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典型人物报道范文【从实地采访中捕捉最典型反映写作意图的细节】

    时间:2020-07-15 07:33: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现状的报道包含不同的角度,既有对成就的客观报道,也有对问题的挖掘,而且更多的是后者。从总的基调上来说,基本上是负面的。   这种负面报道的基调是与西方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密不可分的,同时也是意识形态的偏见使然。对于来自“共产主义的中国”的报道,他们在过去几十年的冷战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更是习惯于阅读有关负面现象的报道。了解了这样一个背景,对于西方新闻媒体为什么总是要从负面去挖掘报道中国的题材就不会觉得难以理解了。
      “大炼钢铁”这个我们在上世纪50年代所进行的全民投入的政治性工业行动,在西方一直是被嘲弄的笑柄。这篇文章把今天中国大地上出现的钢铁生产投资热同当年的政治运动进行类比,这无疑是西方对中国偏见的继续。然而,我们也应该承认,作者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投资过热现象,对钢铁行业里出现的大小企业一哄而上的现象是看得很准的。
      处在经济建设热潮中的中国离不开钢铁。房地产业持续多年的扩张、交通设施的建设、无数制造业小工厂的上马都对钢铁提出了无底洞似的需求。而中国国有大型钢铁公司的产能则不足以满足全部市场需求。这就导致前几年各地纷纷上马一批小型的钢铁企业,兴建了大量“比当年的土高炉先进不了多少的炼钢设施”。本文作者敏锐地看到了这个趋势和其中所潜伏的问题,跑到唐山去寻找那些曾经“堆放废旧机器的垃圾场,但如今竖立起无数的小烟囱”的地方,去采访那“一个个新建的钢铁厂”。
      本文作者的这种以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为指导,选择能典型地反映出这一思考结果的事例,深入实地进行的有人、有事、有景的采访,对于我们某些习惯于拿着政府部门或企业的邀请函去听其宣传官员的唠叨、回来写上几个宏观数字的记者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启示。
      正是因为有了实地的观察,作者才能写出像“这位保安穿着一身破旧的毛式中山装,上面满是飞溅的火星带来的焦痕”这样生动的、具有典型意味的描绘。
      当然,对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的报道,不能局限于对现场所见所闻的记录,而必须有对这些现象所作的分析。然而,作为记者是不能够在报道中直接写入自己的判断和分析的,因为记者必须保持“客观、公正”。一切分析和判断必须来自说话具有一定分量的人士或事件的当事方。所以,作者引用了世界著名经济分析师的话,引用了国内行业人士的话,引用了钢铁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
      文章中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是:在讲述了中国钢铁市场由需求旺盛到出现产能过剩时,作者似乎猜到了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既然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小型炼钢企业在上马呢?作者回答道:“人们从贸易数据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去年,中国从一个钢铁进口大国转变为数量温和的净出口国,出口为国内生产商提供了临时的‘减压阀’。”
      这一点不可小看,我们的一些记者在写作中常常忽略了这一点,留下让读者产生疑问的地方。例如有一篇报道,说广州市有关当局解禁了对娱乐业新执照的冻结,重新允许新加入者开业。文章说当初下禁令是因为要打击卖淫嫖娟、赌博和毒品交易等现象。然而文章随后大讲新开业者的欣喜、市场的需求、多开业多竞争可以使价格降低从而使消费者受益云云,却压根儿没有回答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既然当初是出于打击那些丑恶现象,那么为什么现在开禁了呢?是因为这些现象不存在了吗?还是打击得差不多了呢?有没有什么数字统计能说明打击的程度呢?对这些疑问不予回答,这篇报道就是不完整的。我们很多记者接到新闻发布会的通知后就去听会、记录,人家说什么就记什么。这不是好的记者。
      
      责编 张玉宁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