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经幡猎猎满西藏】

    时间:2019-05-12 03:22: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去年七月某日,是我六十初度的日子,也是妈妈为我投胎人间而受苦受难的纪念日。  妈妈西游已经四年了,我和妻子商量,决定在这天,到离天最近的雪域神山为母亲诵经,并为家人亲友祈福。
      经幡猎猎满西藏
      挂经幡,是雪域高原群众最常用的三种诵经方法之一,其它两种是转经筒和口中念念有词。经幡是把有关的经文和图符印在蓝、白、红、绿、黄,约一平方尺的五色布块上,用绳子连缀成一大串。可以横拉竖挂;挂在神山顶,圣湖旁;还可以挂在寺院佛塔四周,村寨房顶之上或帐篷左右,以及平原峡谷。利用风力不停翻动,无异于凡人念诵千百亿次之功德。
      朋友告诉我,挂经幡最好去林芝的苯日神山,山神库拉卡日是西藏四大神山中的南方守护神,是一位威猛的勇士,一身穿白,戴银色头盔,披水晶铠甲。右手持缠有丝织旗帜的短矛,左手握狼的脑壳骨,骑一匹能飞翔的,眼如玛瑙的白骏马,还有十万个手持盾牌和兵器的巨人围护在他的周围。
      早上6时从拉萨出发。中午时分,经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时,大雪纷飞,遍地洁白。七月飞雪,是为奇观,我发短信告知内地亲友。有亲友回信问:“有冤情否?”答曰:“没冤情,净滤我心而已。”
      到了苯日神山,已经是下午4时了。苯日神山位于林芝县驻地八一镇的南方,雅鲁藏布江北侧。林芝素有西藏江南之称,据说这座神山四季鲜花不绝,景色各异。有许多信徒千里迢迢赶到这里叩长头,转山。苯日神山转山一周约有70里的路程,步行需一天一夜。
      车开到半山,朋友找了一个出家人来为我讲解有关挂经幡的事宜,并告诫说:“只有具有‘善知识’的上师才能称为‘喇嘛’。在西藏,这一称号只有达赖独具,班禅也只能称‘大师’。对于这位出家人,按照藏民的习惯,称‘老师’便可。”
      这位老师说:“挂经幡在藏地已有上千年历史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好,还保留有100多年前的经幡呢。在山上到处都可以看见重重叠叠挂在一起的经幡,蔚为大观,人们称之为‘经幡阵’。”
      走过废弃的天葬台时,老师说:“天葬取意于佛经中佛祖‘舍身饲虎’的故事。活着的人不过是灵魂寄居的一个躯体而已。人死了,灵魂出窍而去。这时候把无用的躯体饲喂神鹰,以减少它们对其它生命的伤害,善莫大矣。”
      走到一个悬崖边,老师指着横贯在两山之间的经幡问我:“你知道这些经幡是怎么挂上去的吗?”两座山崖相隔,约100多米宽,100米深。我胡乱答道:“用弓箭射过去。”老师笑着摇摇头说:“挂经幡是要用一颗虔诚的心,不能投机取巧。他们是牵着经幡走到谷底,再从对面山上攀上去。往往要费半天到一天功夫。”
      老师说:“一般的经幡只是挂在山的一边,只有做大功德的人才会横挂两山间。”老师说:“请一条经幡功德钱是100元。”老师好像看透了汉人的心理,总担心受骗。老师接着说:“一条经幡的成本不过十几块钱,多余的钱除了修庙以外,就是用来救助贫困儿童。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受苦受难的孩童很多。其实,这也是为施主积德积善。”
      我请了一条经幡以后,老师问我:“你要自己挂吗?”老师指指旁边的壮汉说:“他是刑满释放的人,有罪之身。为赎前衍,发誓要在这里义务为人挂经幡五年。你可以放心交给他。”此情此景,我有什么不放心呢!我按仪轨把祭祀山神的,用五色纸印有马龙鹏虎狮图案的风马撒到了悬崖下。
      老师把我领到一个玛尼堆旁对我说:“你诚心为母亲及亲友祈福,能转一趟山更是功德完满,不过你没这个时间,顺时针方向绕着这个玛尼堆转一圈,然后把额头贴着中间那块刻有六字真言的石板行礼就可以了。”尽管我自小就不信奉怪力乱神,在这里也乖乖就范。
      在雪域,无论走到哪里,抢先映入耳目的都是猎猎作响、五彩缤纷的经幡阵。不说信仰的关系,蓝天白云之下,葱绿草原之上,有这么一些鲜艳的东西在飘扬,确也令人赏心悦目。
      不闻梵呗的大昭寺
      七月的西藏是雨季,这里的雨基本晚上下,早上停。雨过天青,我们登上大昭寺四层的顶上,远眺布达拉宫,只见雄伟壮丽、层层叠叠的红白色墙体,黄金屋顶的堡垒建筑,周遭青山为障,一片云霞缭绕,恍如佛家圣域——坛城。与布达拉宫气脉相连的药王山,中间建起了三座白塔以连接地气。17世纪时,西藏的执政第巴?桑结嘉措在山上修建了一座门巴扎仓(医药院),从各寺选拔僧人来此学习医药知识,后来发展成为藏医药学的宝库。藏传佛教以文殊菩萨为尊,药王山还是文殊菩萨留足的神山,是藏人顶礼膜拜的神山之一。但在1959年的叛乱中被炮火夷去一半,医药院也毁于炮火。
      遥想1400多年前,松赞干布征伐杀戮,统一了多人种的西藏,定都拉萨,建起了强大的吐蕃王国。他东娶文成公主,从汉地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和农耕技术;西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引进佛教经典,参照梵文,创制了藏文字。现在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1400年前唐阎立本绘绢本画《步辇图》,讲的就是唐太宗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的故事。图后有一段宋人的篆书题跋甚有意思,做次文抄公,转录于此:“太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重装背。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禄东赞来迎,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禄东赞辞曰:‘臣本国有妇,少小夫妻。虽至尊殊恩,奴不愿弃旧妇!且赞普未谒公主,陪臣安敢辄取。’太宗嘉之,欲抚以厚恩,虽奇其答而不遂其请。”倒是一条汉子本色。
      松赞干布是有确切历史文献记载的藏地第一位赞普,他被藏人认作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死后塑像供奉在大昭寺,成为藏人心中的护国圣像之一。
      思绪正在沉重的历史中回旋,耳畔却传来阵阵轻快的歌声。回过神来循声寻过去,原来有几个正在进行维修工作的年轻姑娘边工作边唱歌,工作和歌咏的节奏合拍,手舞足蹈、节奏明亮、情绪欢快。朋友扎西顿珠告诉我,她们是在进行一项叫做“打阿嘎”的劳作。在藏地,各个寺庙宫殿屋顶的地面,都是用碎石混和黏土,使用人工长时间敲打压实并涂上酥油而成光滑的平面,媲美水磨石,称做“打阿嘎”。
      在大昭寺里有一根檀香木方柱子,上面用酥油粘满了密密麻麻人的牙齿或绺绺人的头发,这是信徒生前不能到此参拜,死后也要委托亲友带他到此参拜的证物。   每天围绕着大昭寺转经的人络绎不绝,无论是白发苍苍、佝偻腰肢的长者,还是稚气未脱、蹒跚学步的孩童;无论是衣衫褴褛、黑不溜秋的男人,还是珠光宝气、珠圆玉润的女人,无不左手转着经筒,右手捻着念珠,满脸肃穆,亦步亦趋地走着,走着。
      大昭寺大门内外,围墙根,唐蕃会盟碑前,重重叠叠排满磕长头的人。从服饰上看,有从青海果洛来的藏民。文献记载:果洛的藏民,男的梳长辫,缠以红色丝绳,盘在头顶。从果洛到拉萨大昭寺,少说也有5000里,他们三步一磕,五体投地,是用自己的身体来丈量这段距离的。
      大昭寺建筑融合了汉、藏、印度、尼泊尔风格,外墙红白相间,楼顶建有汉式歇山顶崇楼,铺上贴金铜瓦,衬以贴金的铜经幢、铜羊、铜圣火轮……层台重叠,飞阁流丹,檐牙高啄,在蓝天白云的衬映下熠熠生辉,是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这里不闻鼓钹喃呒之声,没有香烟缭绕,没有鲜花供果;只有一排排银碗装满了清水,在摇曳的酥油灯映照下,闪烁着幽幽粼光;还有排成长队,提着装着酥油的暖瓶,默默转着经筒等候往所有佛像座前的酥油灯添油的信徒。
      七月骄阳温馨和煦
      站在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往西望去,只见七月的西藏,骄阳温馨和煦,丽日蓝天的照耀下,一片空灵。羊绒般的白云,无依无靠,飘飘摇摇;披着皑皑盔甲的圣山念青唐古拉山,紧紧地拥抱着碧蓝的圣湖纳木措;湖畔葱绿的草原上,紫红的野花、长毛的牦牛、白白的羊群、转经的藏民、五彩的经幡、星星点点……无不给人以飘浮在空中的虚幻之感。
      我站在那根拉山口,这里只比珠峰大本营差10米,挂满经幡的石头山上,利用现代通讯工具,给亲友们发了短信:“我在神山念青唐古拉山下,圣湖纳木措湖边为诸位尊长亲友祈福,祝你们健康长寿!”
      翻过那根拉山口,再越过几道山梁,我们来到了纳木措湖畔。这里红尘滚滚。距湖畔几百米的沙滩上,俨然成了一个小集市,装饰色彩鲜艳的小店铺里,售卖着各种各样的小工艺品,人来人往,倒也熙熙攘攘,一片热闹。
      静谧的湖边,游人倒是少了几分。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横亘在湖边,并不高大雄伟,像是躺倒的巨人,把身影投到纳木措湖的怀抱中。
      这里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之一。每年都有大批信徒不远万里前来朝拜。传说每到羊年,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措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信徒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福德无量。
      湖边有一位青年藏民牵着一头装饰得十分漂亮的白牦牛供游人合影留念。妻子提出要合照留念。同行人告诉我们,藏人十分彪悍,小心别得罪,拍照片不要连拍,他们是一张一张算钱的。你要不给,会跟你动刀子。为此,妻子摆了老半天甫士,我才拍了一张。妻子不满意,提出还要再拍。我小心翼翼地问,要不要加钱。身上穿着一袭石青色翻毛藏袍,脚上蹬着一双长筒藏靴,脖子上挂着一条大粗金链子,高大威武的小青年,紫红的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用不流利的汉语回答说“不用”。于是我放心的拍了许多张。他又主动来帮我们拍夫妻合照,我双手合十地向他道声“扎西德勒”!
      扎西顿珠的故事
      我的朋友扎西顿珠,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生人,原来是西藏林芝地区的藏族农民,现在成都都江堰开了一家物流公司,自任总经理,专业代理四川与西藏的货运业务,生意挺红火的,能说能写流利的汉语。
      扎西顿珠听说我要去西藏六十初度,纪念母亲受难日。主动提出要陪我去林芝的拉日神山祈福。扎西顿珠说:“不要笑话我们藏人迷信,我们是怀着报恩的心情来到人世间的!”
      一路上,扎西顿珠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他的故事。
      17岁那年,他辍学了。父亲给他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在村子附近的采石场运石子。一个月下来,他赚了2000块钱。他对妈妈说:“阿妈啦,我赚到钱了,过两天我带你去拉萨,向大昭寺贡献,感谢佛的恩赐。然后在拉萨为你镶一口金牙,感谢你的抚育。”说到做到,这2000块钱,扎西顿珠说:“贡献1000块钱给大昭寺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贴金,用950块钱为母亲镶了一口金牙,还有50块钱用在往返食宿及寺庙里零星布施了。”
      我有点诧异地问:“50块钱两个人几天的费用,还有来往的交通费,怎么用啊?”“怎么会不够用呢?除了长途车费和布施外,我们基本上不花钱。吃的是自己带的青稞糌粑和酥油,酥油还用一部分来供佛。渴了到处都可以讨到水喝,晚上就睡在寺庙长廊的地上。”扎西顿珠说得很坦然。
      扎西顿珠还给我介绍了藏民族的许多风俗、习惯与性格。
      他说:“对财富的观点,藏人与你们不同。我们有炫富的习惯,你们是钱财不可外露。我和妈妈从拉萨回来,妈妈在离村子很远的地方就下车了,一路上她得意地向认识不认识的过往行人打招呼,其实是显摆她的一口金牙。”
      他说,“我们民族没有存钱习惯,我这么多年来赚了一些钱,除了供佛以外,大部分都给老婆花掉了。老婆把钱花在用你们说法是置办‘行头’上。她的藏服领口和袖口用的是最昂贵的雪豹毛皮镶的边,面料是真正的桑蚕丝织品,听说以前是宫廷才能用的大红真金线提花妆缎。而用黄金、白银、绿松石、红珊瑚、天珠打造的全套首饰少说也有十几斤重。每到节日或法会,我老婆就会和其他村民一起,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穿戴起来参加聚会,在青草地,在广场上,在蓝天下,在白云间,载歌载舞,互相显摆夸耀……”
      扎西顿珠的故事平凡而朴实,对生活没有丝毫的抱怨。听后深有感矣!一个人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世界,他永远不会快乐!也永远不会得到快乐!
      十天时间,一晃而过。回顾神奇的西藏,甫一见面,便给我施以纯洁的洗礼。火车到达拉萨时是晚上12点钟,一出车站广场,雨就哗哗地下来,把我从头到脚浇个湿透。所有的指引都说,初进藏的人的第一大忌是洗凉水澡,因为极易诱发肺炎并引发其它并发症,但这次洗礼却给我和平宁静的感觉。

    推荐访问:猎猎 西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