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生成性课程开发的策略|综合课程的开发策略

    时间:2018-12-23 19:50: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何谓生成性课程,并解释了为什么要开发生成性课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生成性课程的准备策略,及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的关系。   关键词:生成性课程开发 准备策略 预设性课程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追求课程实施中的“创造”取向,倡导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创造,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以及生成的生成性课程具有什么样的价值,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的关系等,《纲要》并没有给出深入解释。从目前可查的资料来看,关于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课程问题,有不少学者从教学目标的角度进行了一定的论述,也有一些零星的生成性课程的案例,但开发生成性课程策略的论文鲜见。这势必会使教师感到对生成性课程难以把握,也降低了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
      
      一、何谓生成性课程
      
      生成性课程是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产生的非预期但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资源,与教学过程开展之前的预设性课程具有同样的价值。
      
      二、为什么要开发生成性课程
      
      在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后两维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很难用准确的评价指标来衡量,也就很难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详细的教学内容。
      “这样的目标,光靠教材的概念很难涵盖,仅用‘教教材’的做法很难达到。课程目标的变化导致对教育教学的理解需要不断丰富,也导致教材体制、教育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以及课程评价与管理等都要发生变化”。[1]一方面课堂中蕴涵丰富的课程资源――待开发的生成性课程白白地浪费掉,另一方面教师却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维教学目标缺乏课程内容而苦恼。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最主要的主体,必须要具备“教师即课程”、“教师即研究者”的生成性课程开发的素质和条件。
      
      三、生成性课程的准备策略
      
      第一,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同时也要备学生和教法。教材是客观性存在的,具有稳定性,但学生却具有无限的发展性,对学生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个性差异,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之上,还要了解具体情境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状态。这就要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的预习内容的程度和状况,可以直接询问学生,也可以观察学生的交谈和学生讨论的内容。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来具体分析学生的心理准备和心理需要,为修正教学计划“创生”课程内容做“前期调研”。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的反馈信息,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抓住学生的每一个动作表情的细节所提供的信息。学生课堂的提问往往是最好的反馈,根据所提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通过学生间质疑、探讨,并通过教师因势利导的追问,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再依据所掌握的情况决定是否对教学内容做出引申、深化或重复。
      第三,利用课堂突发事件来生成课程。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总是难免的,面对突发事件,教师必须要有利用突发事件来生成有价值课程内容的心理准备。如学生突然提出一个与教学目标相关而教师在短时间内无法解释清楚或根本就无法解释但很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首先在肯定学生探究和质疑精神的前提下,坦诚自己无法解决,并请求其他学生的帮助,或作为一个研究型学习的主题,要求课下有兴趣的学生合作去完成。还有些突发事件,如学生突然生病,有同学为其“补课”,能生成很好的品德课,体现出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和关怀友爱,也使学生体验到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是幸福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批判性思维对待生成性课程。课程具有继承、保持、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文化化的课程即课程文化,与工具化的课程在文化传递上具有本质的区别。“课程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协商课程。它所蕴涵的价值、精神、意义并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在师生协商和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达成共识的方式而被生成的。它所遵循的是民主的、自由的、解放的原则。与工具化课程的霸权性、强迫性、教化性原则格格不入”。[2]课程的文本之一――教材的内容总是特定历史的产物,不论生成性课程与预设性课程有关还是无关,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可以结合现实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价值上和思想上的探讨。探讨的标准是历史总是具有继承性,同时历史也是不断发展的,批判性思维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可以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根据答案的不确定性以及分析批判的过程可达到诠释对文本的“原样理解”、“更好理解”和“创造理解”。
      
      四、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的关系
      
      预设性课程是教师在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计划与方案。生成性课程是预设性课程展开过程中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结合时产生的课程资源。预设性课程是生成性课程生成的基础,生成性课程是预设性课程的深化和升华,是一种多多益善的“意外收获”,应该是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与境界,但并不是每节课教学追求的根本。因为预设性课程目标本身也是众多课程学家、学科专家、教师等在批判比较后选择出来的具有比较价值的课程资源,具有最大效率发展学生的可能,是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教育目的最直接的体现。生成性课程是对预设性课程在特定环境下的补充、修正、完善、提高与升华,即使生成性课程改写了预设性课程计划的大部分目标,也仍符合最大程度发展学生的教育目标,所以生成性课程与预设性课程在内涵和精神上具有一致性,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而采取的补救措施,能以更好的内容、更好的办法促进学生的发展。生成是以预设为基础,是预设的创造性发挥,预设得越充分、越科学、越有“弹性”,生成的概率越大,生成的价值也越大。生成性课程是留给有充分预设计划教师的一种“奖励”,一种“意外”收获,其次数相对较少,但价值较大,应该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理想目标与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把握生成的原则和规律,不能对生成性课程资源熟视无睹,也不能让生成的课程“无边无际”。
      生成性课程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新生事物,它实践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学本课程”理念。 生成性课程来源于教师的实践,是教师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运用于实践、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与中介,并在实践中上升为新的教育理论,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课程论,对新课程实施意义重大,每一个教师都应理解、把握、反思和实践生成性课程。
      
      参考文献:
      [1]赵小雅.从“教材”到“课程资源”――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平博士谈课程资源,《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9日第6版.
      [2]郝德永.走向文化批判与生成的建构性课程文化观[J].教育研究,2001(6).

    推荐访问:生成 策略 课程 开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