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邮票记录的古今通信历程(下)

    时间:2021-01-18 12:03: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邮差送信轶闻
      
      18世纪,邮政行业是一种收益极高的行业,它的所有者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在一些国家,邮政业曾以难以想象的巨款被出售或出租。
      邮政信使的骑手们身着专用制服,从很远就能识别出来。在城市邮政中,这一习惯始于中世纪,不同城市,制服的颜色也不一样,且日趋考究、美观。制服不仅是邮政信使的标志,而且还显示着他们的主人的权势。图19分别是法国1967年发行的邮票日附捐邮票纪念邮戳卡,图案为1853~1870年的邮差(25+10c)、1970年发行的邮票日刚捐邮票纪念邮戳卡,图案为1830年的城市邮差(40+10c)。
      
      有趣的是,英国有关方面曾就邮差是否穿统一的制服有过一场争论,当局认为穿制服将提高职业威信,而且,穿制服的人如果逛酒馆也容易被发现。邮差则很不满意,认为这是对他们不信任的表现。邮差当时还收带汇款,身边常有不少钞票,显眼的制服将使他们成为小偷的目标。穿制服的利弊在上下级眼中竟如此截然不同。
      1784年英国在伦敦和布里斯托之间开始使用马车运载邮件,但在偏僻的地方仍然保留着骑马邮差。这些奔驰在欧洲各国的马车经过不断改造,终于成为一种被称为驿站马车或邮政马车的邮政工具。邮政马车不仅受理信件和口信,还运送旅客和货物。图20是直布罗陀1990年发行的黑便士150周年小型张,邮票图为“黑便士”,小型张图为邮政马车。
      
      当时乘邮政马车旅行并不是轻松的事。乘坐马车本身就很容易使人疲倦,中途还要在驿站过夜,在多数情况下,驿站供客人过夜的设备又很简陋。由于气候的原因,邮运时常中断,还可能受到匪徒的袭击。在欧洲大陆,尤其是在1618~1648年的30年战争期间和战后的漫长岁月里,旅途异常危险。邮政马车和邮政信使不但可能成为强盗的牺牲品,还会遭到散兵游勇的袭击。但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和道路条件下,邮政马车是一种能够保证书信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递的运输工具。图2l是摩纳哥1979年发行的欧罗巴邮票纪念封,邮票图案为武装信使(1.2f)、皇家斜桅帆船(1.5f)。
      
      直到18世纪初,欧洲仍未建立真正的现代邮政。因为尚未使用邮票、邮筒等方便民众投寄信件的手段,民众寄信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亲自到邮局去寄发,另一种是等邮差来收信。当时各国身着制服的邮差都是既上门送信又上街收集信件。为了向当地居民传递邮差已到快来寄信的信息,邮差们采取不同的方式大造声势,有的手中摇动铜铃,有的摇动带许多铜环的响板,还有的敲一面铜锣。街道、村镇的居民们听到这些熟悉的声响,便拿着信件和邮资从四处赶来交给邮差。图22是1979年马尔代夫发行的罗兰·希尔逝世100周年邮票,一套2枚,图案分别为敲铜锣的邮差在收递邮件(1L)、1855年伦敦第一个邮箱(3L)。图23是英国1979年发行的邮票发明人罗兰·希尔伯爵邮票,图案分别为1839年邮票发明前摇铃收发邮件的普通邮差(11.5p)、伦敦邮差(13p)。
      
      
      邮政面临的挑战
      
      18世纪,邮政的发展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由于递送信件和报纸的邮资太高且持续上涨,邮局一直受到社会广泛而辛辣的批评。人们还反对在收信的时候偿付邮资,尤其在来信的内容无关紧要的情况下,人们更不愿意付很高的邮资。于是有些人就想方设法避免使用正统的邮寄途径,常常私下联合起来把信件打成包裹,通过邮政马车和商人的运输工具来递送,到达目的地后再打开包裹分发信件。19世纪30年代初,邮政面对的各种不满情绪和业务混乱达到了顶峰。
      
      向国外寄信问题就更严重了。预付邮资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谁都无法估计信件将通过怎样的途径投递,而邮资又是按实际投递距离计算的。如果遇上江河泛滥、桥梁坍塌,信件就得多走几百公里。而在德国那种被分割成诸多小国的地方,边界极多,信件每通过一个边境都要加收续寄费,使邮费越来越高。在这种状况下,邮费几乎都是向收件人征收的。
      图24是法国1971年发行的邮票日附捐邮票极限片,邮票图案为1914~1918年的军队邮政。
      有一个故事,说明了19世纪30年代邮政面临的一种屡见不鲜的状况。被誉为英国邮政改革之父的罗兰-希尔在苏格兰某地看到一个邮递员正在把一封信交给一位乡村姑娘,并请她付邮费。姑娘接过信,翻过来看了一眼,又还给了邮递员,她拒绝付这笔邮费。
      
      当罗兰·希尔得知这封信是她的哥哥寄来的,出于怜悯替她付了邮费,但他所得到的不是感谢。姑娘打开信给他看,信封里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原来,她和在外地的哥哥早已约好,通信时只在信封背面做一个记号,她一看到这个秘密记号,就知道他在外地平安无事。这件事给罗兰·希尔以启发,使他想到建议进行邮政改革。
      1837年,罗兰·希尔发表了论文《邮政制度的改革——其重要性与实用性》,建议在英国本土对1/2盎司以内的信件收取1便士的邮费,邮资必须预付。罗兰-希尔的论文受到好评。1839年,邮政改革的提案获得英国议会通过,由维多利亚女王签发。
      按照罗兰希尔的原提案,信件必须装入带面值的特制信封内寄出。他委托马尔莱迪设计了信封,但这一做法与公众的想法格格不入。他们只在非常有限的场合才使用“马尔莱迪信封”,而且嘲弄它。不久,杰姆斯·查尔马斯建议使用粘贴式邮票。他的建议被采纳,并列入罗兰·希尔的改革方案。
      图25是英国1979年发行的邮票发明人罗兰·希尔伯爵邮票,图案分别为罗兰希尔(1795~1879年)(10p)、维多利亚时期的妇女和儿童在发信(15p)。图26是诺福克岛1979年发行的纪念罗兰·希尔逝世百年小型张,小型张图案为“马尔莱迪信封”。
      
      “邮票之父”的贡献
      
      粘贴式邮票应当是什么样子,谁心里也没数。因此,英国财政部于1839年公开征求邮票图案,共收到约2600件作品,财政部对其中4件设计颁发了一等奖,但没有一件被采用。于是,罗兰·希尔便亲自动手设计。他以威廉·维思创作的维多利亚女王肖像的纪念章为原画,用绘画颜料画了两幅邮票图稿,交查尔斯和弗雷德里克·希思父子雕刻。邮票由帕金斯·倍根公司承印。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就这样诞生了。由此,罗兰·希尔被誉为“邮票之父”。
      由于设计的延误,1便士的黑色邮票(黑便士)和两便士的蓝色邮票(蓝便士)未能按预定日期发行,到1840年5月6日才开始使用。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无齿的,齿孔1847年才发明。邮票图案上没有标注国名,由此英国邮票至今仍保持不印国名的传统。图27是帕劳1990年发行的黑便士150周年小型张,邮票图为“黑便士”,小型张图案为航空邮政的水上飞机。
      图28是希腊1978年发行的小型张,图案为传递信函的骑马信使、帆船邮递、火车邮递、摩托车邮递。
      邮票不但贴用方便,而且所印图案十分吸引人,很快就被人们接受了。尽管曾发生“马尔莱迪封”遭到公众拒绝的事情,罗兰·希尔还是以他的邮政改革而名垂青史。英国女王赐给他伯爵称号。
      罗兰·希尔方案最重要的论点是采用低廉的邮资可以使交寄的邮件大量增加,从长远观点看,当局会得到更大的收益。邮政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带动了邮政的发展。
      图29是韩国1983年发行的韩国邮政100周年暨汉城世界邮展邮票,图案为1884年步行的邮递员,1980年骑摩托车的邮递员。图30是老挝1962年发行的万象邮展邮票,图案为现代邮政和邮递员。图31是罗马JEll982年发行的邮票日邮票,图案为女邮递员(1L)、男邮递员(2L)。
      从1840年邮票诞生以后的1个半世纪里,邮票在通信领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令罗兰·希尔没有料到的是,遍及全球的邮票还催生出一种风靡世界的收藏活动——集邮,并被誉为“王者嗜好,嗜好之王”。尽管如今电子通讯时代使传统的通信方式受到挑战,贴用邮票的信函数量在不断减少,但对于邮票是否会走向消亡这一话题,集邮界有着乐观的见解:传统信函即使成为古董也仍会拥有迷恋者,邮票即使退出通信实用仍具有收藏价值,因为无数的邮票和实寄封片,记述着古今的通信历程,印证着人类的邮驿史、邮政史、集邮史、情感交流史。如同历代钱币停用了,但古钱币收藏绵延不绝,集邮必然会像古钱币收藏一样入古出新,流芳百世。图32是法国1915年发行的军用免资明信片(实寄)。图33是越南前南越政权1972年发行的古信书写艺术邮票。图34是日本i983年发行的书信日邮票,图案为少年与信(40y),1988年发行的书信日邮票,图案为少女与信(60y)。日本邮政部门把每年的7月23日定为“书信日”,并发行1套纪念邮票。在这一天里开展全国性的书信活动,使大家重视写信,以加深人们之间的联系。
      
      责编 水 清

    推荐访问:古今 邮票 历程 通信 记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