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发现学习与中学语文文学作品解读

    时间:2021-04-08 04:01: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形象化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结构,它不仅具有感性形式,而且具有理性内涵;不仅具有审美特征,还渗透着政治、伦理、法律、宗教、哲学、文化等多重内涵。从这点上可看出,文学作品它具有多义性,具有丰富多彩的意蕴内涵。在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具有无比的探索性,我们发现学习的理念,它为语文教学中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指引了方向。
      【关键词】发现学习  迁移  语文教学  课文
      在提倡素质教育和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提倡要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新一代,语文课这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肩负着巨大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文本进行解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教育,而语文教育的功能显得更为重要。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弊端,针对于种种弊端人们提出了改革语文教育的要求,这种改革在《语文课程标准》得到很好地体现。教改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应试教育”导致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辅导、轻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耗在如何应对考试,而不是放在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听说读写上,老师只教考试的内容,凡是不考的内容就不教。一般现代文阅读不大会考课内的,所以课本中的现代文略教,甚至不教;学生只学与考试有关的东西,与考试关系不是很大的东西几乎不学。我们的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老师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必须要先通过“例子"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生利用其掌握的方法,去自学那些不在教材中出现的文章。那么,如何更好地创造性地学习,发现新的视角,解决新的问题?
      一、发现学习与语文教学
      (一)发现学习的产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了吗?”[1]这就是发现学习的意义。可见,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能力,主动学习探究,获得学习的乐趣。
      发现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发现学习过程中的有效要素。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在老师给定的学习环境中,把握有限的资料,提取旧有的知识储备,把新的知识结构体系与此结合,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在超越给定资料范围的意义中得到自己的理解,使新知识成为自己的,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性。
      发现学习正式提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著作《教育过程》中,他指出:“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2]这种方法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老师提供的知识资料,自己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找出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再次发现与再次学习,想象力与思维空间得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
      (二)语文与发现学习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可以很好地利用发现学习这一学习方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文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与开放性。不仅仅就语文课本而讲解知识,它涉及其他人文社科类的各个方面。学习一篇课文,就需要学生调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文章读出自己的理解。语文学习调动起学生不同的想象,从而唤起不同的发现。语文由语言组成,不同的言语组织形式,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内容,学生需要在了解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读懂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就需要自己去发现体验,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而不仅仅就课文而学习。二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实践性与操作性。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更需要能力的培养,即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形成就需要进行发现学习。例如写作的学习,仅仅掌握写作的规则是不行的,阅读范文是不够的,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的写作中,只有写的多了,发现其中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写作。就阅读而言,学生要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自我建构,不断地自我发现,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不同文章的主题。由此看出语文中应用发现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语文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二、发现学习与课文解读
      发现学习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最值得探究的是对课文的解读。“传统偏见将文本看成一个凝固封闭的永不变更的客观认识对象,作品的艺术思想价值是超越时空的客观存在。[3]”但是在社会文化不断变迁的过程中,这种观点逐渐被颠覆,不同的时代背景,给予作品不同的主题。人的个性意识的张扬,不断对文本进行了化的解读。接受美学的杰出代表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Robeluass)提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4]”
      发现学习就是激发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创造性教学。学生作为读者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是开放的,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文本,任何诠释文本的含有的视角都是独特的。语文课文的学习,具有多维的研究空间,初次接触一篇课文,学生会有自己的“发现”,对课文有自己感性的理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会对课文产生自己不同的意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参与到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去,使教材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显现新的含义,这也是课文在现在所产生出来的意义,具有了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12(70).
      [2]布鲁纳著,瞿葆奎译.教育学文集·教学<上>——发现的行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585-584.
      [3]杨秀.“发现学习”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7).
      [4]汉斯·罗伯特·姚斯著,周宁、金元浦译.文学史作为文学理论的挑战[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4).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党川中心学校)

    推荐访问:文学作品 中学语文 解读 发现 学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