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教育公平视角下城镇弱势群体子女职业教育救助政策探析

    时间:2021-04-22 04:01: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人们在强调教育公平时,往往只看到、想到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弱势群体,且把大量资金、机会、政策倾斜扶持农村弱势群体,习惯性忽略城镇中也同样存在弱势群体,如城镇下岗职工、残疾人、退伍士兵等,虽然他们所占比例小,但既然要体现公平,在制定政策时就应不忘初心,将城镇弱势群体平等地纳入其中,使他们像农村弱势群体一样,享受公平的职业教育救助政策。对此,本文从公平的平等性、补偿性、差异性、导向性着手,梳理现在贵州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城乡弱势群体就读职业院校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资助政策,使城镇弱势群體平等的享受资助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分层资助”的资助标准体系,体现差异化的公平资助;设立专门机构,对城乡弱势群体进行精准识别及精准资助等为每一位弱势群体子女提供公平的职业教育救助政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实现人生出彩。
      关键词:教育公平弱势群体   救助政策
       2016年12月2日,刘延东副总理出席由教育部与中华职教社联合主办的“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纪念职业教育法公布实施20周年”上指出:要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为他们人生出彩提供更多机会。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1]。但在制定扶持弱势群体政策和资源投入时,仍习惯性将资源、关注等倾注到农村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职业教育问题,而将同样就读与职业院校城镇弱势群体子女进行习惯性忽略。
      一、教育公平视角下职业教育救助政策现状及问题比较分析
       因自然条件、资源的限制,贵州还属于欠开发的地区,受经济条件有限及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影响,还未建立覆盖城乡、各阶层、各类型弱势群体子女职业教育救助政策体系,而是重点突破,主攻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职业教育。因此,使得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在对象上缺乏补偿性和平等性,在资助标准上缺乏差异性,且不具有导向性。
       (一)平等性上和补偿性。资助的平等性是指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都有权利和机会获得相应的资助,社会应毫不偏袒地为所有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高资助;资助的补偿性是指社会应当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进行资助,帮助其完成学业。贵州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学生资助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好职业教育服务精准脱贫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遴选出16所在筑优质职业院校面向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举办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招生10000人,重点面向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举办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招生4000人,并要求在筑优质职业院校拿出最具特色的优质专业、主动对接企业订单、对接贫困地区需要和学生个人兴趣爱好进行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确保“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2]。作为“少数”群体的城镇弱势群体还未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对其的资助政策还未进入当前的政治议程,这就使得同样是弱势群体的城镇户口家庭子女没有获得相应资助的权利和机会,虽然在相关文件中有所涉及,但都是泛泛而谈,不具有可操作性,使得政策在救助就读职业院校城乡弱势群体子女上缺乏平等性,而补偿性却过于偏袒农村弱势群体。
       (二)差异性上。贵州目前的职业教育救助标准整齐划一,虽然实现了资助的平等性,但缺乏差异性的公平,即虽平等却不公平。职业教育救助的差异性是指根据就读职业教育者家庭经济状况、就读院校所在地消费水平和就读者在校的具体表现来对其进行差异的救助,实用分层的救助标准,开展差异性的救助。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均要求进一步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贵州省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学生资助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中作了详细的规定,对就读中职学校的农村贫困户实行“两助三免(补)”的政策,就读高职院校的农村贫困户实行“两助一免(补)”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贫困户就读职业教育问题,但没有体现就读地区消费水平和贫困户家庭经济的差异,缺乏公平性。
       (三)导向性上。资助的导向性是指在资助过程中,在体现平等性的同时,在保障资助的最低标准的同时,按照受助学生在校的表现设立奖励性资助,以引导弱势群体子女努力学好知识和技能。从我省目前的资助政策来看,对于可以申请资助的就读于职业院校的弱势群体子女的资助过于体现社会对其的“不偏袒性”和“非歧视性”,而未充分挖掘资助的“导向性”,在资助标准上过于强调平等性和补偿性。如只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就读职业院校期间都可以享受国家每年1900元的资助金等。
      二、城镇弱势群体子女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对象上的不平等性且未充分体现补偿性,在资助标准上统一性且不具导向性,造成资助上的不公平,尤其是城镇弱势群体,这就使得城镇弱势群体子女就读职业院校面临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在资金上,城镇弱势群体因缺乏获取资源的知识和技能,或因自身残疾等导致自身缺乏获取资源的能力而成为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掌握的资源极少,尤其是资金匮乏,生活贫困。虽然贵州自实施“9+3”计划以来,免除了中等职业教育学费,但住宿费、书费、杂费和就读期间的生活费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费用问题就成了城镇弱势群体子女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他们就读期间的培养费用及生活费,就会成为他们就读职业教育的一大拦路虎。在对就读职业院校的城镇学生问卷调查中,78.48%的学生认为能否享受职教资助政策对他们选择职业教育有影响,其中31.01%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90.51%的城镇学生认为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对他们完成学业有作用,其中46.2%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

    推荐访问:探析 弱势群体 职业教育 救助 视角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