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高低仅仅对货币_从货币层次看我国的高经济货币化比率

    时间:2019-05-01 03:18: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经济货币化程度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进程最重要的标志。近年来我国的M2/GDP值持续增长,已经达到了一个畸高的水平。本文从货币层次入手,通过分析高M2的构成及变动,发现造成我国高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原因之一的确是我国居民的高储蓄倾向,同时过高的储蓄倾向会不利于我国执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关键词:货币层次;M2/GDP;货币经济化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01
      一、引言
      经济货币化,是指经济活动中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份额逐步增大的过程。西方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货币化程度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进程最重要的标志。如果严格按照货币化定义,货币化程度应该用一定时期内媒介商品劳务交易的货币总量与总产出量之比即货币化率来表示。但由于很难得到相对应的统计资料,故一般采用广义货币M2占GDP的比值(M2/GDP)来表示一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货币化进程发展十分迅速。从图1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的M2/GDP还只有不到40%,之后一直处于上升阶段,90年代中期已经突破了100%,全面超越了欧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其后虽然出现了几次下降区间,但是总体还是保持在了140%以上,并且在2011年达到了惊人的180.59%。
      理论上讲,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差别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化比率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一国的经济越发达,经济货币化比率就应该越高。但是通过与其他发达国家对比后,就会发现中国的经济货币化比率异常之高。欧美主要发达国际的M2/GDP值都保持在40%到60%之间,并且有下降趋势;亚洲范围内,中国的M2/GDP值也是偏高的,2006年的测算中,仅次于中国香港,并且已经超越了日本。
      二、文献综述
      M2/GDP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经济货币化进程的加快,但是畸高的经济化比率却不能客观地反映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如何解释这现象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殷孟波(2006)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与当前我国金融结构的失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足、相关改革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意愿过强,以及近期外汇占款的持续增长而导致货币的被动投放等因素有关。王守贞、丁攀、施卫华(2009)运用货币化论、货币沉淀论及货币反替代论等三种理论对该问题进行解释,他们发现过高的经济货币化水平对央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银行体系的支付能力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侵蚀。而周立、蒋莉莉、黎振字(2010)则以资源资本化为实践逻辑的基本分析框架,重新解读高货币化率背后的内生货币供给现象得出:资源资本化是货币化进程的强大内驱力,在渐进改革的市场化进程中,政府持续不断地将各类要素和其他资源推向市场,使得各类资源持续不断被资本化,由此带来大量的实质性货币需求,从而拉动了较强的货币供给。
      由此可见,造成中国M2/GDP比例过高的原因有很多。但从直观上看,无非就是M2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因此本文试图从M2的组成及变动来分析M2/GDP过高的原因。
      三、我国的货币层次
      M2代表广义货币量,在我国它是由M1加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以及其他存款构成的。而M1则是流通中的现金加上活期存款(M0)构成。图2显示了1978年至2011年M0,M1以及M2的变动。
      从图2可以看到,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表现出高速增长的特征,并且看不到趋于稳定的明显迹象。流通中的现金M0在一定范围内小幅增长,截止2010年末,M0的总量只有不到4.5万亿元。现金需求主要取决于公众的持币行为,而这种行为在既定的收入和支付结算体系下主要受流动性偏好、习惯和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相对稳定性。狭义货币供给量M1在22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则是19.51%,近10年的增长率为17.51%,相比M0增长的要快些。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最快,其22年间的平均增长率是22.50%,近10年的平均增长率是17.85%;2010年,广义货币供应量更是达到了72万亿元。总体来说,M2在近几年有一个几何级数的增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已经处于有些过剩的状态,关于我国存在超额货币以及流动性过剩的言论及相关研究非常普遍。
      对于我国存在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很多人都从货币需求角度出发。我国不断膨化的M2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融资结构比例的失衡。由于证券市场的不完善,使得通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渠道没有办法顺利进行下去。融资渠道的重要缺失,导致我国广大中小企业不得不依赖银行进行融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不得不提供货币以满足社会需求。这也造成了过量M2的发行。
      此外具名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减弱以及我国储备预防性动机的加强也是货币需求增加的原因,这点从图3的M1/M2变动中可以看出来。
      M1/M2反映了公众的流动性偏好,M1/M2下降说明公众对货币需求的交易性动机减弱、谨慎性动机增强。从图3可以看到,从1978年至2010年,M1/M2已经从80%多下跌到了近年来的不到40%,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具有强烈的储蓄偏好。另外图3也显示了中国货币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92年前M1/M2的比例还有60%以上,1995年M1/M2的比例已经跌到了40%左右,之后就一直维持在40%及以下水平。95年以前M1/M2的迅速下跌说明了准货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的增速大于M1(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而95年至今M1/M2的相对稳定则是由于M1与准货币的共同增长所致。这说明1995年以来中国货币总量中执行资产职能的货币(即准货币)已占主体。
      M1占M2比例的下降说明了我国居民对于交易性动机货币需求的下降。另一方面,准货币在M2中的高比例也反映了我居民的确具有很高的储蓄倾向,而这也是造成我国M2/GDP过高的原因之一。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有现象,我国的居民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即使在“负利率”的时代,居民储蓄的热情依然不减。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以及体制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等项目非常不完善,许多原来由国家支付的项目需要居民自己来承担。居民为了购房、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非常之需,对支出的预期必然增大,因而具有强烈的储蓄倾向。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过高的货币经济化比例,本身就反映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足。同许多国家爱相比,我国每增加一个单位的GDP,就要投入近两倍货币量,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效率低下的表现。此外,从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在高M2/GDP的背后是日益增大的准货币占M2的比例,即我国居民具有很高的储蓄倾向,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居民用在储蓄的部分要比消费的部分高。
      从金融学原理分析,执行媒介职能的货币是以现金、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是一种现实购买力,其主要功能就是作为交易媒介用于购买商品,故这部分货币运行主要影响各种商品的价格;而执行资产职能的准货币是以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长期存款等形式存在,持有的目的主要是积累财富和保值增殖,故这部分货币主要用于购买金融资产和各种投资品,主要影响的是各种资产价格和金融指标而不是物价。因此,当货币结构中媒介性货币减少而资产性货币增加时,货币量对物价的影响力也会随之下降。从长远来看,这必然会使得央行执行货币政策时的效果大打折扣,增大我国进行宏观调控时的难度。
      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高货币经济化比率问题的解决,除了专注于之前学者提到过的金融结构的失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足、相关改革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滞后等问题外,我们还应该适时适当地对居民消费进行引导,通过扩大居民消费,缩小城乡差距来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和金融发展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殷孟波.我国经济货币化比率畸高的经济学分析[J].学术论坛,2006(05).
      [2]杨珂.基于不同视角对中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7(07).
      [3]王守贞,丁攀,施卫华.经济货币化水平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畸高现象评析[J].中国证券期货,2009(06).
      [4]周立,蒋莉莉,黎振字.资源资本化推动下的中国货币化进程(1978-2008)[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25(05).

    推荐访问:看我 比率 货币 层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