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成语大全及解释40000 和中职生谈成语的应用

    时间:2019-02-09 03:14: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中职生对成语的掌握比较模糊,他们不清楚成语来源,不明白其含义,更谈不上应用自如,于是闹出许多应用上的笑话。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下面从成语的来源和运用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一、成语的来源
      1.历史事实或故事。有些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这些事实因具有深刻的意义,可以用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某种境遇,因而被凝缩为成语流传,比如完璧归赵、三顾茅庐、秦晋之好、草木皆兵等。投笔从戎、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门庭若市等,则是出自历史故事。
      2.寓言传说。寓言故事形式简短,寓意深远,流传广泛,不少被概括成成语,直接充当语言的建筑材料。这类成语往往有教训或讽喻的意味,如邯郸学步、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叶公好龙、狐假虎威等。
      3.古人原句。成语里面有一些是全用古人语句而不作改动的,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见宋朝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是: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饮酒上,而在于赏玩这里的山水。后人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为成语,表示“别有用心、另有目的”等意思。“水落石出”见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本来是纯粹写景的文句,后人用为成语,比喻真实的情况终于显露出来。一笑千金、咄咄怪事、下笔成章、一鸣惊人等,都是全用前人的语句。
      4.人民群众用过的精炼词组。这类成语其中有一些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和生活气息,例如大海捞针、指桑骂槐、人山人海、大刀阔斧、囫囵吞枣等,因为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都比较好,所以历来就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
      5.外来的成语。在民族交往、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的相互吸收是不可避免的。例如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我国翻译了不少传自西域和印度的佛经。佛经里边的语句和典故,不少就成了我国的成语,例如:一尘不染、现身说法、心花怒放、不可思议、不弃不离、回头是岸等。明、清以来,我国跟西洋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西方的典故、格言,以及西洋著作的汉文译本中的精炼语句。有的也就变成了国人使用的成语,例如:火中取栗、新陈代谢、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按劳取酬等。
      6.新生成语。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自然会不断涌现。全国解放以来,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新成语,例如:推陈出新、力争上游、百花齐放、勤俭持家、勤学苦练、只争朝夕等。
      二、怎样学习和使用成语
      成语的文字非常简炼,又有固定的形式,本身具有易学易记的特点。所以无论学习或者使用成语,都不很困难。但是想要很好地掌握它,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成语的涵义。理解学习和使用成语,跟学习和使用字、词一样,首先要彻底理解它的涵义,不能“不求甚解”。有些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在使用时了解成语的出处,就有助于对成语语义地把握。“见仁见智”,是“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的缩写,那么就会推知其语义是“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而不是意见一致。“瓜田李下”,先要知道古乐府诗《古君子行》里有“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两句话。这是告诉人们处在嫌疑的地位要注意。在古书里,也把这个意思写作“瓜李之嫌”(见《唐书・柳公权传》)。无论是“瓜田李下”或“瓜李之嫌”,如果不知道它的出处,只从字面上作解释,那就很难懂得它的意思。由此看来,如果对成语的涵义理解不透彻,或者对成语中某个字的音义还说不准确,就随便使用,难免用得不恰当,甚至闹出笑话。
      2.理解关键语素的意思。成语言简意赅,极具表现力,但构成成语的一些关键语素却容易让人望文生义,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弄清关键语素的含义,才不至于出现偏颇。如“不刊之论”中的“刊”是“消减、更改”的意思,弄懂这个词的意思,就可推知该成语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文字”。“中流砥柱”这个成语中的“砥柱”是黄河中流的一座山,黄河水日日夜夜汹涌澎湃地冲击它,可是千百年来它依然屹立在那里。因此人们就用“中流砥柱”这四个字作为成语,比喻那些意志坚强、在大风大浪里经得起考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
      3.辨明感情色彩。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类,运用时要注意感情色彩和语境相一致,否则就会出现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现象。比如,我们不能说“敌军的先头部队勇往直前地冲上来”,因为“勇往直前”是形容勇敢地向前进,含有褒义。而这里说的是敌人的情形,我们对他们当然是不会有什么好感,所以应当用含有贬义的词语,把“勇往直前”改为“不顾死活”,那就比较合适些。又如“无微不至”跟“无所不至”两个成语的意思有些相近,但是“无微不至”多指关怀,含有褒义;“无所不至”多系斥责,含有贬义。因此“帝国主义者对殖民地劳苦人民的剥削压榨真是无微不至”这个句子就有毛病,应该把“无微不至”改为“无所不至”,那才比较妥当。
      4.看清使用范围。有些成语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对象,不能随意搬用。如“日理万机”这个成语,旧日只用于皇帝、国王,意思是每天处理的国家大事很多。现在也有人用于毛主席、周总理,说他们“日理万机”,这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用之于省长、县长等人,就不很恰当,尽管他们每天做的事情确实很多。
      5.合乎逻辑,语法规范。有些成语在语句中意思已经表达明白了,可是在其他语义成分上,还加以修饰、限制,造成语义重复等语法错误。如“一位莘莘学子”,“莘莘”是众多的意思,再出现修饰语“一位”就造成语义上前后矛盾。还要注意成语的语法功能。由于每个成语自身词意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有的只能做谓语,有的只能做修饰语,有的能带宾语,有的则不能。如“漠不关心百姓疾苦”“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出奇制胜敌人”中的成语都不能带宾语。
      6.注意“一语二用”现象。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能改变成语的含义,但有些成语在特定语境中可以改变其常规用法而产生一种临时的意义,这种“一语二用”现象,在使用时应予以关注。如有文章写:微软的比尔・盖茨先生访问中国并推出“维纳斯”计划,这在我国信息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和风潮,多含贬义,而在这里却是中性词,表明“维纳斯”计划对中国信息产业界的影响很大。
      因为成语有精练、形象之特点,所以在语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要想把成语用得灵活,必须把成语的精神实质真正地吸收、消化,才能融会贯通,应用自如。

    推荐访问:中职 谈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