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破解医改难题关键在于纠正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

    时间:2021-01-19 08:02: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医疗卫生关系人们的生命健康,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医疗卫生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失败的事实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破解医改难题关键在于纠正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
      [关键词] 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8-0010-06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医疗卫生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一直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遭受着多方的质疑与批评。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称,在19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卫生医疗的公平性位列第188位,倒数第4;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
      医疗卫生体制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其他资源类似,医疗资源的配置问题都必须考虑两个问题:获得效率和促成社会公正与公平,公平与效率也是衡量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惟一标准。与此契合,上述相关言论充分说明了10多年来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失败。为此,中国政府、学者乃至普通居民开始反思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由国务院11个相关部委组成的医改领导小组负责提出医改方案,与此同时,大量学者也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方案提出了不同看法。
      但是,无论最终我们会采用哪种医改方案,首先都必须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成功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充分论证。
      笔者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进一步得出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的结论,新的医改方案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纠正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
      
      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市场失灵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缘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条件的某种限制,使得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配置到最优的状态。换言之,即使市场机制完全发挥作用,也解决不了全部问题。医疗服务的市场失灵就是指医疗卫生服务的固有特征使医疗资源仅仅通过市场机制无法达到优化配置。
      医疗服务市场的失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性。外部性也称为外部效应或外部影响。在一种商品的消费(或生产)过程中,当第三方虽然没有参与消费(或生产)决定却受到影响,并且不能因此而获得任何补偿或报酬,这样就产生了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不利的,就叫做外部成本,又叫负外部性;如果是有益的就叫做外部收益,又称为正外部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就具有典型的外部性。
      医疗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基本医疗服务和高端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具有更加明显的外部性。譬如,一些传染性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就容易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从而影响他人的健康,就产生了负外部性;而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及时治疗,不仅会降低自身得病的可能性,而且还能够减少疾病的传染,利于其他居民的健康,这便产生了正外部性。
      由于一个社会既包括导致外部性的人,也包括受外部影响的人,一项活动的总体社会效益(或成本)就是个人效益(或成本)与外部效益(或成本)之和。因此,外部性的规模越大,社会与个人成本或效益之间的差距越大。按照经济学理论,市场机制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私人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收益相等,同时又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收益。当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之间出现不一致,这时,经济主体行为的成本和收益会出现“外溢”的现象,也即是“成本外部化”或“收益外部化”,这样,价格机制就会受到扭曲,无法传递正确的价格信号,资源就会得不到有效配置。
      在基本医疗服务市场上,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就会面临着边际成本往往大于边际收益的情形,这迫使他们减少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最终导致市场的萎缩,不能满足需求者的需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仅靠市场是不能够满足的,需要政府出面加以解决。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正是由于政府的及时出面,才顺利渡过危机。
      2. 信息不对称。市场要靠完全的信息指导交易者参与市场交易,以此来实现市场机制的作用,信息占有量的不对称和不完备将会导致交易行为的盲目性,从而误导致资源配置,导致市场失灵。
      对于大多数商品而言,消费者基本上能够了解其价格与质量构成,即使不了解也会通过使用它而逐步了解,并根据这一信息在决定是否继续购买该产品。但是医疗服务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生)和消费者(患者)之间的信息存在着不平衡。由于疾病的治疗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普通的患者通常在治疗之前根本不了解自己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了解哪种方式适合自己,也不了解治疗会不会有效。而且,医疗大多数是不能重复的,疾病的治疗也不是标准化的,即使消费者发现某种治疗方式不适合自己,再想更换治疗方式也为时已晚。总之,不论在治疗前还是治疗后,患者都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此时,人们在消费医疗产品的时候往往不计代价,不做理性消费,往往会挑选最贵的医疗服务。
      因此,最为可行的办法就是求助于专业人士——医生。在医疗保健这个领域中,医生的权威地位和领袖气质是无与伦比的,医生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诊疗技术及相关信息使他们始终占据着这个领域中最显要的位置。从整体上看,患者所掌握的信息是无法与医生相比的。患者一旦患上不能自愈或无法自治的疾病就只有求助于医生,这样,患者与医生就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处于不对等的地位,这种信息不平衡状况的存在赋予医疗服务提供者相当大的垄断权。倘若医患双方拥有一致的道德原则和经济利益,医生将会提供给患者最合适的治疗。然而,在市场经济下,作为具有自身利益的群体医生往往会有着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冲动。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医生将尽可能多地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并尽可能地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有人认为这是造成医疗费用支出急剧上升的根本原因。这种由于医生的收入最大化目标所导致的病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过度需求,我们称之为供给诱导需求。
      自身知识的欠缺和医疗信息上的垄断地位使患者不能做出理性选择,往往只会挑选最贵的医疗服务,导致医疗服务的价格是越竞争越贵。
      3. 需求的不确定性。医疗服务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由于疾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人们通常无法预见自己什么时候会生病、生什么病、需要怎样的治疗等,也便难以计划开支和储蓄,以保证随时应付意外的医疗花费,一旦患有重病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患者便难以承受。
      在市场条件下,保险计划的制定是应对风险以及不确定性的基本措施。然而,医疗保险计划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问题,这会降低医疗市场的效率。
      所谓逆向选择,一般是指由于个人总是从自己的利益考虑来做出决策,在交易一方掌握不公开的信息的情况下,个人的选择有可能会有损于潜在交易的另一方。在医疗保险市场,投保方往往掌握着自己的健康情况的更多信息,而保险人则缺乏潜在投保者的健康状况信息,无法区分不同投保者之间的患病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只能按照平均的预期医疗保健费用来确定保险费。在这样的情况下,高风险的人就会购买保险,因为此时的保险费低于完全依照他们的风险而确定的保险费;而低风险的人就可能不选择购买保险,因为此时的保险费高于完全依照他们的风险而确定的保险费。这样,保险公司的保险集合的风险就远远大于保险公司事先的预期,商业医疗保险的经营难以持续下去。这种类似于货币银行学中的“劣币驱良币”现象就是医疗保险市场中“病人”驱逐“健康人”的逆向选择现象。

    推荐访问:失灵 关键在于 纠正 医改 难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