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人文教育专业_试论大学人文教育的任务

    时间:2019-01-12 03:29: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人文教育滑坡现象,重振大学人文教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对大学教育人文内涵缺失的理性反思,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热点。与专才教育重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不同,人文教育的重心是“做人”教育,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培养一种理想人格。那么,大学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人文教育最终要使大学生具有怎样的理想人格?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哪些精神内涵?这是大学人文教育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语境出发,对此做一初步探讨。
      
      一
      
      大学人文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拥有一种人文关怀,这关系到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智能水平的提升。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建立过程中,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文化氛围远未形成,急功近利、注重实用之风在当今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缺乏人文底蕴,有的甚至出现精神失落、信仰危机。因此,要教育大学生懂得人为什么活着,人应怎样活着,有明确的目标,打定一个健全的立身外世的主意。有理想、有信念、有终极目标和终极关怀,这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必备的精神底子。这种精神底子应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缺乏理想和信念追求,没有彼岸关怀的人,往往会过分看重实利,过早学会世故,没有超功利的信念和律令。这样的人是无根的人,对自己的生存依据茫然无知,当然只能随风逐浪,东倒西歪。即使靠掌握的技能发财致富了,也会是个不知荣辱、没有精神家园的人,最终是个为富不仁的人。
      有了这个精神资源,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愿望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活法,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且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不随波逐流,不赶时髦,不朝三暮四反复无常,而会坚定不移锲而不舍,义无反顾地走自己的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高远的志向和坚强的毅力。立志是成才的动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和意志。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便会朝气蓬勃,勇往直前。当代大学生就要立志成为现代社会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文学艺术家,将来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杰出的贡献。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越有益。”即使是一个智力超常的人,如果胸无大志,到了社会上只能跟着感觉走,浑浑噩噩,一事无成。“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只有立下远大的志向,并有为之奋斗的顽强毅力,忍受艰苦,加倍地磨砺自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勇往直前的强者。
      
      二
      
      人文精神就是人成为人,人成为目的,使人成为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大学人文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人性。中国古代人文主义注重“仁爱”、“忠孝”、“礼仪”,以及个人的修身养性。在我看来,这一优良传统至今仍不失为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资源。罗素认为支持生命的三种激情是:对知识的渴求,对爱情的渴望,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悲悯。其精神内核和我国儒家人文理想中的仁爱是相通的。在我和青年大学生的接触中,深深感觉到他们缺乏这种基本的品格。所以,培养大学生的仁爱情怀,使他们对他人和世界万物充满爱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缺乏爱心的人,就会以物化的态度对待他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也会以物化的方式处理人生问题,将效用奉为行为法则,将现实功利当作人生目标,从而全然忘却了人生的根本在于“做人”。
      我们所说的仁爱人格,是一种博爱的观念,即整个人类的生命都与我有关,甚至扩展到对人类以外的整个宇宙的关怀。要培养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建立一种和谐关系,也要学会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平等对话,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合而言之,“仁民爱物”方为完美的人性。否则,以物化方式对待他人和大自然,必然会造成滥用和伤害。有了这种仁爱情怀,就具备了大家风范,就会克服狭隘自私,刚愎自用,小肚鸡肠。也许伊拉克人死了会伤感,也许美国人死了也伤感,甚至一个小动物的死也会容情动性,这才是博大的仁爱情怀。人要有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没有敬畏就成不了人,我们的无所敬畏造成了SARS现象,这是很可怕的。
      与仁爱情怀密切联系的还有宽容气度和合作精神。有了宽容,就能谅解别人,就能海纳百川,就能不计前嫌,就能克服自私、贪婪,就能对不同意见持宽容与尊重态度。这样的人具有与人共处、与社会交往合作的能力,这种协作精神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具备了对他人和异质性、多样性的宽容之心,就可以放开心胸体味人生,领受与自己习惯思维不同的生活启示。
      
      三
      
      大学人文教育还要培养大学生具有诗意的态度。诗意地栖居是使人区别于动物,使人成为人的标志。但是置身商品社会,日常生活的几乎各个方面,都用合力来窒息人对诗意的感受。人们的世俗欲望被刺激的异常发达,而精神境界却日趋狭小。这种趋势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他们一味贪图享乐,追求金钱,个人主义膨胀,对社会、对事业、对他人越来越冷淡。他们把学习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是否有“用”,是否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又把“用”狭隘地理解为“钱”,对人文学科所具有的“无用之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学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对社会、对人生保持一种诗意的审美态度。
      没有诗意的态度,就会丧失正常的感觉。该愤怒的时候他们自嘲,该羞耻的时候他们庆幸,该忧伤的时候他们茫然无觉,该蔑视的时候他们诚惶诚恐……人类的苦难和艺术的感染已很难让他们热泪盈眶。这种感觉的钝化正显示了灵魂的粗鄙。大学人文教育就是要利用人类的一切文化资源,唤起大学生正常的感觉和正常的思维,激发他们对身内身外种种平庸猥琐的反感,使他们如坐针毡,既不能忍受卑琐,更不能忍受对这种卑琐的麻木。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
      
      四
      
      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也是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因为人文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要引导大学生欣赏那些伟大的艺术经典,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创造性阐释,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净化升华他们的灵魂,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活力,对人类现有知识进行批判反省。这有利于大学生独立个性和自由人格的形成。
      在进行艺术教育时,要兼顾文学、音乐、美术、建筑、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培养大学生广泛的艺术兴趣。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用直觉的方法静观事物本身,形成直觉思维,激发创造灵感。同时,通过对审美对象的纯然欣赏,达到人与物相互融通、“同情”的艺术境界。由于审美活动是非功利、非实用的,美本质上是自由的象征。所以,艺术教育既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塑造出一种永恒超越的自由人格。同时,还可以把一个人内在的美好的本质激发出来,使它升华、丰富,从而与这个世界建立一种更加广泛的联系。
      总而言之,大学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当代大学生关注人类生命的终极意义,有世界性的眼光和仁爱情怀,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审美情趣和创造活力,成为一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感情生活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推荐访问:试论 大学人文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