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浅谈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诱因及其对策] 中学生考试作弊诱因分析成果概述

    时间:2019-04-12 03:28: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异时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自身发展原因,也有学校和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客观原因。叛逆心理虽然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当它成为他们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时,具有反社会倾向,若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偏执、冷漠、不合群等性格,严重者会出现激烈的反社会行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关键词:青少年、叛逆心理、青春期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和教师会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对于长辈的教导和劝告不像以前那样听话,甚至会产生抵触、反抗的情绪,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 叛逆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潜在本能。同时, 它也是个体成长史中一个不可逾越的主题。个体的成长就是不断反叛旧我、创造新我的过程,个体就是在不停的反叛中成长起来的。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青春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表现。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智慧和思想在不断的发展,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会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确立自我的意识。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希望得到承认的理解和尊敬。他们在看待事物和问题容易形成片面的、偏激的、固执的,甚至是极端化的情绪。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因为成人和社会在较多场合忽视了青少年的这一极为敏感的心理需要。在这种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青少年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在这些独立和“反抗”的行为活动中,青少年的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变相的满足;成人对其行为的斥责或批评,反而使他们感到自己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影响着别人了。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使他们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自己独立的个性。
      2.家庭教育过严。有些父母对孩子总是提出过多、过细的要求,而且常以不满和消极的方式提出过多的责问和批评,这些都无形地在孩子的心里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而又找不到适当的方式排解时,便使得他们产生了对家长的不满和反抗。
      家庭是青少年生长的基本环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通常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过去所受过的经验教训告诉给孩子,为青少年指出一条没有弯曲、高效、便捷的人生道路。大部分的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我一定要让孩子超越别人。这种想法无可非议,但我们的家长常常把孩子作为实现我们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安排生活。然而对于生命的成长来说, 珍贵的不是经验, 而是经历。青少年由于个体意识的慢慢觉醒,开始改变依赖父母的天性,不再喜欢由别人带着走,而要自己走。青少年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造成了两代人思想上的冲突与矛盾。当青少年与家长无法敞开心灵平等相待时,他们会反感家长的做法,进而产生了叛逆的心理。
      学校教育的片面。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 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里,教师片面地评价青少年的优缺点,对他们的能力、成绩无法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而往往只是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许多教师都是注重升学率,注重学生的成绩,不断地施加一些学习上的压力给青少年,使得青少年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以至他们的不满情绪和叛逆心不断的积累。
      4.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的舆论是倾向于张扬个性、宣传自我的,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便容易形成支持“叛逆有理”的认知体系,从而发展成逆反心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多元化。由于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不够强,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信息随之会被他们所接受。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这些不良的价值观想和行为倾向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加上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和模仿性,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5.同辈人之间的影响。在青少年群体中,他们有着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要,相近的兴趣爱好及行为倾向,相互之间容易认同。所以一些不良的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打架斗殴等行为和习惯很容易相互感染和模仿。
      虽然,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如自我意识较强、勇敢、坚强、能求异、能创新,还可以防止一系列不良品质的形成,如在不顺心、受压抑的时候,敢于发泄,不会有畏缩心理,也不会保守、逆来顺受。但是,如果逆反心理在一个人身上经常性地表现出来,成为其稳定的心理特征,那么它就会带有一定的反社会性,如漠视、破坏、故意对抗社会行为规范,视他人的痛苦为快乐。当这种心理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就会既有害于社会,又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若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偏执、冷漠、不合群等性格,严重者会出现激烈的反社会行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何调适和疏导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呢?这需要青少年、教师、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
      青少年应该学会自我反思、自我克制和主动宣泄。当出现逆反情绪时,青少年应该及时对自己的逆反表现与人生目标的关系进行反思:我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我这么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人际关系方面会怎样?学习方面会怎样?升学方面会怎样......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换位思考,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教育和帮助。家长、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时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青少年应当理解他们的心,原谅他们的做法,在适当的时候主动与他们沟通,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叛逆。

    推荐访问:诱因 浅谈 叛逆 中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