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渔家傲范仲淹 [范仲淹笑对贬谪的背后]

    时间:2020-03-02 07:32: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如果想想朱元璋搞文字狱的大开杀戒,想想康熙、雍正、乾隆诛杀知识分子的野蛮残忍,无怪乎当今很多有识之士都把国力、疆域、武备、外交都等而下之的宋朝称为古代历史上最开明的时期。
      
      在漫长的仕宦生涯中,范仲淹一共经历了三次贬谪。第一次被贬时僚友称赞:“此行极光。”第二次被贬谪,僚友又说:“此行愈光。”等到第三次被贬,送行的朋友说的是:“此行尤光。”范仲淹听后哈哈大笑:“仲淹前后三光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对贬谪,这就是范仲淹的风范。
      被贬官,被外放,终归不是一件多好的事,缘何范仲淹不把它当回事呢?难道他就不担心皇帝再也不起用他,让他老死在贬谪之所?不,他不担心,因为他遇到的是一个不那么差劲的皇帝――宋仁宗赵祯。
      赵祯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在宋代笔记作者笔下,他有两个难能可贵的优点,一是对文人学者相当尊重和宽容,二是真心诚意接受批评、建议,有过则改。关于第一个优点,有石曼卿醉酒卧宫殿的例子为证。石曼卿在国家图书馆办公,国家图书馆西面靠近皇宫的大庆殿,大庆殿有个与图书馆相通的边门,在图书馆办公的学士们能够从这个门进入皇宫,在大庆殿的东边乘凉。有一天,仁宗经过大庆殿,望见有人喝醉了酒,躺在大庆殿的台阶边。宫殿旁边竟然有醉鬼躺着,成何体统?况且,又挡了皇帝的路,那还了得!仁宗的左右便要上前去将那醉鬼叫醒撵出去,一问,才知道是石曼卿学士。仁宗急忙阻止左右,避开石学士,从旁边绕了过去。能说明仁宗第二个优点的笔记故事就更多了,譬如有大将给仁宗进献了几名美女,谏官提出批评,认为美女不可留在宫中,仁宗当即就命太监把美女打发走。再譬如皇后想让其伯父升任一高级官职,再三叮嘱仁宗上了朝可别忘了降旨。可是仁宗刚一降旨,监察部门的长官包拯便犯颜直谏,态度愤激,嗓门很大,唾沫星子都溅到仁宗脸上了,仁宗最终收回成命。又譬如谏官认为皇宫里的嫔妃、宫女太多,应当稍加裁减。仁宗回宫就传下圣旨,把30个女子放出了宫,第一个就是仁宗平时所宠爱、亲近的负责给仁宗梳头的嫔妃。还譬如没被打发走的嫔妃很久没有升迁了,经常向仁宗提出请求,仁宗说没有先例,大臣们不会同意。嫔妃们不相信,大臣竟敢违抗皇上的圣旨,难道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仁宗拗她们不过,就下了几道给嫔妃升迁的圣旨。到了发薪水的日子,嫔妃们拿着仁宗的圣旨请求加薪,有关部门却不肯照办,统统退回。嫔妃们气坏了,集体到仁宗面前去投诉,甚至有人当着仁宗的面把圣旨撕了,说:“原来这不管用。”仁宗说:“我早就说不管用,你们不信。”仁宗这么个当皇帝法,也真够“窝囊”的。
      宋代的皇帝不独仁宗赵祯如此“窝囊”,像他这样的皇帝还大有人在。譬如第三位皇帝真宗赵恒给我们留下的是不袒护太监的佳话。当时每年到了冬天汴河河道枯水的时候,朝廷都要派太监来督促沿河的州县调集民工疏浚河道。那些太监依仗着自己是上边派来的,往往凭着自己一时的喜怒,蛮不讲理地责打民工。永城县县长黄震看不过去,把一个太监揍了一顿。窝火的太监跑回宫里向真宗告状。真宗问清太监被打的缘由,当即令这个太监到黄震那里去接受处罚:打20大板。再譬如北宋第六个皇帝神宗赵顼在位时,下令处死一位运粮官。宰相们认为不该杀,就没有执行。神宗改为在其脸上刺字,发配到偏远贫穷的地方去。宰相们说这还不如杀了他呢,士可杀而不可辱。神宗抱怨自己连一件痛快事也做不成,宰相们却回嘴说:“这样的痛快事做不成也好。”又譬如,南宋开国之君宋高宗为父亲徽宗服丧时,坐的是没有刷油漆的白木椅子。有人误以为是檀香木做的,一位妃子捂着嘴笑道:“宫里胭脂口红啦,洗衣服用的皂荚啦什么的用得多了,宰相们都已经提意见了,还敢用檀香木做椅子?”连胭脂之类的事宰相们都要管,而且皇帝还听他们管,你说稀奇不稀奇?
      宋代的君臣们之所以能干出这些稀奇事,和北宋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的训诫是分不开的。赵匡胤在开国的第三年,秘密地刻了一块碑,立在太庙的一间屋子里,叫做“誓碑”,用帷幔遮蔽着,房门还上了锁,封闭得严严实实。太祖敕令有关部门的官员,从今以后,凡皇帝到太庙祭祀,以及新皇帝登基后到太庙祷告,都要提醒他们,恭恭敬敬地读一读这块碑。读碑时,只许皇帝一个人进屋,开门、点烛、烧香的工作,由一个不识字的小太监担任,其他人都远远站在院子里。皇帝到了碑前,先磕两个头,然后跪着看碑文,默诵完毕,再磕两个头,而后出来。群臣和日常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太监们都不知道“碑誓”的内容,即使是历朝皇帝最信任、最倚重的心腹大臣也不知道。直到金人入侵,汴京沦陷,太庙里的礼器都被金人掠夺一空,里里外外,门户洞开,人们这才看到这块碑。碑高七八尺,宽四尺多,誓词共三行,其中一行说:不许杀害士大夫及上书批评朝政的人。最后一行说:子孙后代如果有违背这誓言的,必将遭到上天的诛杀。
      正是由于宋朝前期几代皇帝谨记老祖宗的训诫,使宋代读书人的生命和人格尊严得到了基本保障,士大夫敢怒敢言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范仲淹们知道和皇帝较劲风险不大,行事自然就敢于对自己的良心负责了。倘若他“有幸”生活在动不动就在宫廷里把大臣拖下去用棍棒打的时代,生活在对官员肆意侮辱或动不动就让你作“深刻检查”的时代,范仲淹们还会如此自信如此坦然地笑对贬谪吗?
      由此可见,范仲淹们能不能活得像个人样,完全取决于能不能有幸碰上一个好皇帝。碰上了,那是你的造化;碰不上,算你活该倒霉。至于说赵匡胤等宋代帝王为什么会对读书人这么仁厚,笔者不是其肚里的蛔虫,难以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但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虽作为皇帝高高在上,但其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尚未丧失殆尽,多多少少还有点儿人味。而像他们这样有人味的执政者,古往今来又是何其稀少!个中缘由,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推荐访问:贬谪 范仲淹 范仲淹笑对贬谪的背后 范仲淹的读音 范仲淹被贬到哪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