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的历史演进

    时间:2021-06-23 20:02: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愈来愈凸显出重要的功能性地位。在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内在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功能和作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理清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深入探究当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功能并加以丰富和运用,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演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 G4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2-0043-03
      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固有功能决定的。因此,理清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拓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和精神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思想教育历史演进的脉络
      中国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对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控制,力图通过控制思想、约束行为而达到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中国传统的思想教育萌芽于奴隶社会,完整的思想教育形成于春秋战国。到封建社会,已经建立起完备的思想教育理论与方法,成为封建统治者剥削和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有力武器,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中国近现代。纵观自汉代以来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史,儒家思想贯穿于始终,其“德政”思想在当前党中央所倡导的“以德治国”基本方略中仍能看到影子,足见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深。
      1.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的发源
      中国传统的思想教育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约5000年,黄帝部落兴起于黄河流域,在没有文字记载的上古时期,关于黄帝的故事是依靠口口相传记载下来的。《国语·鲁语》说,黄帝“明民共财”,实行“明上下,等贵贱”调剂部落成员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制度,通过规范社会秩序强化人们同自然斗争的能力,缓和因生产力发展造成贫富分化而带来的氏族内部矛盾。古代典籍对黄帝“仁爱”与“德治”多有记载,如“黄帝仁义”(《龙鱼河图》)、“养性爱民”(《万机论》)、“修德抚民”(《帝王世纪》),通过高尚的个人品德和以身作则的教化示范,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这些记载虽不排除后人有意赞颂的因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的历史原貌。黄帝“养性爱民”的德性、“修德抚民”的德治铸就了华夏民族崇尚道德、尊重道德的价值取向,培养了中华文化的道德精神,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深远的后世影响。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发展于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进入奴隶社会。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奴隶主学校逐步建立起来。在奴隶社会法制体系建立并完善的同时,掌握着神权、君权的奴隶主阶级利用宗教迷信欺骗、麻痹社会中下层阶级,通过讲“德政”,完善“礼制”等手段缓和阶级矛盾,削弱奴隶阶级的反抗意识,达到维护阶级统治的目的。统治者不断向社会成员灌输符合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迷惑和教化臣民,使之放弃反抗,安于现状,将改善生活状况的希望寄托于神灵和君主或者“来生”。
      2.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的繁荣
      中国传统的思想教育繁荣于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走向没落,封建社会逐渐发展的时代,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日益复杂和激烈,代表新旧思想的各种学说、流派并存,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格局。其间,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争芳斗艳,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思想学术流派最多、争论最激烈、成果最丰富的时期。这一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其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以韩非、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学派,强调以法治国,政治上主张君主专制,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先秦百家对于治国和教育的方略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至于今天仍然能经常看那一时期各大思想流派的影子。如:“依法治国”是法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以德治国”则有着儒家“仁政”主张的影子;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是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延续,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则脱胎于孔子博大的教育思想等等。
      3.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固化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教化思想的“正宗”。自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作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发展到了极致。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封建社会的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建立完善的封建道德体系。儒家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即便在今天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对比欧洲14至16世纪以文艺复兴为发端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封建统治者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以维持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抑制了教育思想的自由发展,使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自先秦之后,再也没有突破形成质的飞跃。

    推荐访问:思想教育 演进 中国传统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