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德国“学习领域”与我国精品课程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1-03-27 00:00: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德国的“学习领域”在教学理念、政策支持、课程方案的目标结构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工学结合、课程方案的效果等方面均有特色。通过“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可以看到我国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不足。我们在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人才培养方案,掌握好与企业合作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共同建设精品课程,充分利用好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场所两大教学资源。
      【关键词】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课程改革;教学计划;工学结合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各国的教育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作出相应的改革。
      德国的工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自动化管理,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也从泰勒型转为精益型,教育从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到“学习领域”型课程模式。精益型生产对德国的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学习领域”就是在企业对技术工人的新要求,和基于终生教育的企业继续教育日益扩展的情况下,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或称课程模式。
      中国还处在劳动密集型和自动化生产的转型时期。中国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也正在转型之中,外资企业首先在从泰勒型转为精益型,这对教育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精品课程建设就是现代工业发展新要求下的产物。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本文通过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与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对比来探索适合本地区工业发展的教育改革之路。
      一、从不同的教学理念来探讨课程方案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目的是为企业从泰勒型向精益型转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多工种合一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这对当时德国的“双元制”课程理念提出来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社会,教育界、经济界、科技界以及工会、雇主协会、行业协会共同在原“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了改革。除了对有利于职业学校发展的,包括法律、职能、政策方面的外部框架条件的改革外,还对职业学校机构内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程开发实施进行了根本性改革。1996年5月9日颁布新的课程“编制指南”,用“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取代沿用多年的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方案。德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8年的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理论与实践的严肃检验,经过对“课程指南”做了三次重大修订,目前改革依然在进行中。
      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基准学时)二部分构成。
      职业教育改革后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按不同的职业岗位来分,把原来的工种作了合并调整,如原来的车工、钳工、铣工、磨工等合并为切削机械师,把机电维修工、电工的岗位职责按设备分摊给切削机械师,把零件加工工艺的工作也分给切削机械师,所以切削机械师是一个复合型人才。然后制定了不同岗位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把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种能力的培养融合在一起进行;教育场所也是2周在职业学校,2-4周在企业进行;学生首先要向企业申请学徒岗位,签订合同后才进行职业教育,通过在职业学校和企业或实践培训机构(没有企业培训机构的小企业的学徒)以“学习领域”课程方式共同教学后,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后才能拿到毕业证,不合格的可继续学习,一直到考试通过,或转其它类学校。
      我国精品课程建设是2001年从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开始,经历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到理论+实践的教育方式,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形式的项目式教学方式,到最近的情景式教学方式。但是,这些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是围绕学科进行的,虽然改革后职业教育有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教学理念有所改变,但教学的内容还是没有达到与企业的需求一致的程度。专业的划分过细。“学习领域”型的课程方案培养出的人才,还不能适合我国的企业需求,因为我们的企业领导们还没有精益型生产管理的理念。但自动化设备在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外企已在从泰勒型转向精益型。所以,职业教育的科学性应走在企业的前面,“学习领域”型的课程方案应真正进入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
      二、从课程方案的政策支持来看两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德国是通过国家法律、培训合同约束和规定、政府的主导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来完成“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制定。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标准中,以岗位的形式制定,但前三部分是共同的,适用于职业学校“框架教学计划”。其课程标准包括五个部分:一是“绪论”,主要阐述这一课程标准的意义;二为“职业学校的教育任务”,主要阐述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学文件、教育原则和能力目标;三为“教学论原则”,主要阐述基于学习理论及教学论的教学重点;四为“与培训职业(专业)有关的说明”,主要阐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形式、教学原则和学习内容,特别指跨专业的学习目标(通用目标)与本专业的学习目标均采用“学习领域”加以规范;五为“学习领域”,列举本专业全部学习领域的数量、名称、学时;描述其中每一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内容和学时。
      中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方案只有教育界参与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标准。重点抓建设规划、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评价机制。学校根据精品课程条例去创建精品课程,也制定了培养某一岗位的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企业应该承担的项目,资金满足不了改革需求。而德国的职教经费保障体系是由公共财政和私营经济共同资助的一个多元混合模式。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还必须支持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三、从课程方案的目标、结构内容看两国的课程改革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是在教育界、经济界、科技界、工会、雇主协会、行业协会多家机构共同商讨下形成法律、法规、课程标准,正是这些法律、法规,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办学条件、经费来源、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方面均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进而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1.从两国的课程改革方案提出的目的来比较
      德国的课程方案目标要求具体、针对性强,是为课程标准中的某一岗位而定的,要求以职业性、发展性、过程性、行动性及反思性的理性思维来改革,即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把重点放在行动上,面对某一岗位从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程序入手,划分不同的行动领域,用行动导向法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定位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显然目标模糊,标准中也要检查人才培养方案,但它的重点是放在某一课程上,虽然也用行动导向法来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围绕某一学科进行行动领域的划分,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距离。原因是企业有要求,但不参与实质性的职业教育,这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一大弊端。
      2.从两国的课程方案的结构来比较
      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以法律形式制定职业教育培训框架计划——确定学习领域内容,由职业学校和企业或联合培训机构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学习情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学习任务。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要求每一培训职业(即专业)课程由10至20个学习领域组成。组成课程的各学习领域之间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直接联系。“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结构是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由职业学校实施的学习行动领域,它包括实现该专业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采用职业能力表述的学习目标不是封闭性而是开放性的,与该专业有关的职业行动领域及其任务设置是构建该学习领域里学习内容的基本成份。

    推荐访问:两种 德国 精品课程 探索 领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