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与构建原则

    时间:2021-07-02 04:00: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提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道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两大支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维护中国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秉承聚同化异、平等对话、合作共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关 键 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17)5期0022-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展现了中国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和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的真诚愿望和大国担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等务实合作举措紧密相连,使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既有远景理想,又有具体目标,且有实现途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道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两大支柱。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中国主张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通过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挑战把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状态,是国与国之间以共同利益为最大公约数,克服分歧和矛盾,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状态。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看似抽象,但实际上是有现实的、具体的实施路径。从地理区域看,中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都提出了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如中国—巴基斯坦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直至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涉及范围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了政治、安全、发展、文明、生态等多个领域,并由此形成了“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 从发展进程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分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三个阶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利益、国家间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是以全球和世界眼光思考人类未来并提出的“中国方略”。
      (一)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国共同商量来办。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要共同维护当今世界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和良好发展势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为一己之私搞乱地区形势。实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关键是要构建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各国应摆脱结盟或对抗的窠臼,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平等相待、互商互谅,探索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具有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
      (二)经济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中,呈现出复杂性、脆弱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经济不景气导致政治、安全难题丛生,反过来也会抑制经济复苏进程。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世界各国作为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应当跳出零和博弈的旧框框,从大处着眼,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以更加长远和深邃的利益观来处理利益纷争,本着合作共赢精神,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共同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为适应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需要,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贯彻正确义利观,强调在国际社会中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强调更多考虑对方利益。正确义利观既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更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及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大势,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未来国际地位和作用的战略谋划。
      (三)文化上,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不同类型的文明、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各国应当切实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
      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在推进中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各国坚持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能淡化和搁置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等领域存在的矛盾与分歧,保护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与多元化,实现共同发展。可见,在习近平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重要一环。只有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才能实现不同文明共同发展,共同促进人类社会和谐进步。鼓吹“文明冲突论”或“文明优越论”,是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背道而驰的。
      (四)安全上,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国际安全。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特别是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益显现,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

    推荐访问:共同体 内涵 构建 命运 人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