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后拉登时代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及其影响】 后拉登时代

    时间:2020-03-31 07:38: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作为策动“9・11”事件的灵魂人物,拉登被击毙引发了美国全球战略,特别是反恐战略以及军事战略布局和安全战略的微妙调整。基地组织的日趋分散化与更具灵活性和攻击性催生了美国今后更多采用情报加特种作战的反恐新模式;美将日益关注对本土激进伊斯兰恐怖分子的监控与打击;极力推动剧变中的阿拉伯世界地缘政治版块的重组与专制政权的民主转型,同时防止基地组织和极端势力在动荡中夺权;10年来美国受困于反恐战争无暇他顾的形势在变化,这无疑将为加速重返亚太战略提供了良机,美军加大对亚太地区战略介入的力度,势必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化。   关键词 后拉登时代 美国 阿富汗战略 中东北非 中关关系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5月1日晚宣布,美国海军三栖突击队近前在巴基斯坦境内采取的夜袭中,击毙了本・拉登。至此,策划“9・11”事件,导致美国开辟阿富汗、伊拉克战场,开启反恐战争的人物永久消失。正如同“9・11”事件引发美国全球战略的大调整一样,拉登之死也势必将对近期和中长期的美国军事战略布局和安全战略构想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后拉登时代的美国全球战略走向,特别是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抓住重创基地组织之机加速反恐重心与策略的调整   尽管奥巴马最终下令猎杀拉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的考虑,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于两大战略问题:一是美国阿富汗战略如何调整;二是美国国际反恐斗争将朝什么方向发展。而这两大问题实质上都涉及到美国战略重心调整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拉登之死对基地组织的冲击究竟有多大和美国对这一事件如何作出反应将成为形塑未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及其走向的重要因素。   1、就反恐策略而言,基地组织的更趋分散化、更具灵活性与攻击性决定了美国今后将更多依靠情报搜集与“定点清除”相结合的反恐模式   据拉登死后美国从其住所获取文件,以及近期全球恐怖活动的发展态势而言,我们认为,拉登之死对基地组织在全球各地区的分支机构的沉重打击主要是心理上的,对于多年来在战术层面已脱离其运行的组织来说则影响不大。应当说,基地组织“已被打翻在地,但并未出局”。实质上,在过去10年,由于美国的强力打击,基地组织早已分散化、本土化。近年的大部分袭击行动都是由基地外围而非核心组织挑动的。拉登死后,基地组织的各个分支机构将更为“各自为政”,更加地方化、多中心化,由原本以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为基地的核心组织,变成一个地方分支各自为政的全球网络,较以往更难对付。就威胁美国安全的基地组织的发展动向而言,正如美前国家反恐中心主任莱特所称,“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可能是美国本土面临的最大威胁”。中情局局长彼得雷乌斯近前在国会作证时亦称,“基地”组织的重心正在一定程度上向南亚以外地区转移,特别是位于也门的“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已经成为该组织最危险的一个分支。   基地组织在全球活动的日趋分散化决定了美国今后将日益走向依赖情报搜集与“定点清除”相结合猎杀基地高层头目的反恐策略。自拉登住所缴获的资料亦表明了该策略的巨大效用。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定点清除越来越受到美军的青睐,其优长在于以小规模特战部队或无人机袭击就能起到极大震慑效果。因此,它日益成为美军对高价值目标实施打击时的一种首选军事手段。   自2010年7月起,随着美军逐步从阿富汗撤出,以及美国国内因金融危机而日益强烈地反对将大量军队派驻国外用于反恐战争的情绪,美军今后将会越来越依赖情报与定点清除相结合的方式来打击威胁美国安全利益的恐怖分子,这将成为今后美国反恐战争的常态。美国近期公布的国家反恐战略也再度强调,今后,美国将更多借助特种部队突袭等“外科手术式”行动打击“基地”组织,尽量避免像在阿富汗那样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   2、就阿富汗战争而言,长远看通过谈判谋求和平解决将是战略调整的必然趋向   奥巴马在2009年3月做出增兵阿富汗的决定时称,新战略的目标在于“破坏、瓦解并击败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并且绝不让他们今后在这两个国家重新立足”。尽管自增兵以来,美军的新战术取得了明显成效,局势有所改观,但远称不上稳定,塔利班不断卷土重来,不时有美军遇袭丧生,美国并未完成铲除塔利班和基地势力的目标。美国扶植的卡尔扎伊政府不仅贪腐丛生,且仅能控制一小片国土。面对剿之不尽的塔利班,如何顺利实现快速撤军目标而又不致给国际社会留下美国抛弃阿富汗的印象,是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而拉登之死则为美国见好就收,名正言顺的撤军创造了千载难逢之机。   因此,面对现实,奥巴马政府在阿富汗的战略目标实质上已经变调,由既定的最终击败基地组织及其支持者,变为通过谈判求得阿富汗各派政治势力的和解,进而实现阿富汗的持久和平与稳定。由于美国和塔利班意识形态严重分歧,要想达成和解可谓困难重重,但在国力疲乏,亟须休养生息的现实困境下,这已是奥巴马处理这一棘手难题的最佳权宜之策。对于奥巴马在6月22日提出的撤出阿富汗的“三步走”计划,即2011年底以前撤出1万人,2012年年中以前撤出3.3万人,2013年到2014年底“稳步”撤出剩余军力,正式结束阿富汗战争,军方仍持保留意见。正如美国前驻阿富汗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所表示的,应该利用作战力量,把军队集中在东部,也就是联军行动的下一个阶段,而不是削减驻军规模。他说:“增兵取得了明显进展。为何在这个时刻决定冒更大的风险?”显然,彼得雷乌斯希望奥巴马放缓撤军步伐。他的这一疑虑并非多余,尽管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对美国的撤军行动表示欢迎,但地方领导人和阿富汗民众表达了对各部族争夺土地和人口的内战、塔利班再度扩张甚至政府倒台的担忧。他们感觉这是在重演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撤军的一幕。在与塔利班争夺激烈的地区坎大哈和赫尔曼德省,尽管在美军帮助下实现了脆弱的短暂和平,但在这些地区的郊区等候的塔利班,就像守在羊圈外面的狼,美国人一走,将会对这些地区的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奥巴马政府宣示的撤军日程、国内选举政治的需要以及公众情绪,都使得继续打一场无休止的内战成为不可能。寻求替代方案的努力已经开始――在德国发起下,塔利班代表与美国官员之间已开始进行磋商。奥巴马在谈到与塔利班和解时乐观的表示,“有理由相信,这个过程可以实现……我们寻求的目标可以达到”。这表明了美国阿富汗战略的风向标发生了重大改变,美国承认塔利班是阿富汗的固有部分,把他们挡在阿富汗权力构架之外已经不再是美国的目标。因此,就反恐斗争而言,拉登之死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分水岭,它为阿富汗战争的收场提供了正当理由,更为美国推动包括塔利班在内的阿富汗各派政治势力的和解与谈判提供了契机。因为之前,美国与塔利班谈判的一个重要障碍是要求塔利班明确承诺不再庇护拉登,而拉登之死消除了双方谈判的一大分歧。   3、就本土安全而言,美国将日益关注对本土激进伊斯兰恐怖分子的监控与打击   2011年6月29日,美国公布的新版反恐战略将反恐重心定位在打击“基地”组织以及防止本土恐怖分子威胁国土安全,这表明美国首度将本土恐怖分子作为重点打击的对象,标志着美国本土将成为反恐斗争的主战场。美国新反恐战略的这一重大转变绝非偶然,而是美国本土安全面临的威胁日益增加使然。   近年来,美国面临的恐怖威胁日趋多样化,其中重要的新变化就是恐怖主义本土化的发展趋势。美国土生土长的恐怖分子“异军突起”的上升势头,导致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加剧,且更难防范。在去年“9・11”事件九周年之际,美国“两党政策中心”发表报告指出,美国目前面临的威胁与九年前不同,穆斯林在美国呈激进化趋势。白宫在“消灭土生土长美国恐怖分子”的工作中表现不佳,以致造成很多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年轻人最终投入了恐怖组织的怀抱。美国多家智库均指出,随着“基地”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的加紧渗透,越来越多的美国公民成为潜在恐怖分子,住在郊区的富裕白人乃至女性亦包含其中。究其原因,除了基地组织的煽风点火与蛊惑人心外,这些在西方生长、居住并取得西方国籍的年轻人,尤其是其中涉世未深的穆斯林青年激进者,由于对自身在西方社会的边缘化状况和欧美国家在处理阿拉伯世界事务上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强烈不满,在极端主义思潮的感召与熏陶下,极易成为西方国家本土恐怖袭击的“生力军”。   显然,“9・11”事件后,美国声势浩大的强力反恐使得恐怖势力实施类似“9・11”事件那种大规模恐怖袭击的难度加大,基地组织因此正调整对美实施恐怖袭击的策略和方式,主要依靠本土恐怖分子发动形式多样的小规模、高频率恐怖袭击,给本已陷入经济困境的美国增加更大的经济负担。在击毙拉登之后,面对基地组织发动的一系列报复狂潮,这种基地幕后指挥,本土团伙具体操作的新模式,已成为美国政府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而那些堪称“美国通”的恐怖分子更是美国人的心腹之患。联邦调查局特工韦斯认为,这是一种“全新形式的恐怖主义”,恐怖组织的规模比较小,可能与“基地”等国际恐怖组织没有直接联系,但受其理念的驱使。与那些知名的国际恐怖组织相比,这些本土恐怖分子同样危险,而且其行动往往能够逃脱我们的监控。在国内民众厌战情绪严重,国内经济急需提振,而本土恐怖威胁可能上升的情况下,美国新版反恐战略的关注重点转向本土恐怖分子,是奥巴马政府既要继续高举反恐旗帜,强力维护国家安全,同时又要在反恐战争上适度收缩,改变策略,以赢得民众支持的必然选择。   趁势推动剧变中的阿拉伯世界地缘政治版块的重组与专制政权的民主转型,同时防止基地组织和极端势力在动荡中夺取或掌控政权   2011年伊始,阿拉伯世界风云突变,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家先后发生动乱。在短短数月的时间内,执政长达数十年的政治强人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先后被赶下台。与此同时,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约旦、也门、巴林等国家的民众也纷纷发起了要求变革的斗争。这是自柏林墙倒下和苏联解体以来国际地缘政治板块发生的最大变动。整个中东北非的革命浪潮迄今仍余波荡漾,持续冲击着大中东地区的战略格局,也对长期持双重标准的美国中东战略构成了严峻挑战。   拉登之死使全球恐怖主义严重受挫,特别是美国情报加特种部队的新反恐策略的成功运用,使基地分子重要头目接连毙命,将有助于减轻美国的反恐压力,使美国腾出手来重新聚焦于因中东剧变而引发的大震荡,从而在更广泛的战略意义上重塑阿拉伯世界。因而在击毙拉登后,奥巴马频繁约见国内阿拉伯问题专家,寻求应对中东变局的战略与策略。为此,美国政府迅即组织专家专门研究了多国政治转变的历程,期望为突尼斯和埃及等国的政治转型提供参考。正如一位美国高官所讲的,“伊拉克战争正在结束,拉登已经死亡,美国的中东政策将掀开新的一页”。   首先是力图掌控埃及政局发展。自1979年埃以签署和平协议以来,埃及政府基本维持了结交美以的外交战略。但埃及国内从普通民众到上层精英对当局讨好美以的政策强烈不满,只是因当局的铁腕统治而隐忍未发。因此,在穆巴拉克下台之后,埃及开始在外交上显示某种独立性,更为刻意地向以色列的敌人伊朗、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在内的所有国家和组织伸出手臂。埃及外交部发言人门哈・巴胡姆说:“埃及正在重新发挥它一度放弃的作用。”显然,埃及那种一边倒的亲近美以的外交政策已经成为历史。   当前,美国正试图将埃及政局的发展纳入美国设计的中东政治版图重组的路线图之中,推动包括政府改组、修宪、全民公决和总统选举等一系列变革。埃及革命使整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重新洗牌,军方、穆斯林兄弟会成为主导变局的两大政治力量,他们和埃及民众如何互动,是关系埃及未来政局发展何去何从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为了左右埃及政局的发展,除了对埃及军方威逼利诱外,美国也试图积极接触穆斯林兄弟会,谋划操控后穆巴拉克时代军方与兄弟会相互制衡的格局,以免埃及未来出现类似巴基斯坦的军方独大,或是穆斯林兄弟会掌权后陷入被动境地的现象。   其次是打压叙利亚,孤立诱导伊朗发生政权更迭。近年来,美国不断打压叙利亚,逼其就范,叙美关系一直持续紧张。美国指责叙利亚支持中东恐怖主义组织――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杰哈德等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为伊拉克反美武装提供援助和通道,秘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对叙利亚如此关注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叙利亚是中东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和伊朗在中东的战略后院。自今年3月18日叙利亚爆发大规模民众抗议运动以来,美国迟迟未明确表态,但随着叙暴力对抗的不断升级,西方国家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8月18日,奥巴马发表声明,首次明确要求叙总统阿萨德下台,并宣布对叙实施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空前严厉的制裁措施。然而,美国没有效法利比亚模式,在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上仍表态谨慎,其难言之隐在于:其一是欧美依旧处于在叙利亚寻找代理人和等待出手时机成熟的阶段;其二,更为重要的是,巴沙尔的中东战略盟友在幕后的鼎力支持。叙利亚一直被视为伊朗的后院,并与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结成了对抗美以的战略轴心,形成了中东什叶派新月地带。一旦叙利亚发生政权更迭,占叙人口2/3的逊尼派上台,将会直接导致连接叙利亚、伊朗、黎巴嫩、巴勒斯坦的什叶派新月地带的断裂与破碎化,这势必引发伊朗等国严重的心理恐慌。因此,届时为阻止这一危险局势的形成,伊朗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力挺巴沙尔渡过危机。其三是顾忌俄罗斯的强力反对。叙利亚与俄罗斯长期以来关系密切,特别是据维基解密称美国之所以对叙利亚感兴趣,是因为俄在叙利亚建有一个大型海军基地,这确保了俄在地中海的军事存在。美国加大对叙利亚军事干预压力,就是想要赶走俄罗斯和中国,进而取得地中海霸权。因此,面对美国不断加大军事干预的恫吓,俄罗斯断然否决了西方国家寻求在联合国谴责叙利亚的议案。但长远看,一旦叙利亚局势持续恶化,利比亚战事最终解决,中东剧变继续向纵深发展,美国为打击宿敌伊朗创造良好外围空间而对叙利亚进行强力威慑甚至军事介入,并非没有可能。   第三,通过在中东乱局中稳固沙特、巴林等旧盟友或者扶植新的亲美政权确保美国战略利益。即使是对曾经的盟友美国也实行了区别对待的双重标准。在革命浪潮席卷中东的情况下,对于事关美国重要利益的沙特、巴林、约旦等实行君主制的盟友适度施压,要求其进行政治改革,同时又默许了其镇压抗议活动的行为,尤其是容忍沙特公然出兵巴林协助镇压示威运动,因为沙特关涉美国石油安全与反恐斗争,更是美国中东维稳的关键点,而巴林不仅是美第五舰队总部所在地,也是就近监控和遏制其中东宿敌伊朗的“桥头堡”。而对于也门这一反恐盟友,自2009年基地组织也门分支活跃起来后,美国就深度介入也门政局。为与美国进行反恐合作,也门允许美军无人机越境打击,美国对萨利赫基本满意。因而,对于也门动荡局势美国起初态度暧昧,但到4月底,随着动荡局势的发展,美国作出了执政33年的总统萨利赫必须下台的决断,然而,必须是由美国自己培植的势力推翻萨利赫,以确保新的当权者继续与美方合作反恐,防止也门成为基地势力西移中东的大本营。其实,美国为也门政权的更迭早已下好了先手棋。据“维基解密”披露,在2009年8月,美国驻也门大使馆的高级官员就与长期以来被视为萨利赫的潜在继承人的哈米德・艾哈迈尔会晤,并听取了这位亿万富豪组织大规模抗议运动以推翻萨利赫总统的计划。这恰好体现了美国外交上的实用主义与两面性的特点。   加快重返亚太的战略步伐,并寻求各种支点、途径与手段加大对华牵制与防范的强度与力度   拉登之死预示着10年来美国受困于反恐战争而无暇他顾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这无疑将为美国调整全球战略部署,特别是加快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提供了良机,美国加速在亚太地区投棋布子。这无疑将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化。   首先是大力推动“空海一体战”战术,强力反制大陆对台军事准备中的反介入战略。“空海一体作战”是此前美国军方为应对我军日益强大的作战力量而提出的备受关注的新概念。美方认为,与美国海军相比,中国海军不像是一支长时间远距离实施海上控制的海军,中国潜艇和快速攻击艇的数量之多以及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和反舰巡航导弹的研制表明解放军将着力构建不对称的海上战力,即反介入战略。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海军的第一要务就是让美军远离中国海岸和第一岛链内的水域,而非在从太平洋到大西洋挑战美国。尽管如此,中国海军现有的局限性并不会阻止中国最终成为海上强国,乃至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   正是基于这一战略判断,2010年5月,前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正式提出了“空海一体战”概念。美军力图通过整合海空军战力,联合亚太地区盟友,共同遏制或击败潜在的区域性对手。这一新的作战形式强调美军要充分利用在空天、网络、电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以亚太盟国和关岛的军事基地为依托,以空海、太空及网络空间作战力量为主导,构建一个由天基、空基和海基平台共同构建的多层次的一体化立体作战平台,在全维空间内快速实现各种作战力量的高度融合,在西太平洋战区组织实施战役级别的作战行动。“空海一体战”以西太平洋上的中美冲突为主要背景,目的是为了反制中国提出的“反介入”作战理念。以中国为假想敌的“空海一体战”构想一旦成熟,与美军的远程精确打击战术相结合,不仅将对大陆对台军事准备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有可能导致危机急剧升级乃至失控。特别是空海一体战要求对中国大陆实施纵深打击,以压制对手的监侦系统,削弱其远程打击能力。但此类攻击即便完全靠常规武器,也很容易被中国视为美国正试图先发制人的摧毁对手报复性的核选择能力,导致冲突急剧升级,包括在最坏情况下甚至可能越过核门槛。   其次是高调介入中国与周边邻国的海疆争端,彰显美国是亚太地区安全稳定的维护者和对抗中国力量的平衡者的角色。   作为陆海兼备的东亚大国,中国是当今世界大国中地缘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之一,与诸多周边国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海疆争端。因而,不失时机的适度介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疆争端历来是美国决策者牵制与抗衡中国的一张王牌。而近期美国保守势力一再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特别是中国海上力量崛起对亚太军事平衡的影响,并在环中国海周边加速投棋布子并非心血来潮,而是蓄谋已久的战略举措,意在长期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导权。   一是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美国逐渐由幕后走向台前,公然高调插手钓鱼岛争端。去年在钓鱼岛撞船事件后,美国高官相继宣称,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并在日本西南诸岛海域,举行了冷战结束以来首次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大规模夺岛演习。正是在美国的撑腰打气下,唯美是从日本政府罕有的异常强硬,在挑战中国核心利益上步步进逼。二是以维护通航自由为名强力介入南海争端。去年7月在越南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上,希拉里提出的通过多边机制实现南海问题国际化的构想,无异于赤裸裸的直接挑战中方核心利益。美参联会主席马伦2011年7月访日时再度明确表示,美国在南海有“至关重要的利益,美国将支持越南和菲律宾等友好国家”。在美国的怂恿支持下,美日印三国已达成协议,将于2011年10月举行首次高级别的安保协商会议,议题之一就是如何遏制中国海军崛起,美日印联手干预南海问题的用心暴露无遗。三是竭力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鼓吹东盟国家构建对抗中国的“北约”或“东南约”。今年年初以来,新一轮南海紧张局势升级。在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因南海争端而关系趋于紧张的关键时刻,美国再度作出了强硬反应。这不能不令人疑虑,随着美军撤离阿富汗,美国正在利用这一争端来加强其对亚洲的影响力。今年6月以来,美国不仅表示将在新加坡部署濒海作战舰,还将援助菲律宾更新武器装备,在巴拉旺岛海域举行美菲联合军演。当菲律宾外长阿尔韦特・德尔罗萨里奥要求根据共同防御条约说明美国的承诺时,国务卿希拉里宣称:“美国承诺尊重我们与菲律宾的共同防御条约和战略联盟。我不打算讨论假想事件,但我要强调我们对菲律宾国防的承诺。”美越两国海军于7月下旬在越南领海内举行联合军事训练。美国还计划扩大美国和其它亚洲国家之间例行的年度“金色眼镜蛇”军事演习,首次将马来西亚军队包括在内。   第三是在削减军事预算与维持亚太军力之间力求实现某种平衡,确保美国干预亚太事务的能力与前沿军事存在。   正如国务卿希拉里近期就削减财政赤字问题表态时所指出的,如何应对一个崛起的中国是美国长期要直接面对的课题,“绝不能恐慌地削减或撤走在该地区部署的兵力”,对此“务必要进行负责任的讨论”。这表明美国削减军费将不影响其在亚太的军事存在,而且美国正在将本地区的军事部署从以前的一般存在提升到战略性前沿威慑的水平,即不仅要向潜在的挑战者展示威慑,而且在必要时能随时将威慑转化为实战。   美国强化亚太军力与前沿存在的部署还主要表现在:一是改造关岛基地成太平洋军力核心,积极构筑由横须贺一关岛一新加坡一印度洋迪戈加西亚美军基地构成的面向中国东部海域的一个前沿链状基地群,大大提升美军对亚太事务快速干预的应急反应作战能力。二是大力发展一系列新型远程打击武器,特别是新型远程轰炸机和无人机,以应对中国新型隐形战机和反舰导弹,以及战略反卫星武器的发展。美国海军近期对作战半径将近3000公里的舰载隐形无人机X-47B的首次试飞取得成功,其重要假想攻击目标是东风-21反舰弹道导弹。除了现今部署在关岛安德森的B-52、B-1B、B-2这三种战略轰炸机部队外,美军近前还宣布将耗资37亿美元,制造80-100架新型全天候隐形轰炸机,可在中国有可能对美国军力造成巨大打击前,对其反卫星导弹发射台实施快速纵深打击。美国国防部审计长罗伯特・黑尔(Robert Hale)说,这些远程打击武器“在未来我们有可能面对反介入的挑战时将起到关键作用”。三是通过侦察、威慑等手段,在西太地区对中国实施海上围堵。自去年“天安舰”事件以来,美国频频与日韩等盟国举行大规模军演,极力推动美日韩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同时在南海开辟围堵中国的第二战线。宣布重启了与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已经冻结了12年的关系,允许向越南输出民用核子技术等即是敲打中国的显例。   后拉登时代的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在不断的检讨评估中,但反恐战争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有所降低,在经济危机积重难返的背景下,美国今后将更多地转向依靠情报搜集与定点清除猎杀基地高层的反恐策略,这将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虽然不能说拉登之死将导致美国全力以赴的转向应对中国,中美关系大局也不会因拉登之死而在短期内发生结构性变化,美国也将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来应对西亚北非地区的持续动荡,但必须警惕的是,10年来美国受困于反恐战争而无暇他顾的形势的确在变化,这无疑将为美国加速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提供了良机,美军加大对亚太地区战略介入的力度,势必增加中国的安全压力。   (责任编辑:张业亮)

    推荐访问:美国 拉登 调整 后拉登时代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及其影响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美国全球战略的新调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