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简论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二)

    时间:2021-07-12 08:0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政策,是少数民族党报和党的报纸兴起和发展的可靠保障。毋庸讳言,办好少数民族文字的党报和统一战线报刊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同时还应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运用民族地区的自主权,正确处理党性原则与自主原则的关系。把这两者关系处理得好,报纸就办得好,就能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的少数民族新闻事业。
      
      20世纪20年代,少数民族文字期刊兴起,以内蒙古、东北地区最多。蒙文期刊有《蒙旗旬刊》、《蒙古》、《祖国》、《绥远蒙文半月刊》、《蒙古周刊》,其中以《蒙旗旬刊》较为著名。
      《蒙旗旬刊》(蒙汉合璧),由张学良管辖的东北政务委员会蒙旗处于1924年4月编辑发行。张学良为其封面题字。该刊系蒙旗处的机关报刊。这个刊物免费赠送各机关、学校、各旗县,出版经费由委员会负责支付。这个刊物以“牍启蒙民知识,促进蒙旗文化”和蒙古民族与政府“同事合作,共同奋进”,警惕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宗旨,以实现“五族一家,天下为公,和衷共济,促进大同”。每6期为一卷,辟有近10个栏目,着重报道蒙古族各种改良事宜、蒙古族教育设施,办实业,兴交通,启发民智,兴修寺庙,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等读者关心的重大事件。该刊无专职采编和译员。蒙文由克兴额译校,东蒙印书局印刷,汉文由辽宁萃斌阁印刷,铅印。1931年终刊。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我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促进了我国广大知识分子(包括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觉醒。报刊的主要言论,总的思想倾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以及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逐步走向深入,报纸版式呈现杂志化。少数民族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同样受其影响,出现了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期刊。
      《蒙古农民报》由1923年冬在北京蒙藏学校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蒙古党支部主办。它是农工兵大同盟的机关刊物,64开铅印本,半月刊(也有周刊的说法),每期售价2枚铜元,农民优惠半价,装帧精巧。该刊以辛辣、通俗、流畅的文笔向广大蒙族劳苦大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指出蒙古民族求解放的正确道路。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该刊除闪耀着马列主义思想外,还以歌曲、漫画等形式向读者宣传蒙汉团结起来,反对军阀、帝国主义、王公贵族对蒙古民族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统治和压迫,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夺取革命的胜利。体裁多样,具有蒙古民族文化特有的风格。1926年被迫停刊。
      20世纪2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共产主义者还创办了一些维吾尔文、朝鲜文的马克思主义时事政治性期刊。这些期刊共同特点就是宣传反帝、亲苏、民族平等,重视党的建设,提高党员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时期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数量、种类增多,蒙、维、哈、朝、锡伯、满等7个民族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报纸,尤以蒙、朝、维、哈、锡伯等5种文字的报刊比较发达,并已具有现代报刊的性质和办报规模。
      首先,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文字报业出现了多元共存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创办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共存;国共两党与敌伪创办的少数民族报刊共存;中国人与外国人创办的民族报刊共存以及境内外创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共存。这个多元共存的局面是这个时期国内政治形势和整个新闻事业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上独有现象。
      其次,内蒙古地区的蒙文报刊、东北地区的朝文报刊和新疆地区民族文字报刊有新的发展并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中共党报和统一战线报刊在这个时期把爱国主义和抗击外族入侵作为其宣传的重大主题,这是主流。从文种上说,又有新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加盟民族新闻事业,哈文报(1935年12月27日创办的《新疆阿勒泰》、锡伯文报《自由之声》,现名《察布查尔报》)都是这个时期新的文种。而这两种文字的报刊在其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这点上,又是其他文种无可比拟的。1936年4月,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创办的《新疆日报》(先后以维、哈、俄文出版)和1947年元旦创办于王爷庙(今乌兰浩特)的《内蒙自治报》(9月1日起正式成为中共内蒙古党委机关报),是我国最早的省级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它们的创办是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进入发展时期的标志之一。从刊期的种类上看,又以蒙文和朝文报刊最多,日刊、隔日刊、三日刊、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等,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受到读者的欢迎。
      高扬爱国主义和反对外族入侵旗帜的党报党刊及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报刊,不仅有不同文种,不同刊期的铅印、石印、油印的省地县各级的机关报,而且为了满足需要还办起了《蒙汉联合画报》和《内蒙画报》,以通俗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向农牧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满足了文化水平较低,识字不多的少数民族同胞交流信息、了解时事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出版了第一张地方性少数民族文字画报,这是项开创性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在新闻业务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内蒙古、新疆、东北以及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版面和栏目逐渐增多,内容日益丰富。重视当地的新闻报道,把少数民族关心的事件作为重要的内容放在显要的位置发表,对于重要新闻重大事件配以社论、评论,造成声势,形成舆论,注重效果。新闻体裁已从单一的消息跳跃出来,通讯、特写等作品开始出现。而各个报社有自己的记者采编的新闻通讯稿件,试图改变民族文字报纸就是汉文报纸的翻版的现象。文艺副刊所刊载的诗词、散文等文艺作品的质量普遍提高,更自觉有效地配合要闻版的中心内容,要闻版与副刊、专刊逐渐统一和谐,更集中地宣传中心任务。同时注重版面的美化,出现了插图和照片,遇有重大新闻还要用红色套版印刷。报社领导已意识到舆论阵地的重要,开始向敌对的舆论争夺领导权,努力使自己的报纸成为组织、宣传和鼓舞群众为了自身解放,为了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派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而勇敢战斗的舆论工具。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在编采业务上有了较大进步。
      中共各级党组织的重视是这一时期党报和统一战线报刊发展的主要原因。这个时期,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做好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1936年6月8日,《毛泽东、周恩来、杨尚昆关于回民工作给一、十五军团的指示》中明确指出:“中央决定回民工作基本原则是回民自决,我们应站在帮助地位上去推动和发动回民斗争。”并以铁的纪律约束部队干部、战士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加强民族团结。①与此同时,党中央结合实际,也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办好党报的方针、政策和重要指示。例如,1938年《中共中央关于党报问题给地方党的指示》;1941年《中宣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还有1944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指导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理论,也是办好少数民族文字党报和统一战线报刊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精神,并落实在各自的办报实践中。内蒙古地区党委在此期间就办好《群众报》、《内蒙自治报》、《内蒙古日报》、《绥蒙日报》专门做出决定。这些决定对如何办好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做了具体指示。由于各级党委的重视,各个报刊非常重视自身建设,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办好党报和统一战线报刊的经验,培养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逐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内蒙自治报》在《把报纸办好》的社论中提出了“大家办报”的观点,在第四版开辟了《新闻工作》的专栏,“共同研究新闻业务上的问题借以推进新闻工作的发展”。报社领导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采编人员提供学习、研究民族语文的机会,把办好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与提高民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 中国 新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