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助推群众方面 [用真心服务群众,靠创新助推发展]

    时间:2020-07-28 07:21: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自1996年9月从雪域高原军营卸下戎装,走上地方工作岗位,我就开始了自己的从政生涯。13年来,自己一直在成都市武侯区政府多个部门任职,当过政府办秘书科长、科技局副局长兼“成都科技一条街”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政务中心主任兼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办公室主任、区行政审批局首任局长。一路走来,机关呆过,领导助手当过,也有过主抓一方面工作的经历。
      多年的从政经历告诉我,无论何时,无论在哪个岗位,从政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公仆”。如果不摆正位置,冒出“官”味来,摆出“官架子”,高高在上,那么,老百姓就会离你越来越远,瞧不起你,甚至鄙视你;如果你放下身段,丢下架子,自觉当好人民的“勤务员”,老百姓就与你越来越亲近,就越理解你、关心你、支持你。
      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会人云亦云,墨守成规,既无功也无过,事事只求四平八稳,对一方发展无所作为,算不上合格的“人民公仆”。只有心装群众冷暖,勇于突破,勇于创新,多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尽心出力,多为老百姓造福,才能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民勤务员”。
      
      亲历转变,创新推动大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党的执政方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转变角色定位,使政府的角色定位更加明晰和准确。“管制政府”、“官僚政府”越来越为人们所不容,甚至被老百姓所唾弃;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越来越成为时代所需,百姓所盼。
      到地方从政13年以来,作为时代发展的亲历者,自己有幸经历了政府转型的全过程。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源动力就是改革与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改革和创新,就没有今天的建设成就,更没有老百姓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从政的13年里,自己见证了我们国家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成都的历史巨变,特别是武侯区的巨大变迁。记得1996年刚转业到武侯区工作时,全区城区面积仅10平方公里,全口径财政收入仅1亿元,到2009年12月,城区建成面积达30平方公里,全口径财政收入达65亿元,全区老百姓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
      刚转业到地方工作时,除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享有一定医疗、养老保障外,其他社会成员基本没有医疗养老保险,就业难、上学难比较普遍。而如今,包括机关事业人员、企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和无业人员,人人均充分享有教育、医疗和各种社会保障。
      一组组数据,就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尺码,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量和速度。
      
      创新创造,催生电脑科技产业
      在武侯区政府办工作时,主要从事综合协调和文秘工作。这样的工作性质,让我对区情、社情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期间,也正是民营经济脱壳而出迅猛发展的时期,许多领域都活跃着一群民营企业家的身影,自己很有种冲动,想甩开膀子干,多为全区发展尽些力。
      在区科技局工作期间,我兼任了“成都科技一条街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那时,正值成都计算机科技产业集聚发展的时期。武侯区不失时机地对计算机科技产业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将成都磨子桥、跳伞塔一带规划为电脑科技集聚发展区,由此,成就了现在的“成都科技一条街”,使“成都科技一条街”成了可与北京中关村相提并论的电脑产业集聚区。
      在推进电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创造性地举办了“成都国际电脑节”。首届“成都国际电脑节”规模宏大,吸引了包括全球计算机网络巨头――英特尔公司总裁贝瑞特等中外知名电脑厂商和各级官员,成了声名远播的电脑科技产业发展的盛会。当“电脑节”上“千机万人学电脑”的宏大场景出现,连见多识广的贝瑞特博士也感慨万分,对成都人学电脑的热情赞赏不已,这也为英特尔公司7年后决定投巨资在成都建封装测试工厂打下了基础。两年一度的“成都国际电脑节”,成了国内久负盛名的电脑科技产业发展的盛会,饮誉海内外。“成都国际电脑节”由此成了成都市、四川省,乃至海内外计算机科技产品和电脑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最佳展示平台,“成都科技一条街”也因此被授予了“中国特色商业街”。
      作为“成都科技一条街”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作为“成都国际电脑节”的组织者之一,我见证了电脑科技产业在成都的兴起和一个国际性盛会在这里的诞生和延续。这就是创新、创造成就一个产业的明证。创新、创造,可以推动一个产业,乃至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
      
      变革创新,铸就“武侯政务”金字招牌
      政务服务中心,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产物。我有幸被武侯区委区政府挑选出来担任武侯区人民政府政务中心第一任主任。当我接受重担,承担起武侯区政务中心建设任务时,我感到了肩头的责任和压力。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要为全区企业和老百姓建成一个高标准的办事大厅”的目标,并要求政务中心要在半年时间里,由图纸变成2万余平米的大楼,并正式对外运行。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用超常的工作速度全面推进,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任务,创造了全区过去从未有过的建设速度。
      武侯区政务中心是政府直接服务群众的窗口和办事场所,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从运行开始,我们就提出了“时时处处以办事群众利益为第一考虑要素”的口号。自运行以来,我们不断推进服务方式和机制创新,在便民利民和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全国政务服务系统中实现了多个“率先”,创下了多个第一:率先引入企业服务理念,第一个与老牌五星级宾馆――成都锦江宾馆合作,在大厅全面推出五星级政务服务;率先实施远程实质性预审办理,第一个搭建起实体大厅与网络远程预审相结合的综合审批平台;率先推出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全面引进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德国TUVNORD认证,第一个推出了《政务服务员工手册》;率先实施公众参与式政务服务,第一个推出了影响广泛的大型体验式政务服务活动――“武侯政务服务体验周”;率先开展行政审批机制创新,第一个推出了“行政审批局”模式……
      与此同时,武侯区政务中心还在全区所有政务服务窗口实施“武侯政务服务”品牌化管理,成建制搭建起了“区―街道―社区(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构建了覆盖全区的政府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全面实施了“政务服务事项下沉”,率先将涉民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优化设计后整体下沉到群众身边办理;成功创作出了反映政务服务工作者精神风貌的合唱歌曲――《武侯政务服务之歌》,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武侯政务中心文化……
      武侯区政务中心富有创意并卓有成效的创新举措,给政务服务建设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武侯政务服务”成为武侯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政务服务系统里一张亮丽的名片,各地参观考察团络绎不绝,专家学者倾情关注,各级领导更是关心倍加。前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青林,现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均是上任后不久便来到武侯区政务中心作专题调研,对武侯政务中心的工作大加赞赏。
      
      大胆突破,为行政审批改革“破局”
      行政审批一度是政府管理的主要方式,体现了“管制政府”的权威。如今,行政审批作为权力,已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而作为服务,已成为时代所需,百姓所盼。
      一直以来,在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中,“权力”与“服务”这两种不同理念和不同执政方式进行着胶着式的博弈。一方面,一些部门特别看重“审批权”,牢牢把死不放手;另一方面,群众需要的不是管制,而是“阳光审批”,公平对待,规范操作,需要政府为办事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从2008年开始,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和武侯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我们踏上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探索之路。这次行政审批改革,不再是小敲小打,修修补补,而是对体制、机制进行全面的颠覆式的改革,将政府职能部门所拥有的行政审批职能进行整体划转,实行审批与监管相分离的新型管理体制,彻底破解长期形成的职能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积弊。
      2008年9月,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以行政审批委托办理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局”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专司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政府工作部门――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于2009年12月诞生。我也有幸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行政审批局局长。
      从班子组建,到职能划转到位,到正式对外运行,到与49个市区职能部门建立起审管协作机制,到行政审批运行体系基本形成,再到成功创出独具特色的行政审批运行模式,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就基本完成了行政审批改革的所有基础性工作。现在,行政审批局仅30余人就承担起了原全区近百人所承担的审批工作,窗口平均办事时限同比缩短了40%以上,基本实现了精简、统一、效能、便民的改革目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月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均聚焦我们的这一改革举措。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编办、中央编办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称这一改革“将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先导作用’和‘示范作用’”。
      作为武侯区行政审批改革的“操盘手”之一,这是我从政过程中经历的极其艰辛的一个历程。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不理解,经历过长时间吃不好睡不好的困苦煎熬。但一旦困难出现,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一个服务老百姓的“勤务员”,只要自己做的事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利,是老百姓需要的事,我就应义无反顾。
      
      从政感悟:为民是本,创新是魂
      从政13年来,对如何做一名合格公务员,渐生了这样一些感悟:
      首先,一名合格公务员应做到“三个忠于”:
      忠于党。无论何时何地,要始终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对党充满感情,将自己的一切融入党的事业中去,不断地从党组织中汲取营养、获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坚定信念,对党的事业负责。
      忠于国家。国家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立身之基。作为国家公务员,在履行公务活动中,对外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对内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外,绝不做有伤国格、有损国家尊严的事;对内,绝不做以公是徇私,损公肥私,伤及国家利益的事。
      忠于人民。人民是天,人民是地,老百姓是咱父母亲。一个国家公务员,无论官有多大,职务有多高,都是来自老百姓,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老百姓。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时时处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需要办的事,努力做到时时以人民利益为重,事事为老百姓利益着想。
      其次,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个到位”:
      理念更新到位。政府的执政理念决定着政府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行为。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将执政理念从过去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以民为本”意识,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理念和执政方式,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作风转变到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摈弃只当“指挥员”不当“战斗员”的思想,要多深入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多做调查研究,思想解放一点再解放一点,工作扎实一点再扎实一点,要变领导干部“善动口”为“勤动手”,变“多指示少行动”为“说了就干干就要干好”,用前瞻的眼光,扎实的作风,创新的勇气,干好每一项工作,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党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
      服务落实到位。公务员就是“勤务员”,是“公仆”。服务群众,要扑下身子,真心实意,真情对待。特别是政府窗口单位,更是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抓起,从每一个细小环节做起,将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使群众通过我们的服务,切身感受到政府的高效,切身体验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作者系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局长)

    推荐访问:助推 真心 群众 用真心服务群众 靠创新助推发展 服务群众就是发展自己 联心+在服务群众中促进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