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锦州”之选择——辽沈战役研究

    时间:2021-05-24 16:01: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以客观史实为前提对锦州之选择展开讨论,力求从战略部署到战略地位等多个方面展开全面的分析,为此问题之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辽沈战役;锦州;长春
      一、国共双方的战略部署
      1948年冬,东北大部已获解放。经过土地改革,工农业快速发展,东北野战军的实力不断扩大共约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而“剿总”卫立煌集团其虽也佣兵55万人,但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3个地区内。人民解放军在东北的军事和经济均已超过了国民党军队,在全国五大战场中,东北战场的形势最为有利。因而先从东北打开缺口,推动全国解放战争势在必行。
      美国多次建议蒋介石放弃东北,但蒋一直游移不定。直到48年5月才决心撤出东北。却遭到以卫立煌为首的东北守将反对,卫立煌甚至以辞职作为威胁1。蒋介石鉴于将领的反对,不得不放弃撤退至锦州的方案,同意卫立煌的“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即打通北宁路”的方针。
      那么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大地区中选择一个突破口,成为了中共战役的关键所在。同年2月毛泽东主席就致电东北野战军首指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2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先拿下锦州,截断敌军由陆上撤向关内的要塞,再抓住敌人予以各个歼灭。但东北局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只有打长春的办法为好”。4月林彪等致电中共军委:“……如我军攻锦州,则所遇敌人更较长春强大……大军进到那些小地区,衣服弹药军费皆无法解决”3提出先打长春沈阳,后攻锦州。
      二、长春与锦州的战略意义
      虽已围攻长春4月,但其防御体系尚存,此时沈阳援军依旧按兵不动是因为卫立煌对共军战术的了解,他本无力解长春之困,有意通过长春拖住解放军主力,为沈阳守军迅速打通北宁线西进退至锦州争取时间,与范汉杰部汇合与华北傅作义部联成一片,抢占营口,自营口从海上撤进中原战场,这样就算东北全境解放,但国军任然完整撤退入关内。因此,打下长春并不能对全国战局促成大的有利的变化的。
      1948年7月22日,林彪等在给军委的电报提出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即派兵围攻大同,将傅作义部队分散到大同,以便能各个击破。毛泽东在30日致电否定了这一方案。若进兵大同,困难必定远大于打锦州。而且华北有傅作义几十万的兵团镇守的,如果派兵少的话,可能被华北军队歼灭;如果派的兵多的话,必定使东北军事力量对比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出兵大同,难免有舍近求远,顾此失彼的嫌疑。
      锦州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毛泽东,都将其视为战役的核心。蒋多次催促卫兵团撤出东北,将主力收缩于锦州以内,而毛也多次催促林彪南下北宁线作战,足见锦州战略意义之重大。国民党只要继续占据着锦州,为东北大军撤退进关内以及出兵援助沈阳提供保证,同时,背靠华北,扼守辽西走廊,又可以实现拒敌于关外,可进可退,相当灵活。而东野只要攻下锦州,亦可实现其“关门打狗”的战略意图,封闭东北陆上通道营口,使沈阳、长春之敌无路可退,彻底成为囊中之物。因而谁占领了锦州,就相当于占领了整个战役的主动权和制高点。
      10月15日攻下锦州后,葫芦岛的东进兵团从塔山缩回,华北傅作义部的援军也撤退,解除了锦州以西的危机,将华北和东北的联系彻底隔绝;沈阳守军主力被引出,并使10万余人处于进退维谷的地步,最终被林彪全歼。同时促使长春、沈阳守军处于士气极低,精神防线崩溃,郑洞国率部21日放下武器投降长春解放;从锦州战役打响到东北全境的解放相隔不过半月,加快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进程。综上所述,长春与锦州战略价值已经很清楚了,锦州才是战役重心所在。
      三、“敌情问题”与论塔山阻击战
      “敌情问题”是攻打锦州的主要问题:一是华北傅作义出兵增援;二葫芦岛、锦西的敌人增援;三沈阳敌人向锦州增援,或沈阳军和长春军合在一起向锦州增援。
      傅作义部队非蒋介石之嫡系,其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保存实力固守华北。毛泽东于8月3日在西柏坡交待“东北打,华北牵”的任务4,组成了华北第3兵团,任命杨成武任司令员兼政委,将傅作义主力向西引开。而参与援锦的只有62军、92军一个师和独立95师共五个师的兵力,自塘沽海运北上葫芦岛,连同守卫烟台的39军两个师以及在葫芦岛驻扎的54师共11个师约10万人由廖耀湘指挥组成“东进兵团”,由锦西登陆支援锦州,向彰武、新立屯攻击,切断解放军的后勤补给线后,再向锦州前进,与华北兵团夹击锦州的解放军。
      对此林彪作出的部署为:以16个师和炮纵主力共25万人,攻歼锦州之敌;……以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构筑坚固阵地,坚决阻止锦西方面之援敌,以独立第八师在山海关附近佯动迷惑牵制敌人;……统由第一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政委肖华指挥,继续围困长春5。
      援锦战场出现了“东热西冷”的局面,侯镜如部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向塔山阵地发起了猛攻;而廖耀湘部却在攻下彰武后停滞不前,所以真正造成压力的只有东进兵团。塔山位于北宁路距锦州30公里,距锦西10公里是国民党军由锦西增援锦州的必经之道,所以能否阻敌于塔山直接影响着整场战役的结果。
      塔山阻击战从表面上看,是解放军以7万人的兵力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面对装备精良的10万国军。其实没有参战的第一纵队4万人马时刻准备加入。所以在兵力上来看,解放军略占优势。10月10日塔山阻击战打响,当日国军伤亡1100多人,我军伤亡319人5,足以说明解放军没有想象中的脆弱。而国军第一天的失败可以归与轻视解放军,但事实证明12日东进兵团进行战略部署和调整,于13日凌晨开始向塔山、大台山阵地进行轰炸,经过六昼夜阵地岿然未动,事实证明是坚固的防御设施和反冲击相结合的战法,以及解放军勇于牺牲的精神赢得的胜利。
      四、营口撤退的可能
      对国民党军可能从营口海上逃窜,毛泽东早就有准备和部署。10月18日,他致电林、罗、刘:“我们所最担心的是沈敌从营口撤退向华中增援。”19日,毛泽东得知郑洞国愿投降,即坚决命令林彪、罗荣桓,停止去长春,以两个纵队位于沈阳、营口之间,以一个纵队在营口筑工守备,堵塞沈敌向营口的退路。虽在此之前,得到廖耀湘兵团不向营口撤退的不正确消息,导致位于辽阳的第52军刘玉章残部乘虚于自营口逃出战场,但是国军几十万大军,除小部分起义外大部分被歼。毛泽东最初定下的战略设想“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得到完满的实现。那些认为国民党军队可以在锦州失陷后还能从营口撤退的想法是不成立的。
      五、结语
      攻打锦州确实战役重心所在,打下锦州,对促进东北全境解放,和实现封闭蒋军在东北实现各个歼灭的构想有重要意义。锦州守将范汉杰在被俘后说“打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锦州好比一根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扁担断了。”因此,攻打锦州,关闭东北大门,不仅是从东北的角度而言,更是从全国战场的高度出发所作出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 卫道然. 卫立煌将军[M].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5.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军事文选第四卷[M].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3] 田  玄. 解放战争全纪录[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7第二章第3节,第三章第7節.
      [4]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著.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三卷[M].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7.
      [5] 刘  统. 东北解放战争纪实[M]. 人民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陈梦君,女,湖南邵阳人,湘潭大学历史系2014级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辽沈 锦州 战役 选择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