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柴山保:唱出了《八月桂花遍地开》

    时间:2021-03-22 20:07: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巍巍大别山,绵延千里,钟灵毓秀,纵揽江淮。这里诞生了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大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朵盛开的大别山奇葩,它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柴山保革命根据地(今新县陈店乡)。
      根据地初建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大革命失败后,这里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血泊中奋起,以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英勇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和进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革命战争年代中,陈店乡不足1万人,有5500多人投身革命洪流而牺牲,其中在册革命烈士2224人,营级以上干部164人。
      1927年12月下旬,黄麻特委和鄂东军领导人在木城寨召开会议,木城寨会议为革命军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主动转向敌统治薄弱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作出了正确的决策,也是开始农村游击战争,探索坚持长期武装斗争正确道路的新起点。
      1928年7月下旬,为了总结经验,巩固和扩大割据区域,第七军和地方党领导人在柴山保尹家嘴举行会议,改编部队,研究布置边界地方工作。会议决定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这是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支红军队伍,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最早的一支队伍。1928年8月,光山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柴山保大朱家召开,成立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光山县苏维埃政府。
      1930年6月,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柴山保王湾村召开,来自鄂东北、豫东南、皖西的苏维埃代表和平汉铁路工人代表200多人,首次聚集在一起共商统一发展大计,使这次代表大会成为鄂豫皖边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象征,并标志着鄂豫皖苏区得正式形成。这里的人民还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如中央鄂豫边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柴山保胡子石召开,鄂豫边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柴山保细吴家召开,创办了鄂豫皖苏区第一家报纸——《血潮》,颁布了苏区第一部土地法大纲《临时土地法大纲》……
      这里的人民以不怕牺牲、敢于反抗的革命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奇迹。
      “列宁号”和兵工厂
      1930年春天,中国工农红军在鄂豫皖边区缴获了第一架飞机,被历史专家称为“人民军队的航空史,应从这里写起”。这是一架美制国民党空军的“柯塞”式侦察轰炸机,由汉口飞往河南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返航途中遇大雾迷航,油料耗尽迫降在河南罗山县地区。飞机随后被转移到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被改为“列宁号”。一年之后,在蒋介石进行第四次围剿之时,“列宁号”被拆开掩埋在佛尔寺对面的界林寺和回龙寺之间。
      为什么要掩埋在寺庙之中?因为佛尔寺便是鄂豫皖苏区第一家兵工厂所在地。
      佛尔寺,系砖木结构的寺庙建筑形式,座北朝南,四面环山,门前一片开阔地,古木参天。旧址原有房屋15间,分前后两排,每排五间,与东西两侧耳房构成一座四合大院,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1933年,旧址前排房屋和后排的隔扇门窗被敌烧毁,只剩正殿五间宽大高敞的青砖灰瓦通屋,经几次维修得以保存。
      1928年,在开辟柴山保根据地的过程中,为了适应武装斗争的需要,党和红军就在柴山保初创了军事工业。开始,党组织派出铁匠出身的党员在柴山保串连铁匠、铜匠、银匠组成修械小组。1929年春,修械组扩大为修械所。翌年,鄂豫边特委将几个修械所集中迁往佛尔寺,授名“鄂豫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后改为“鄂豫皖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
      当时,根据地迅猛发展,革命胜利捷报频传,红军队伍不断壮大。只修配零件、制造“撇把枪”已不能满足战争对军火的需要,上级要求尽快生产长枪和子弹。在敌人严肃封锁、既缺技术设备又缺原材料的艰苦生产条件下,工人们克服种种困难,忘我劳动,长枪子弹等仿制成功,大批量投入生产。所需生产原料,有根据地人民捐献的破铁器,有红军袭击铁路拆卸的钢轨和战场上收集的破损武器零件,有的则是采购队冒着生命危险到敌战区秘密采购的。一批批枪支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到战场,为红军粉碎敌人“围剿”和扩大根据地斗争,发挥了巨大作用。
      旧曲新唱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亲爱的工友们啦,亲爱的农友们啦,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就是从柴山保地区传唱开去的。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鄂豫皖地区大别山民歌。这曲调所借用的原民歌《八段锦》(又称《小小鲤鱼跳龙门》)是流传在整个大别山的民歌调。
      翻开《豫南革命史》《新县革命史》等党史、革命史著作,上面都清晰地记载着:1929年8月,光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柴山保大朱家宣告成立,参加大会的代表有120多人,大会选举陈炳煌为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这是鄂豫皖苏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柴山保人民欣喜若狂,载歌载舞,激情满怀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庆祝工农民主政权的成立!”
      会上,欢庆的人民群众和政府组织的宣传队一起还演唱了许多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在这次庆祝会上唱起来的。那曲调,轻快明朗;那歌词,充满胜利的豪迈!因此,这首歌一经唱出,便立即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为各个革命区域派来观摩的代表所喜爱,他们纷纷记录传抄,把它带回自己干革命的地方,去鼓舞群众、团结群众,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1993年5月,阔别故乡46年的李德生将军回到了故乡新县陈店乡。他站在木城寨下,回忆当年参加革命的经历,说:“1929年,我参加了儿童团,当儿童团长,拿着红黑两色的木棒,站岗放哨。特别是当地成立苏维埃的时候,来的人很多,热闹得很呐。大家敲着两人抬的大鼓,唱着自编的革命歌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后来,我参加红军,长征了,我们走到哪里,就把这首歌唱到哪里。这首歌,最好听了。”
      新县陈店乡党委书记汪宗军说,因为《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曲调的地域性,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金寨县、湖北红安县、河南商城县都曾说这首革命歌曲诞生在自己那里。这也让他萌生了为这首曲子再次谱上新歌词的想法,歌曲的名字就带着柴山保的特色,名为《红军来到柴山保》:“木城寨上红旗飘,红军来到了柴山保,河南塆畔首战捷,胜利凯歌冲云霄。帮助穷人闹翻身,分田地呀打土豪,高唱八月桂花遍地开呀,红色政权建立了……”
      寻走在陈店乡的村村落落、山山水水之间,革命历史的印记遍布着这片土地。如今在这片红军曾驻足的故土上,又飘扬着新的歌声……

    推荐访问:遍地 唱出 柴山保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