠的市场以及稳定的原材料来源;二是在军事上,阻断盟国对中国提供援助的路线,达到进一步孤立中国的目的。[2]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不仅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的主权,而且也给广大的南太平洋岛屿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害。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这是日本南进政策的重要步骤。同日,日本按原定计划,分兵进犯东南亚各国和西南太平洋岛屿。12月8日,侵入泰国并轰炸菲律宾,9日入侵马来亚,10日在菲律宾登陆并进攻关岛,19日突入香港,23日进攻威克岛。至此,日本完全控制了中部太平洋,连接美国和菲律宾之间的交通线被日军截断。
      与此同时,日本计划进一步扩张,第一个目标就是新几内亚南部的莫尔斯比港,接下来就向南面的澳大利亚出击了。他们决定在所罗门东部建立基地,依此提供到中太平洋的中途岛的踏脚石。[3]1942年1月23日,日本占领了新不列颠岛屿,并将拉包尔港口和附近的机场建设成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基地。这一新的基地连同日军在特鲁克的庞大基地一起成为日军在南太平洋的力量中枢。但令日本人不安的是,这些基地都离澳大利亚和盟军在新几内亚的基地太近。虽然日本军部否定了征服澳大利亚的计划,但却支持占领新几内亚剩余岛屿的行动,目标是击垮盟军的任何反攻。[4]2月,日军攻占了所罗门群岛的阿德米纳尔蒂群岛和布克岛。3月8日,日军推进到新几内亚内陆;10日,日军遭到美军舰反击,有7艘运输舰被损毁。5月,日军攻占了图拉吉岛,该岛位于所罗门群岛南部,正处在以拉包尔为基地的战斗机作战半径的边缘,南距所罗门群岛第二大岛瓜达卡纳尔岛约30海里,北面紧挨着佛罗里达岛,是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枢纽要地,原由澳大利亚部队驻守,后澳军因战局恶化无力防御而主动撤离。日军占领该岛后就开始修建机场。此阶段日本的政策就是强迫这些岛屿与之签订媾和性和约,企图兵不血刃地占领这些岛屿,这样,日本就可以巩固其在印支所得并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到1942年5月,日本又先后侵占新加坡、缅甸、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其余岛屿等战略要地,几乎达到了原定的全部战略目标。日本在征服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之后,控制了这个地域的1.5亿人口和386万平方公里土地。连同以前侵占的地区,包括朝鲜、中国沦陷区和印度支那,总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亿,形成了一个北起阿留申群岛,南临澳大利亚,西迄印度洋的庞大殖民帝国,基本上实现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扩张计划。[5]这样,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体系是依托一系列岛屿所形成的三条岛屿链。第一条岛屿链从南到北依次是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威克岛、阿留申群岛;第二条岛屿链依次是新几内亚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列岛、小笠原群岛;第三条岛屿链依次是菲律宾群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再由东西向的加罗林群岛连接,形成蜘蛛网状的战略防御态势。日军企图凭借这些岛屿消耗、疲惫美军舰队,并适时出动联合舰队,进行一场海上决战,迫使美国承认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霸主地位,取得体面的媾和。曾有一位日本海军将军感慨地说:“这些岛屿就像是为日本度身定做的。”[6]
      不难看出,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扩张计划是以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岛链为依托的,西南太平洋岛屿则在这一战略防御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本土缺乏战略防御纵深,所以,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倚重在太平洋上的外围防线,并视之为本土防御的自然延伸,而“唇亡齿寒”的道理则更让他们视众多岛屿为天然屏障,并在此筑以大量的防御工事并派重兵驻守。
      
      西南太平洋岛屿战役与盟军的反攻
      
      从战略意义上看,西南太平洋战场在太平洋战争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盟军对日军的反攻是从太平洋战场开始的,而西南太平洋岛屿战役则拉开了盟军太平洋战场反攻的序幕,并且成为盟军反攻日本的重要战略据点。日军在西南太平洋岛屿战场上屡尝败绩,不仅士气受损,军心动摇,而且其精心构筑的太平洋防御链也在盟军的步步紧逼下险象丛生,顾此失彼。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成功,使得它暂时掌握了在西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从而为日军继续南进扫清了一大障碍。此后,东南亚以及大洋洲一些国家或岛屿便暴露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太平洋战线也因此全面拉开。由于日本的侵略战场不断南移,所以,西南太平洋岛屿就成为盟军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交锋的主要地带。
      珍珠港事件宣告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和防务政策的破产。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时,美国不得不放弃与日妥协,决定以牙还牙。为有效阻止日军继续南进,美国一方面指望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和资源最大限度地拖住和消耗日军,另一方面,将反攻日本的战场放在西南太平洋一带。
      1942年3月,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达成分区负责协议,太平洋海域由美国负责,而印度洋海域和苏门答腊则由英国掌控。4月,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五国政府一致同意建立西南太平洋军事指挥部,同时制订和颁布总指挥官的行动准则。经澳大利亚政府提议,麦克阿瑟将军被罗斯福总统委任为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统帅。[7]西南太平洋战区包括澳大利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和荷属东印度地区。太平洋其他地区为太平洋战区,由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任战区总司令。为了遏制日军在南太平洋的扩张,美军同时组建了南太平洋部队,由戈姆利海军中将指挥,下辖第61、第62特混编队,拥有航母3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32艘,隶属尼米兹的太平洋战区。[8]

    推荐访问: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 岛屿 战场 贡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