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如何使历史课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美国历史课为什么属于社会学科

    时间:2018-12-24 03:20: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历史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与中学生的生活情趣、生活经历以及所关注的问题有很大距离。于是中学历史教学长期处于尴尬境地:学生不重视历史,不喜欢历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状况?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历史课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
      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讲解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则能有效防止枯燥的说教,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有味,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兴趣。历史课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是指教师从当今社会和学生的生活中,捕捉与历史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象、情境或者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充分显示历史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学起,感到有用、亲近、易懂、易记,激化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一、以社会热点为媒介进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历史
      
      社会热点问题经常是历史高考试题的切入点,近几年高考试题都有所涉及。如2007年全国卷Ⅱ第38题,试题巧妙介入热点问题,以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考查孙中山民族主义问题入手,巧妙地介入了“2006年是孙中山诞辰140周年”这一热点问题,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教学功能。热点问题包括长效热点、周年热点和时政热点等,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中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理所当然地希望了解这些,而且渴望倾吐和交流。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热点问题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它们引进课堂。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把他们对热点问题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精神生活积极、充实,甚至非常热烈,又可以以热点为媒介,引起学生对一些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关注与探索。例如,2006年全国各地掀起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各类活动,与此同时,高一年级的历史课教学进入到《红军的长征》的学习。于是笔者顺其自然,提出他们对长征感兴趣或是想了解的问题: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2、2006年4月10日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正式启动。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了长征沿途的新变化,那么他们行进的路线是什么?3、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5日上午进行了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有铭记历史,发扬永不褪色的长征精神,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笔者所提的问题恰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且又是《红军的长征》一节内容基本能回答的。于是笔者提议学生自学课文,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红军长征的具体情况。通过将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社会热点引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让教学内容和过程不再是空对空,而是解答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发挥了实际功效;由于它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的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另外,还拓宽了知识面,使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
      
      二、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背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历史
      
      司马迁写作《史记》,其原则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其目的为“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可见,历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学习历史就应该从现实生活开始,而不是割裂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为历史而讲述历史。在现实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下解读历史,我们会获得更为广阔的理解历史的视角。如:学习《中国古代史》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时,教师可引入拉萨布达拉宫。有的学生亲眼目睹过布达拉宫,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观赏过大量精美的布达拉宫的图片。许多学生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布达拉宫主要呈现出汉藏交融的建筑风格?教师以学生的疑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公元643年,吐蕃藏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特地在今天拉萨河畔为她修建了红山宫。后来因遭雷击和战乱而被毁。清朝入关后,五世达赖喇嘛重修了这座宫殿,并改称布达拉宫。此后,布达拉宫经过汉族、藏族工匠的多次扩建,才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布达拉宫的引入,不仅使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还生动有力地证明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现实的背景下解读历史,不仅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借助现实解读历史,借助历史提示现实,其实质就是一个对历史再学习和再认识的过程。
      
      三、创设现实性的问题情境进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历史
      
      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现实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渴望成功的内驱力的作用下,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土地革命(改革)”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内容,笔者在给高一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时创设了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如:
      1.现在是抗日战争时期,你是一位共产党员,为了更好地贯彻“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你对农民和地主应该分别进行怎样的宣传教育?
      2.你曾经领导过解放战争时期那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现在是建国初期,作为建国后土地改革的一名领导者,你认为对富农的政策与以往相比,应该有所变化吗?理由是什么?
      学生看到问题后很感兴趣,为了尽快回答我的问题,学生们开始主动地翻阅课本内容,查找相关资料。问题不难,但是为了尽可能地表现他所充当的角色,学生们必须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与此问题相关的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问题本身让学生感兴趣,但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需要借助较多的历史知识来完成,于是产生了学习动机,问题的最后解决还依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创设现实性问题的情境,实现了快乐学习的目标,学习成为学生的内需,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他们的思维,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应关注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引领学生进入生活,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还拉近了现实生活与历史知识的距离,把发现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课堂教学丰富而生动起来。教育在发展,历史教学的模式、方法也必将伴随着新时期历史教师的成长而发展。我们坚信:这个过程虽然艰辛而又漫长,但我们必然会走向理想的教学境界。

    推荐访问:相结合 社会生活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