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贫困生就读证明模板 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就读保障体系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19-04-05 03:26: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分析广西现行高职院校贫困生就读保障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 保障体系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06-03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最新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0%。为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健康成长,促进高等教育良性发展,我国广泛推行了集“奖、贷、助、补、免”为一体的助学模式。我国大多高校为公办高校,所以政府在高等教育投资中负有主要责任,目前助学资金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以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捐资者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各个行业成功人士以及海外同胞。同时,教育部、财政部规定各高校每年都要从所收取的学费收入中提取10%的资金,用于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就广西高职院校而言,对贫困生申请资助的评审程序一般先由学生本人提出助/贷/减免书面申请,再由学生所在院系的助学金评审小组根据学生提出的书面申请材料及学生在校表现情况进行评议,确定初选名单。然后是学校复审,公布初选结果,无异议后将学生资料送交学生工作处、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团体或个人审批、备案,最后发文公布结果。广西现行高职院校贫困生就读保障体系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在运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一、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就读保障体系运行中面临的问题
      (一)受助者甄别过程存在的问题
      1.真正贫困生的申报缺乏主动性。部分贫困大学生因为好面子、虚荣心强等原因不愿申报。这样的学生要么是逼着家里要生活费维持日常开销,要么可能为了获得经济来源,做出一些有违大学生身份的不道德行为,甚至走上盗窃、抢劫等犯罪道路。
      2.非贫困生浑水摸鱼。一些道德素质较差、刻意追求物质享受的学生与贫困生争着索要扶贫助学资助。当前高校对贫困生确认的标准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平均生活线,依据是家庭所在地或家长单位所开的证明。而学生生源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某些办事人员或是出于地方保护心态,或是想做顺水人情,可能出具家庭困难的虚假证明。所以,对这类“伪贫困生”的辨别还存在一定困难。这种现象危害很大,一方面,他们抢占了原本就紧缺的助学资源,使得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失去救助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伪贫困生”本身道德素质差,他们受助后往往进行奢侈消费,贷款也不及时偿还,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使受助贫困生整体形象遭受严重破坏。而这也可能会降低社会各方的助学热情。
      3.个别助学管理工作者为了优亲厚友,或碍于人情,违背职业道德,将奖助学金发放给不符条件的学生,使助学金成了“助富”或“助奢”金。贫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主要靠助学金管理机构来维护,管理者失德,不光令贫困学生伤心,也会引起广大民众的不满。
      (二)社会力量助学存在的问题
      部分捐资助学单位的隆重仪式和强势媒体宣传可能伤害学生自尊。有些捐助者带有较强的目的性,要扩大社会影响,并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利益。带着这种动机,捐助者乐于对捐助事件大肆渲染。在将捐助者(或企业)知名度提高的同时,受助的学生也必须频频面对公众视线和摄像机镜头。这对于心理脆弱的贫困生而言,是难以承受之重。毕竟,没有人愿意因“贫困”而出名。有的学生也能感觉到商家是在“利用”自己做广告,这样,他们对社会的失望程度更深,对其个人成长很不利。
      (三)受助者诚信缺失引发的还贷违约问题
      助学贷款是指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面向在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的无需抵押的个人信用贷款。这是助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惠及面最广、操作性最强。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在教育部2006年第16次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高校累计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292万人,审批金额253亿元,助学贷款受到高校学生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普遍欢迎,但由于种种原因,银行积极性并不高。除了银行成本核算和规避风险之外,贷款学生还贷违约率高成为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教育部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全国贷款学生平均违约率为20%。学生贷款不还,有两方面原因,一种是客观原因,比如毕业后未找到工作或收入低下无偿还能力,以及疾病、意外死亡等;还有一种是主观原因,即贷款人不愿付出经济成本,诚信缺失。这种不守信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信誉,而且严重妨碍了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开展。
      (四)助学行为给学生心理、道德带来的影响
      1.助学行为可能加重贫困学生的自卑感。贫困生总体心理素质水平较为敏感、自卑。而接受外界经济支援,无疑使他们对自己受助的弱者定位更加明确。当前的高等教育由于面对较强的就业竞争压力,加之扩招导致师资力量较为短缺,所以往往对学生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这样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疏导、矫正。有些贫困生由于严重的自卑感,性格变得孤僻,将自己置身社会人际交往之外,这严重影响了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2.助学行为可能造成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现行助学体系中的助学金、学费减免都属于无偿救助机制。这在帮助贫困生的同时,也滋长了小部分人不劳而获的依赖心理。具体表现为:一部分贫困生存在对外界力量的依赖思想,而对自我应该如何应对贫困,渡过难关想得很少,对各类形式的不需负责的奖学金、助学金热情很高,而对需要牺牲时间和付出劳动的勤工助学形式不太感兴趣,挑战困境、奋发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够。助学贷款虽然要偿还,但也是毕业以后才开始履行还款义务,对在校期间大学生不存在义务和要求。而且有些学生信用意识淡薄,将助学贷款视为社会福利,在潜意识中抱有逃贷的侥幸心理,认为“不贷白不贷,贷了也白贷”。所以,有些学生故意拖欠学费,坐等享受相关的扶助政策。有些高校甚至因学生拖欠学费数额巨大影响到资金的正常运转。这是依赖心理的又一具体表现。
      二、对策分析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爱国热情。我国有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其精神内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周易·大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这是我们民族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成为爱国主义的基本精神。我国传统美德还包括谦虚礼貌、严己宽人等基本内容,这些美德已超越其时代范围,发挥出永恒的魅力。要让大学生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实现对自身道德素质的升华。

    推荐访问:广西 就读 保障体系 贫困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