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新时代德育工作思考 学校德育工作低效的原因及其思考

    时间:2018-12-23 19:50: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我们的国家、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人们的生活状况有了改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成人的变化,特别是价值趋向的变化,这些都对青年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就面临着新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学校的德育工作为何低效,我们德育工作者如何面对。
      关键词:德育工作 低效 思考
      
      一、应试教育下,学校德育的核心地位难以体现
      
      1.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偏差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新世纪培养素质合格的人才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可是,往往人们一谈到素质教育就认为只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艺术素质等一些谋生所必须的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即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教育。即使开展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也是重形式,不重实效。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赋予了时代特征:良好的综合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突出的实践能力等。但是,学校教育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制度依然行使着应试的功能,学校仍然像军事竞赛一样推出一项项应试的武器。
      2. 学校德育的渠道不畅通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并没有有效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各科教学中许多本来很好的德育素材被教师忽略,即使有些教师注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却存在生硬结合的现象。因此在应试教育中“知识教育是实的,智育是重的,德育是虚的,体育是弱的,美育是空的,劳动教育是极少的”。
      3. 社会评价体系的偏差
      在升学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宗旨已经偏离了设计的轨道。升学率始终是许多学校唯一的教育目的,衡量教学质量及教师工作都以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重要依据,德育工作似乎永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我们的“高考”、“中考”在学校教育中处在了核心的地位,并赋予了“指挥棒”的尊称。学校虽然在理论上承认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实际去做的又是另一套了。在目前条件下学校也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不管是哪个地区、哪个部门,都是拿中考、高考的成绩来判定学校工作的。社会人士择校择师也是以高考、中考成绩来衡量的。学校为了发展,为了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拼命地抓智育;教师为了生存,为了在学校和社会站稳脚跟,也只能是苦干加巧干地去提高学生成绩。不然,学生的成绩差了怎么向家长交待?教师如何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二、学校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1. 学校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节。
      在学校德育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什么,怎样学,甚至为什么学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等待加工的“原料”。学校德育的主体应是学生。表面上看来是面向全体学生或由学生参与的学校德育,在不少学校却越来越远离学生,越来越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许多中小学举办的德育评比和竞赛,主题虽然涉及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但由于缺少联系现实生活,对学生的自尊、自信及个人利益避而不谈,内容比较片面,往往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出现空缺,不知羞耻,不讲信用,不诚实,不讲良心,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的隔离,造成了学校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
      2. 学校德育注重灌输,理论教育与行为训练脱节。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往往是宣讲道理多,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少。单纯地把道德当作知识来讲,当作知识来学,甚至用“应试”的那套办法,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原理。这样空洞的说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灌输道德准则多,实实在在的、一点一滴的品德培养少,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当人们把道德准则作为一种知识对待时,它就不能深入人心,不能成为行为的实际准则。说的是一套,行的是另一套。
      
      三、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应对的思考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德育工作是灵魂”。面对那么多影响和不和谐,德育需要开拓新思路,构筑新机制,创设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的新局面。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新的思维和理念面对新问题。
      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契机。建立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和完善招生考试制度,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是德育工作走出困惑的当务之急,也是素质教育得以全面推行的根本保证。
      2. 遵循德育规律,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德育应根据青年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行事,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从基础抓起,从落实行为规范抓起,把公民道德建设落到实处。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大力在青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指的就是基础道德。这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又是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基础道德的形成对于抵御由市场化带来的道德负面影响,建立年轻一代的精神支柱具有积极意义。
      3. 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提高上,学校有必要利用家长学校开办家教指导班,有组织的指导家长们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形成良好的家教思想,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组建家长委员会,沟通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其形成合力。
      4. 心理健康的指导与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
      由于学习和就业的压力给青年的心理带来许多未知因素,加上青年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不善于人际交往,所以他们很需要心理帮助。学生急需心理指导、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但是很多学校这方面的工作还是空白。教育工作者都应正确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在学科教育中进行心育渗透,在班集体建设中开展心理教育。
      5.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德育活动包括班级活动、团队活动、为民服务活动、法制宣传活动、参观学习活动等,都是学校德育工作成功的模式。集体活动是一贴良药,它可以治疗独生子女、单亲子女孤僻自私的性格缺陷,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总之,面对当前学校德育低效的现状,面对学生品德滑坡的事实,面对学校德育环境的诸多变化,面对德育工作者们付出了辛勤努力却不能获得明显的预期效果的困惑,相信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感到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危机。切实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探索和采用更多、更灵活的方法与手段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这应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共识。

    推荐访问:德育工作 思考 原因 学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