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比喻法在地球概论教学中的应用]地球概论教学视频

    时间:2020-03-02 07:38: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地球概论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先行基础课,内容抽象,原理复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使抽象陌生的概念和现象变得形象生动,利于理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比喻法;地球概论;教学;应用
      
       《地球概论》课程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行星地球的整体知识和一般规律的科学,主要阐述关于地球整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地理专业课程的基础,起着为其他课程开路的作用,也是地理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唯一提供天文专业知识的课程[1]。
      一、《地球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各师范院校地理系纷纷开设新的专业方向,《地球概论》等原有的专业基础课课时均被不同程度的压缩,而《地球概论》的教学内容又具有抽象、立体、运动的特点,教与学的难度本身就比较大[2]。因而,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就成为地理专业师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到,如果教师通过比喻把学生碰到的难懂概念和原理与大家熟知的现实中事物联系起来,可使学生较好的理解抽象知识,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比喻法在教学中的优势
      比喻法就是利用两种不同类的事物之间某些相似的地方,以形象的事物做喻体去描述一个抽象的物体,它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3]。比喻法在地理教学中,最为常见。运用这一方法教学,能使地理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下面通过一些教学实例说明比喻法在《地球概论》教学中的应用。在此说明一下,本文所举实例选用教材为金祖孟和陈自悟教授主编的《地球概论》。
      三、比喻法在《地球概论》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1.对《地球概论》课程性质和作用的比喻。按照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数院校都把《地球概论》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主要面向新生。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但理解能力不足。因此,我一般在第一节课介绍专业和课程概况时,将地理专业比喻为中国象棋,将《地球概论》比喻为象棋中的“卒”,熟悉象棋的同学马上明白该门课程的性质为地理专业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为一门先行课;此时再提到一句话“过河卒子顶大车”,引申出《地球概论》学好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基础地位。
      2.对《地球概论》课程结构体系的比喻。同样在介绍课程概况时,讲到本门课程的结构体系,我会提到哲学上学生很熟悉的一句话――“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再加上一句“规律是可以掌握的”。运用这些话语,既起到了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解释学习内容的作用,又传达了“学科是相通”的信息。再通过教材目录就可以使学生理解《地球概论》课程结构体系。并且时间间隔再久,学生只要想到了这些话,就可以基本上回忆起《地球概论》课程结构体系。如何做到呢?请看以下表格:
      
      
      
      3.对《地球概论》具体教学内容的比喻。(1)天球及天球坐标概念。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是本门课程的开始章节,也是整本教材中集中涉及方法学习的一章。地理坐标的内容同学们在中学阶段已掌握,天球坐标是新知识,并且天球的概念是理解天球坐标的基础。讲到本节时,首先会给学生提到,天球概念的引入,是为了探讨天体的相关知识。然后针对教材中有关天球定义的讲述,我会讲一句话:“天球可以认为是地球的无限延伸,因此也禀赋了地球的相关特征”。地球有球心,天球也有球心;地球有球半径,天球也有球半径,只不过突出“无限”两个字。因此天球的概念“以地心或者观测者为球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的假想的球体”就不难理解了。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的地球引申出陌生的假想的天球,然后用地球上实际物体的位置与天球上天体的视位置进行对比,用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进行对比,学生很快理解了天球坐标的相关知识。(2)新星和脉冲星的概念。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其实是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层次讲解了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的相关天文基础知识。教材中涉及的恒星分类里有新星和脉冲星的概念,如何让学生在大篇幅的文字描述中快速理解呢?针对新星我提到“改头换面,重新做星”,然后解释它还是一颗恒星,只不过跟爆发前相比规模小了而已;而脉冲星比喻为“海岸边的灯塔”,灯塔边转边发光,它是边高速自转边发出脉冲信号。用学生熟悉的话语和事物来描述他们不熟悉的概念,并能迅速使之理解,达到了有限的时间很快掌握知识的目的。(3)恒星周年视差和光行差视行轨迹。第三章“地球的运动”是教材重难点集中的一章,在本章的讲述中,我针对有关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比喻。如有关地球公转证明中恒星周年视差和光行差内容,它们的视行轨迹规律为:从地球上观察,恒星愈靠近黄北(南)极轨迹愈接近圆,愈靠近黄道轨迹愈接近直线。每到这里,学生均觉得晦涩难懂。我就会问一句“大家见过手电筒没有?”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我继续说“手电筒从上往下直着照,地面上会出现一个亮光圈;贴着地上往前照,会出现一条亮线。类似的道理,恒星愈接近黄北(南)极就好比直着往下照,愈接近黄道就好比贴着地面照。”讲完这些话后,学生已经对两种运动的视行轨迹规律基本理解了。(4)地外行星同太阳会合运动中“逆行”和“留”的现象。同样在第三章,碰到了地外行星同太阳会合运动中“逆行”和“留”的现象,学生很难想象,随堂看完相关教学视频后还是似懂非懂。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先强调这些现象的产生首先是从地球上观察到的相对运动,然后会比喻两名同学在椭圆形的操场上跑步。以其中一位同学作为观察者(命为甲),看另外一位同学(命为乙)与自己的相对位置。两人同时开跑,甲快乙慢(地球的公转速度大于地外行星的公转速度),经过一段时间后,在一定轨迹范围内(甲后乙前),从甲的角度观察乙在“倒退”,这就类似逆行;后来甲慢慢赶上,两者齐头并进、相对静止的时候就是“留”。用学生熟悉的跑步解释了天文上的逆行和留的概念,让学生感觉天文现象也并非遥不可及。
      总之给学生讲课,并不是越玄妙、越难懂,就越有水平。需要的恰恰是深入浅出的通俗性。欲要通俗,应当学会运用比喻。《学论》中说:“君子之教,喻也。”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所教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特点,从日常生活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中找到恰当的比喻,使学生迅速而充分地掌握相关地理概念和现象。在《地球概论》课堂教学中,尝试用比喻的方式来剖析教学内容,选用学生熟悉的事物,用已知来发掘未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运用教学比喻,并不是以粗浅的事例代替科学精准的理论,更不是用随便的玩笑代替细致准确的讲解,而是要求我们紧扣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地理概念和现象的本质和特点[5]。根据具体问题,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参考文献:
      [1]赵捷.高师地球概论课程改革探析[J].阴山学刊,2011,25(2):96-99.
      [2]凌娟.《地球概论》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64-165.
      [3]郭莉,蒋淑君,徐爱丽.比喻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3):225-226.
      [4]徐卧云.地理教学与语言修辞[J].武陵学刊,1995,(2):98-100.
      [5]贾晓霞.《C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的比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12):163.
      

    推荐访问:概论 比喻 地球 比喻法在地球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第三版答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