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smart原则定小目标例子 论化学课堂教学中例题的选取原则

    时间:2019-02-08 03:20: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例题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适的例题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不适当的例题则不仅不能有效发挥示范作用,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误导。因此教师在例题教学中,需要精心选编例题。我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选编例题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1.例题应具有典型性
      教师在课堂上选用的例题应最典型、最能够体现和代表该段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能够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例题选取的典型性还体现在应选取学生易犯典型错误的题目作为例题,应针对学生在解题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来选编题目,让其知错而改,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学习了电子式后,学生易犯的错误是混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或漏写分子中未成键的电子。此时教师可以选用以下例题:
      例1.对比书写HS、KS、CH和CCl的电子式。
      此外,例题的典型性还体现在该例题应具有示范作用,通过对该题的剖析,能对解决其他题目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比如在对化学平衡中“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的理解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用以下一类题目作为例题。
      例2.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I(g)和H(g)各0.5mol,发生反应H(g)+I(g)?葑2HI(g),达到平衡时,生成0.8molHI,若其他条件不变,而开始充入的H改为2mol,则达平衡时的HI物质的量为()
      A.0.8mol B.0.9mol C.1.0mol D.1.4mol
      这个例题很典型,通过对该题的讲解分析,学生能够较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平衡的特点。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具体反应的典型例题,教师通过分析还可将该题一般化,从而产生以下变式。
      例3.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Y(g)?葑2Z(g),已知起始时X、Y和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和0.2mol/L,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求各物质可能的浓度范围。
      这样,教师通过对一道典型例题的深入研究和发散变换,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一类题目的解题规律,从而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例题应具有层次性
      例题的选取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如果例题难度较大,可在中间铺垫几步以降低题目跨度。比如在元素周期律的复习课中,由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递变所引起的各种性质上的强弱规律比较复杂,此时选题就应注意层次性:先引导学生比较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进而比较其单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再比较对应离子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最后比较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等。
      例题选取的层次性还指例题的选取应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教师可能带几个水平不同的班级,由于学生之间水平存在层次性和差异性,教师在每个班级选用的例题也应该要有不同的层次:在水平高的班级可选用较难题,而在水平低的班级宜选用中等题和容易题。
      3.例题应难度适中
      不少学校教师实行的是大循环滚动,即教师带完一届高三后又从高一带起,这样教师容易习惯性地选取高三习题来作为课堂教学的例题,这类例题没有落在学生的最临近发展区内,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可能会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比如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按照课标要求,只需达到“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的要求,而有的教师不顾学生实际,将等效平衡的题目拿来对高一学生讲,此时虽然也能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只与条件有关,与平衡建立的途径无关”这一化学平衡的特点来分析,但实际上由于等效平衡还涉及平衡的移动等背景知识,高一学生是很难透彻理解等效平衡原理的。所以教学中教师选择的题目一定要难度适中,对于难度太大的例题,学生听起来似“雾里看花”,教师讲起来如“隔靴搔痒”,不利于正常教学的进行。
      4.例题应注意前后联系
      化学教材的编排方式多样,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对有些相关联的知识是穿插式、镶嵌式编排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比如在学习了电解池后,可以通过例题强化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区别;再比如在学习了“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后,可以通过习题比较“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和“同位素”等概念,克服后学知识对已有知识的倒摄抑制。
      5.例题应符合科学性原则
      选取的例题应以科学事实为依据,应没有科学性错误,答案不能模棱两可,应避免尚存在争议或尚无定论的问题,否则容易误导学生。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
      例4.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K、Na、ClO、NO B.Fe、OH、NO、Na
      C.Ba、K、Cl、SO D.H、K、Na、S
      该题的设计答案为A,但编题者忽略了KClO难溶的事实,编题者想当然的认为:钾盐都易溶,而HClO是强酸,所以误以为KClO易溶于水,造成了该题科学性上的错误。
      再比如:我们在教学中讲“要构成原电池,需要两种不相同的电极材料”,在中学阶段这样说也未尝不可,但这种说法如果在题目中出现就不合适了,实际上由大学化学知识,我们知道同种材料是能够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在选用例题时教师应避免这样的问题。
      茫茫题海,可选作例题的题目实在很多,教师在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要选择最能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例题,充分发挥例题的最大效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例题 选取 课堂教学中 原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