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浅析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论文

    时间:2019-01-13 03:26: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敬业精神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敬业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品格,作为青年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并赋予其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就目前来看,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总体上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同时,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敬业精神缺失现象也值得深思。
      
      大学生敬业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1.学习上缺乏敬业精神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加,入学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受教育背景等日趋多样化。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有的学生来到大学后,非常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目标明确,努力刻苦,不断进取;而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放松了自我要求,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生活懒散,思想散漫,不思进取;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业荒废;甚至部分学生在考试和作业中违背诚信道德,弄虚作假,出现了对课程学习的懈怠。
      
      2.工作上缺乏敬业精神
      大学生在工作上缺乏敬业精神,包括在校学生干部从事的日常学生工作和毕业大学生在社会上所从事的工作。在大学中,有的学生干部不能很好地履行学生干部的职责,工作浮躁马虎,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在学生中不能起到榜样和带头作用。此外,有的大学生毕业就业后频繁“跳槽”,缺乏实干、苦干精神,一味不切实际地追求薪水高、环境好、工作体面、升迁快等,对现实的工作不满意。工作缺乏热情,不愿从基层小事做起。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急功近利;他们只关注成功人士的荣誉和收获,而不学习成功人士爱岗敬业和创业的精神,显得心态浮躁。另外,一部分大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后安于现状,不思立功,但求无过,缺乏做大事、成大器的敬业创新精神。
      
      大学生敬业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
      
      1.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日趋多元化。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投机取巧、权力腐败、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社会不良现象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期的当代大学生,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是非观”认识上产生模糊,区分不清“对”与“错”,对传统思想中的精华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对“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及具有时代意义的“螺丝钉精神”“铁人精神”等优良的敬业精神产生质疑,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有这种精神的人是“犯傻”“蛮干”,不愿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实干。进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心态浮躁,做事敷衍,不思进取等缺乏敬业精神的现象。
      此外,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也体现在对学习和知识的认同度上。有的学生在知识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认为读书无用,能赚取金钱才是根本,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2.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定位不准
      当代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生活实践少,他们往往对未来期望值过高,自身价值的定位不准。如今的大学教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大学生也不再被人们认为是天之骄子,而更多地被认为是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人们对大学生的价值认识趋于客观和理性,注重其在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的价值。然而,部分大学生仍旧高高在上,把自己当作社会中的精英和“骄子”,工作定位于高位、高薪、舒适、体面。由于个人、企业、社会等认识主体与大学生价值这一客体上存在认识的差异,导致大学生个人的期望值与其实际的社会价值出现较大偏差,从而表现出对现实的工作抱怨牢骚多、踏实苦干少等敬业精神缺乏现象。
      
      3.敬业精神教育的缺失
      首先,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一直把大学生称之为“天之骄子”“社会精英”等,人们对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缺乏客观科学的认识,导致家庭、学校、社会在大学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专心刻苦”等敬业精神方面教育的缺失。进而使得部分大学生在“舍”与“得”、“甜”与“苦”、“成”与“败”等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模糊不清,缺乏正确理性的评判。
      其次,高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教育存在滞后性。往往是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在敬业精神方面出现问题,人们才意识到其重要性,缺乏敬业精神教育的超前意识。
      再次,教育观念落后。在部分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忽视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缺乏全才、通才教育的理念。从而导致培养出的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素质方面不协调、不健全。据武汉大学曾做过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人才”课题研究表明,“敬业精神”是用人单位最为看好的人才素质,比重为90.1%,而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最不满意的10项内容中,“敬业精神”高居第二位。另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研究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中的前5个指标中,“敬业精神”位居第二;在14个用人单位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因素指标中,“敬业精神”列居首位。大学生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要让大学生意识到“敬业精神”是个人立足社会,事业成功的首要品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敬业精神培育的对策
      
      1.弘扬主旋律,净化社会不良风气
      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排除社会上非主流、非科学、格调低下等不健康思想观念的侵蚀,努力培育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要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措施,打击和制止社会上制假售假、投机取巧、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对社会民众危害极大的不良现象,净化社会风气,使全社会兴起践行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形成人人乐于奉献、勤于奉献、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主旋律。
      
      2.树立典范,物化敬业精神内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的先进榜样能够把高尚的精神生动化、具体化和人格化,给人们的感觉直观而真实,释放的正面效应强烈而持久,对学习和弘扬敬业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号召力。弘扬敬业精神其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和精神力量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把精神的内涵变成具体的行动,以典型人物或事件影响、带动敬业精神教育的全面开展。使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真切感受到敬业精神在实践中焕发出来的巨大力量,不断增强学习敬业精神的自信性、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把先进典型身上的优秀的敬业品德,化为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从而形成学习典型、争做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要把“两课”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注重敬业精神教育。此外,要深入挖掘在教学、科研、管理等不同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体与团体,树立敬业精神标兵。从而使敬业精神通过高校中先进的人和事体现出来,引导在校大学生学习先进典型,倡导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增强用先进的典型鼓舞和激励自己、反省自己,从而激励他们刻苦学习、踏实工作、不断进取、勇于创新。
      
      3.加大教育,强化敬业意识
      高校在注重培育大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大学生职业意识和敬业意识教育。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升,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往往把敬业精神作为重要的评选准则。
      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其所从事的职业,且在职业范围内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作出的贡献来体现。没有职业的实践为依托,个人理想与价值的实现只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和阐释现代著名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活动是一个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必经途径。从而把大学生对职业的追求化为热爱职业、忠于职业、勤奋努力、锐意进取、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新时代敬业精神。

    推荐访问:浅析 敬业精神 培养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