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对非洲国家潜在政变风险的测量与比较

    时间:2021-02-26 12:03: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10-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1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8-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801/fwep20180105-9-l.jpg
      程同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程同顺,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邮编:300350;Email:nk2000@nankai.edu.cn. 感谢美国肯塔基大学政治科学系助理教授克莱顿·西恩(Clyton L.Thyen)以及《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杂志匿名审稿专家的建议和意见。文中的错漏由笔者承担。
      摘 要 政体、政治文化、法治、军队和经济状况等五个方面被认为是诱发政变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非洲54个国家的政体指数、近年政变次数、法治指数、军费占GDP的比重和人均GDP增幅五个指标的具体数值,将其综合成各国潜在政变风险系数,并进行分类排位。分类排位发现,中非共和国等10国风险最高;利比里亚等12国风险较高;冈比亚等10国风险居中;埃塞俄比亚等9国风险较低;佛得角等13国风险最低。诱发非洲国家政变的宏观因素是国际政治格局,中观因素是国内政局走势,微观因素是军方政治态度。中国政府应该对非洲地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加强研究,深化友谊,谨慎应对政变风险。
      关键词 政变 非洲国家 政治动荡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呈现乏力之势。“然而,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近年来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亮点”。习近平在中非企业家大会上的讲话[N].2017-03-07.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5-12/05/c_134887590.htm.据统计,中国对非州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已从2007年的44.61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346.9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约为29.2%(详见图1)。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2月访问非洲时发表演讲,称“中国真诚希望同非洲国家分享中国经验,愿为非洲工业化进程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习近平在中非企业家大会上的讲话[N].2017-03-07.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5-12/05/c_134887590.htm.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有更多的中资企业投资非洲大陆,中非交往也将日益密切。
      由于非洲历史上战乱不断,造成域外企业一方面渴望赴非投资取得高回报率,一方面也忧心政治不稳定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风险。作为政治不稳定的表现形式之一,政变在全球范围内已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冷战后政变现象相对集中的地区,往往是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标国(详见图2)。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政治学界对政变现象关注不多。对这一政治现象的研究,既有助于我们探究政变发生的内在机理,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企业在赴非发展时,及早做出正确判断,降低投资风险。
      一、对政变诱发因素的分析
      从现有文献来看,相比政变的概念探讨,学者们对“是什么诱发了政变”更为关注。在探讨诱发因素之前,有必要先对政变的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早在1968年,爱德华·鲁特瓦克(Edward Luttwak)在其著作《政变》中将政变定义为“通过对国家机器中小而关键部分的渗透,使得政府脱离原领导集团的掌控”。但其招致批评的一点是并未明确指出何者是政变的实施主体以及通过何种路径来实施政变,因此有语焉不详之嫌。美国“系统和平中心”(Center for Systemic Peace)的负责人蒙迪·马歇尔(Monty G. Marshall)博士发布的《政变事件,1946-2015,使用说明书》将政变定义为“国家统治或政治精英中的不同政见者(或反对派)武力夺取行政权威及其机关,从而导致前政权的行政领导权与政策实质性变化。(治理模式和政权实质并非一定要有改变)。”马氏定义明确了发动政变的方式是依赖武力夺取国家行政权力,突出了武装力量及暴力在政变中的重要作用。长期专注于政变研究美国学者的克莱顿·西恩(Clyton L.Thyen)及其合作者乔纳森·鲍威尔 (Jonathan M. Powell)于2011年创建了更为全面的政变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使用说明中将政变定义为“政变是军人或国家机器中的其他精英以公开而违宪的方式罢黜国家领导人的行为。政变行为并不涉及行动中是否死伤以及死伤多少,成功的政变需要发动者对国家政权至少掌控7天”。 C.西恩等人的贡献在于将时间的维度引入了政变概念。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政变定义为:国家机器强力部门的部分人员秘密组织起来并相互协调,公开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占领国家机器的核心要害部门以及社会重要设施来改变现政权的归属或性质的政治行为。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西方不少学者选择使用实证性的统计研究方法对假设的自变量进行检验,发现政体、国防预算、国际援助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政变。本文选择学界最为重视的五个政变诱因进行详细探讨。
      (一)诱发政变的政体因素
      二战结束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不少前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反帝反殖运动。尽管各国各派政治势力對“民主”涵义的认知不同,但都认为建立民主政体是实现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各派势力在实现自身政治目标时,过度的政治动员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动荡。政变,作为政治动荡中最为极端的形式频频出现在亚非拉地区,这一现象引起了政治学者们的极大兴趣。尽管发生政变的国家及政变成功的数量在冷战结束时均达到了峰值,并在其后急剧减少,但在西方政治学界,对政变的研究兴趣,却丝毫没有减弱(详见图3)。
      如许多观察者所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不少国家是通过军事政变实现政权更迭,进而开启了本国的民主化进程。据统计,在1945-2002年间,被成功的政变罢黜下台的独裁者多达205个。因此,西方不少学者乐见政变发生,认为在当代国际社会背景下,不论政变成功与否,都将会使统治者在国内不同程度地推行民主。C.西恩与J.鲍威尔合著的《摧毁政权还是摧毁独裁?政变如何影响民主化,1950-2008》提出了政变有助于实现民主的两个理由:一是为了稳定国内秩序促进经济增长,推行民主制度是新领导人的最优选项;二是失败政变会使独裁者反思当前政策,推行符合民众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C L Thyen & J M Powell.Coup d’etat or Coup d’Autocracy? How Coups Impact Democratization 1950-2008[J]. Foreign Policy Analysis,2016,12(2):192. 英文标题中的“Coup d’etat”一词即为汉语中的“政变”,其词源来自于法文,原意为“摧毁政权”, Clayton博士在标题中使用该词有意与“Coup d’Autocracy”(摧毁独裁)形成对比,故本文选择直译方式。尽管许多国家建立起相对成熟稳定的民主政体,但依旧让研究者们感到困惑的是,如何解释民主国家依旧会发生政变。因此,该领域的研究者首先要探究的问题就是:何种政体与政变现象的相关性更大?换言之,专制和民主,何种政体更容易诱发政变?

    推荐访问:政变 测量 非洲国家 风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