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台湾结”与“中国结“融合的愿望定会实现 中国结编法

    时间:2020-08-15 07:23: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今年是著名台籍历史学者戴国烽先生逝世十周年。自1988年我与戴教授相识于东京,至他2001年离世,前后十多年的时间,常与他一起探讨两岸关系的未来。在戴教授众多两岸关系的论述中,关于“台湾结”与“中国结”融合的愿望令我感触至深。今年是戴国焊教授逝世10周年、80岁冥诞。作为著名台籍学者,他热爱台湾,更热爱中华民族,一生的愿望都期盼着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
      作为戴教授的老朋友,在纪念他逝世10周年之际,写下此文以追思这位全国台联所尊敬的乡亲、朋友、学者。“台湾结”与“中国结”
      1935年,戴国烽出生于台湾桃园县平镇乡的一户客家家庭。1955年赴日留学,1966年以论文《中国甘蔗糖业之展开》获东京大学农学博士学位,此后转为研究台湾近代史问题。旅日40年间,由于台当局将其列入“黑名单”,他长期不得返回故乡台湾,一个人孤寂的、苦心的、认真的、严肃的在日本,以“隔离的智慧”,敏锐的眼光,以“内在自由的崭新境界”,观察着台湾近代史,记录着历史的发展,陪伴他的只有其夫人林彩美女士。
      戴国烽教授的视野辽阔,涉猎广博,从史学、文学、经济、政治到国际关系,著述内容从“二・二八事件”、“台湾新文学”、“雾社事件”、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以及台湾“戒严”时期的“白色恐怖”不一而足。
      戴教授是客家人,祖籍广东梅县,同众多老一代台湾乡亲一样,从小受日本殖民统治欺压,后又经历“二・二八事件”。他常说,“命运和心路历程赋予我‘客家情结’、‘台湾情结’,以及超越这两者之上的‘中国情结’,这种存在是正当的,无可非议的。”我们从他的自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什么他一贯反对“台独”,主张“台湾结”升华并与“中国结”融合的深层次心愿。
      早在1987年,戴国焊就在其论文《我的‘中国结’与‘台湾结’之争论》一文中,明确论断:…台独’产生的根源是光复后接管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的腐败无能和对台湾民众的疯狂镇压。”他进而指出:“从历史看‘台湾结’与‘中国结’不存在分歧、对立或对抗的问题。”在日本“皇民化”统治分化下,有些台湾乡亲在“中国结”的情感支配下远赴大陆投身革命,有些则留在岛内坚持民族认同,进行民族反抗运动。有部分台湾乡亲在日本“皇民化”运动毒害下陷入“否定性自我同定”。戴国烽认为,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光复而重新归属中国,给这种“否定性自我同定”可能转变为“肯定性自我同定”的绝好机会。
      但可悲的是,当时的国民党当局不仅没有对台湾人民长期遭受日本殖民统治痛苦给予同情和理解,相反却歧视台湾人民,极端的腐败与残酷的专制,及至“二・二八事件”中对台湾人民的疯狂镇压,加之此后从1950年至1953年的“政治肃清”风暴,台湾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相当苦闷。这也使得一些台湾乡亲的“台湾结”向反面发泄,表现在台湾内部隐藏和怨结,表现在外部则成“台湾独立”运动。
      
      希翼两岸大融合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戴国烽教授开始探讨“台湾结”走向反面的危害。他曾撰文指出近几年(80年代初期)“台湾民族论者”、“台湾意识”或“台湾意识至上”者高喊“台湾人优秀论”、“台湾文学高水准论”、“台湾话优美论”等论调。令他担忧这些“拟似种族化”急激心态的恶性发展。他指出,尽管这些主张是常年饱受委屈和压抑的反击,但随着一些现象与局面的浮现,令人忧虑再一次惹出类似“二・二八事件”一类风暴。如果到了那种局面,台湾是担当不起的。
      戴国焊对“台独分子”煽动“台独”意识的激烈行为十分担忧,一方面指出其危险后果,另一方面以台湾历史人物为例,劝告坚持“台独”倾向的乡亲不要走“台独”之路。他也举例吴浊流、杨逵等台湾作家具有一定程度的“台湾情结”,但丝毫没有主张过“台湾民族论”、“台湾独立”,这值得我们后辈和年轻一代深思。“‘台湾结’这种低层次的情结应该向更高层次升华,在升华中呈现它更开阔的、更大格局的情结,并发扬光辉才是理想的境界。”
      戴国烽认为,“大多数‘台湾人意识’至上主义者,因而难于自拔,更不易自我提升,自主地从困局或窄路走向更宽阔的自我同定的大道。”因此,他将解决此问题的途径寄托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当时开始走向“民主化”、“本土化”的台湾执政当局,期望当局对“中国结”提出更开阔、更革新的自我同定概念,以便为“台湾结”升华并与“中国结”结合创造条件;另一是学术界能否对“中国结”架构内部提出更开阔、更革新、更富于普遍性理念的中国的、中华民族的、中国人的自我同定概念,来整合台湾民众的自我概念。他认为,更迫切的客体可能与如何有效地开导“台湾结”由负转化为正,然后把正的“台湾结”(健康的台湾意识)与新格局具有说服力及整合力的“中国结”(健康的中国意识)连接在一起,动员所能动员的一切力量,以开创新局面。戴国烽于1987年8月发表的论文《我观“中国结”与“台湾结”的争论》也正是他对“台湾结”升华并与“中国结”融合的一种探索。
      
      思想独立的知识分子
      
      戴国烽教授个性特立独行,在学术上亦讲究独立自主,在各种问题的看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不受政治派别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位于东京的“台湾青年独立联盟”劝其加入,他依然拒绝。进入70年代他公开批评“台独”有关“台湾民族”的说法,以及利用美国国会议案干涉台湾人权的做法。同样,他也批评台湾当局各种不是之处。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看到反面的“台湾结”在岛内走向激荡后,他对台湾的前途忧心忡忡。1988年,我赴日参访,经旅日台胞介绍与戴教授相识,并以全国台联副会长的身份邀请他来大陆参访。1991年,戴国烽教授应全国台联邀请到大陆参加“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谈及此,也让我回忆起当时研讨会上的一幕。那次研讨会经过几场论文发表、自由发言讨论后,戴教授突然起身,不留余地地批评对当时与会的部分大陆专家、学者。他说:“你们做研究不深入,掌握资料太薄弱,并且,你们论点太八股,太拘泥于政策所限。这样的学术研究,站不住脚,对于对台政策的改善也无可贡献!”虽然这样发言令当时会场的场面颇为尴尬,但可喜的是,从那次开会以后,戴教授不仅不为大陆专家、学者们所排斥,反而交流得更为坦诚、热络,不仅交换资料,也探讨彼此观点。此后,戴教授所执教的日本立教大学,招收了不少来自大陆研究台湾问题的留学生,他都亲自指导这些来自大陆学生的博士论文。
      此后数年,戴教授和家人多次受邀到大陆旅行参观、与大陆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数次的大陆行,也让他预感到大陆未来的发展将日渐壮大,更加殷切期望大陆方面正确理解“台湾结”,肯定台湾某些地域特性的存在,以更开阔的 心胸容纳并引导“台湾结”走向健康之路。记得他曾对我感叹,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是中国人,台湾问题无法解决,中国无法走上现代化的健康之路,对世界来说也很难获得安定。他期望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大前提下一致对外,对内可以用和平手段来协商、沟通以及调适。如今回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戴教授即如此前瞻性的展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遗憾的是当时因条件所限,没有引起两岸应有的重视。
      
      终生未了的“中国结”
      
      1996年,戴国烽应李登辉的邀请,返台就任“国安会咨询委员”。如前所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曾把“台湾结”的升华寄托在当时蒋经国先生推动的“民主化”、“本土化”。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执政,戴国焯期望李登辉在推行“民主化”、“本土化”的过程中处理好“台湾结”问题。然而,他发现其执政的实质为推行“台独”路线,并对日本殖民政权存有眷恋。随后,毅然与其决裂,分道扬镳,以保持他的学术尊严和中国意识的立场。
      此后,戴国焯严厉批判李登辉的“两国论”,指出这是“严重割裂民族情志”,指其走进没有出口、没有前瞻性,挑起族群矛盾的狭窄口子。特别是,他看到2000年台湾地区选举中,陈水扁出任执政,令他忧心更加沉重。他即指出:台湾福佬沙文主义有“外来政权论”,这或为李登辉的“剩余价值”,如果再与陈水扁“台独意识”结合,台湾的前途更不可测。,2001年,戴国烽教授因病逝世,他的“台湾结”升华并与“中国结”融合的祈念尚未实现。然而,他所担忧的“拟似种族论”在“台独”势力的策动下愈演愈烈。“台独分子”以“本土化”为名,实则煽动族群对立,企图以此把“台湾意识”彻底“去中国化”,偷换成“台独意识”。尽管疯狂推行了20年的“去中国化”,但台湾社会依然存在健康的“台湾意识”,多数台湾民众依然认同自己“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对台工作新思维,明确“尊重、信赖、依靠台湾同胞”。经过国共两党及两岸人民努力,两岸关系开始走向和平发展的健康道路,而戴教授提出的“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对外一致,对内和平协商”的构想,也正在成为两岸合作的运作模式,他多年追求的“台湾结”升华并与“中国结”融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祈念,必将在两岸人民的共识和积累下逐步实现。
      戴国烽教授的在天之灵,能看到今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形势和前景,定会欣慰。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