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打破中小粮企发展的资金瓶颈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

    时间:2020-03-06 07:24: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粮食部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形式,就是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它是粮食流通体制机制创新后新的流通组织形式,是粮食流通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粮油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种粮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有利于整合现有粮食流通资源,通过体制机制和科技管理创新,不断改造和提升传统粮食流通产业,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调控力度,增强粮食流通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市地一下发展粮食产业化的载体是中小粮食企业,当前及今后遇到的突出问题是资金严重不足,企业可谓是举步维艰,必须破解中小粮食企业在农发行为主的各家金融机构贷款难的桎梏,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财税金融方面强力支持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形式是发展订单粮食和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开展粮食加工转化,延伸粮食产业链条,实现粮食增值和农民增收。但由于粮食行业的特殊性和粮食独特的国家战略物资和国家公共物品性,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一些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自身缺乏资金滚动积累能力,缺乏自身“输血造血”的动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更加严峻,种粮成本增加,工业、饲料用粮需求增加,多种收购主体的无序收购,外资粮食企业和国内游资的追逐,致使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上涨和多发波动性,再加上国际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对国内通胀预期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国内粮食生产和市场稳定,急切需要国有粮食流通部门一如既往发挥“主渠道”作用,变计划主渠道为市场主渠道,需要金融政策的强力支持,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多次联手加强合作,意在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支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国有粮食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条件,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这是利好消息,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覆盖面不全,力度不够,基层粮食部门建议应该研究制定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支持农业和粮食产业化发展的一揽子金融政策。
      早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要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市地以下基层粮食部门普遍感到目前粮食收购贷款难,根本满足不了收购的需要。有的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后)基本贷不出款来,只能依靠中储粮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贷款。笔者认为,就粮食流通而言,建立现代金融制度任重而道远,难怪外资大举进入国内粮食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的粮食收购都贷款无望,何谈活跃农村经济,何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近期温州部分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老板“开溜”是一个反面例子,使人反思良久,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动荡下,行业面临大洗牌,在国内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下,如何应对外资粮食企业和游资的占据和分割,如何提振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保护弱小民族企业,如何加大财税和金融对国内中小粮食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物资和战略资源性产业发展,立足国内基本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农业发展银行是专门支持粮棉油生产流通的政策性银行,确切地说,是“粮食银行”,因为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后,棉花生产的地区性很强,农发行只是为粮食流通提供贷款。在2004年粮食放开前,粮食流通执行“四分开一完善”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敞开收购,顺价销售,资金封闭运行及加快粮食购销企业自身改革。粮食实行库贷挂钩,资金在农发行封闭运行。2004年粮食实行“收购、价格、市场”三放开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面实行了改革改制,一个县(市、区)基本只保留一个国有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偏远的地方进行了拍卖出售,有的进行了整合,国有资产退出,人员身份置换,大部分职工下岗分流,成为社会自然人,然后根据需要进行竞争上岗。过去按行政区域设置的乡镇粮所(粮站),为筹措改制成本,很多被变卖、出租、整合,目前粮食购销网络不够完整、有效,甚至在粮源比较集中的县(市、区),缺少能开展收购的购销网点,这是影响当前及今后粮食购销的客观因素,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外资企业,倚仗资金雄厚,机制灵活,意图控制小麦、稻谷粮源,譬如像益海等外资粮食企业正大举进攻粮食主产区,山东一些产粮县无处不存在像益海这样的外资粮食企业,采取租赁收购、委托收购,甚至收购原粮所(粮站)等网点,目前外资粮商、中储粮、华粮物流、中粮竞相收购,粮食经纪人等中间商主要成为中储粮和大的用粮企业的代理人,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资金和网点等原因基本不收粮,收不起粮食。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面临如何有效组织收购的问题,农发行单纯强调金融风险,对贷款主体、资格、条件要求苛刻,基本不放贷,仅对托市收购予以资金保障,贷款主体是中储粮企业。因此,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贷款的渠道,只能变着法地往托市收购上靠,或者是利用用粮企业、单位先行垫付的收购款,大多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只能通过职工集资途径,筹措粮食收购资金。由于各级农发行粮食贷款难,造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只能大量依靠中储粮企业托市收购贷款,因此不管市场价格是否低于最低收购价,一律按托市粮收购。据调查了解,有些粮食购销企业只能依靠作“账务处理”,才能收购粮食。基层粮食部门对农发行粮食贷款有几项要求和建议。
      
      一、要调整贷款取向,真正发挥农发行政策性银行强农惠农的作用。农发行首要的职责任务是提供粮棉油贷款,针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实际情况,重点支持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参股的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贷款,对贷款主体、资格条件要重新认定,切忌单纯规避风险,不放贷的做法。对承担地方储备粮承储任务的粮库要给予贷款保证,确保收购本金及时到位。对县以上粮食龙头企业也要提供贷款保证。正如国家粮食局和农业发展银行联合通知中明确的那样,支持具备收购资格的粮食企业自主开展市场粮食购销。一是积极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发挥粮食市场主渠道作用,引导企业准确分析和研究粮食市 场形势,适时开展粮食购销,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企业增效。对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制中暂时达不到贷款条件的地区,以县(市、区)为单位,选择1~2个条件相对较好的骨干粮食购销企业发放收购贷款,准确的讲就是确保每个县(市、区)在改制后保留的1-2个国有独资和控股的粮食购销公司或军粮供应站有充裕的粮食收购贷款,统贷统还,确保封闭运行,要抓紧落实通知中适当降低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比例的要求。研究推行土地、房产和企业应收账款、仓单、设备设施等用于贷款抵、质押,扩大企业有效资产担保范围。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储备粮数量、经营量,核定最高贷款额度,并落实到企业,促进企业搞活经营。对企业收购尚未销售的粮食,在正常保质期内且粮食质量完好的,可办理贷款展期。二是支持具备粮食收购资格的其他粮食企业入市收购,对收购量大、经济效益好、信用度高的企业,优先给予支持。积极支持合同收购和订单收购。
      
      二、要改变以往信用等级的评定,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以往农发行对粮食购销企业也划定信用等级(A级),但大多是一家之言,农发行系统自己认定,近年来演变为由农发行、粮食两家重新认定。应该看到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放开粮食的新形势,其评价体系有待于重新审视,加以科学操作。建议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其他入市收购主体,由农发行、粮食、财政、物价、农业、质检等部门组成联合的班子,制定信用评价体系,对申请贷款的主体、资格条件重新排队摸底,逐一审定,向社会公示,适时放贷。
      
      三、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建议》、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党和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要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要站在大粮食、大流通、大产业的角度,由财政、税务、农业、粮食、农机、畜牧、质检、供销、物价、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监督等部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指标体系,推选筛选龙头企业,由农发行给予重点的贷款支持,使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享受到国家农业、财政等部门的优惠扶持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使农民在“二次增值”中真正获利。
      应该看到粮食产业化优惠扶持政策一直不明确、力度不够。至今国家没有出台一套涵盖农业产业化各部门、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政策措施,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有的基层同志认为,自2005年粮食购销企业全面改革后,粮食产业化就提上了各级粮食部门的议事日程,但从近几年的发展看,虽然提出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发展粮食订单种植收购销售,但总体速度不够快,发展极其不平衡,有的只是口头提出,落实的力度、深度都不够,粮食龙头企业总量不足,个体不大,粮食企业盈利能力和水平不高,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浮在上面,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于其他国有企业,这与国家及相关部门没有拿出一套完整系统的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关,没有站在大农业、大粮食的角度提出科学系统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最近国家粮食局和农业发展银行连续出台了政策措施,加强合作,支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重新认定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对发展粮食产业化在资金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条件。建议国家制定促进粮农业产业化的一揽子政策和配套措施,明细粮食产业化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以国务院的文件下发执行,要在税收、资金、项目规划等方面提供优惠的政策,扶持粮食产业化发展。同时加快《粮食法》立法进程,明确农业产业化的法律条文,确保农业和粮食生产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法律依据。笔者认为,要充分体谅基层粮食部门同志的急切心情,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选择一批优势粮食购销和加工企业,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产和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尽快改变大个头粮油企业少的局面。争取把粮食产业化纳入市地及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整体布局,进一步争取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促使更多粮食企业进入国家和省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每个县培育多家龙头企业,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整个粮食经济上水平。实施科技兴粮、科技强粮战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改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化品牌意识,争取更多的粮油产品进入省和国家名牌行列,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同外资粮食企业的竞争能力。

    推荐访问:迫在眉睫 瓶颈 打破 打破中小粮企发展的资金瓶颈迫在眉睫 打破融资瓶颈 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