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对话教学的偏离现象与回归

    时间:2021-07-15 20:06: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教学行为的存在意味着对话成为师生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作者针对思想品德课师生对话的现状,提出有效的对话要以读透教材、创设对话情境为前提,深入生活、精诚合作为关键,以生为本,把握生成契机,细心聆听,以认真评价为保证。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对话教学 有效回归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力图通过对话,变革传统德育,增强教学实效。但是,笔者感受到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对话实践中还存在着广度、深度、有效度等方面的偏离与缺失。
      一、思想品德课堂对话教学的现状分析
      课改以来,对话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由于教学理念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许多的对话还停留在表面形式的低效状态,以下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从广度上看,对话单一化。
      对话教学仅仅停留在“师生对话”的层面。其实,对话教学理论认为,对话应该是多重,需要教师与教材(编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更广的角度,通过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交流情感。师生对话仅仅停留在“师问生答”的层面,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忙碌有余,但缺乏自我思考的空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失去了开展“真正的”对话的根基。
      2.从深度上看,对话浅显化。
      如对于苏教版八年级《保持乐观的心态》一文,有位教师这样讲授:
      师:《半杯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在生活中有几种心态?
      生:积极和消极两种心态。
      师:那么大家说说我们应该培养那种心态?(不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问题设置浅显)
      生:(异口同声)积极心态。
      师:为什么要培养积极乐观心态呢?
      生1:有利于心情舒畅,充满希望。
      生2:乐观也有不好,考试老不及格,还一直乐观,成绩能进步吗?
      师:真棒。大家答得太好了!
      这样的案例,主要问题是“浅”:提问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和深度。提出的问题简单直白,不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判断能力的成熟度;难度问题的处理简单化,使生成性的课堂资源流失;课堂评价简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赏识教育使得很多教师害怕批评学生。其实,一句喝彩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发现自己不足的机会。
      3.从效果来看,对话低效化。
      对话就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如果稍不注意,课堂对话就容易成“漫话”。对话教学中提倡师生间的平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话语霸权,但并不意味着让学生控制话语,放弃教师在对话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而现实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学生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说什么都有道理”的现象。这些行为看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际是因为教师引领作用的缺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使他们的认知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最终导致对话的低效或无效现象。
      二、关于思想品德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回归之探究
      为了让对话教学发挥真正的作用,达到广(度)、深(度)、效(果)三维程式,回归“对话教学”的应有之义,笔者在反复实践、观摩、讨论、总结的前提下,探索出以下对话教学的组织策略。
      1.读透教材、创设对话情境是有效对话的前提。
      对话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在与情境的对话中建构知识”的过程,主张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人与文本、人与环境的多层次对话,来建构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自我的身份。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成为对话者和情境的创设者。如在《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中,有位老师这样开头:
      歌曲《轻轻地走过老师的窗前》完整播放。
      师:同学们,在校的日子,我们好多次走过老师的窗前,你们有没有注意老师在忙些什么?
      生1、2、3:批作业,备课,教育学生等。
      生4:没太在意。
      师:好,有的同学注意到了,有的同学没太在意我们的老师的工作。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现实版的DV(播放实拍教师一天生活的DV)
      师: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在本段教学中,这位教师不仅解读教材,而且开发和利用教材,补充影像资料,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教师生活实际,使教材成为又“活”又“透”的文本,为对话顺畅打下基础。同时,对话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对话的有效性建立在开放性的氛围之上。
      2.深入生活、精诚合作是有效对话的关键。
      对话怎样才能深入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将发生在学校、课堂、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问题迁移到教学情境中去,大大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本案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学生间有合作、有讨论、有表演、有交流,但是这些合作都是为了完成提前预设好的目标,而不是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因为体会不深刻,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让课堂回归生活,在生活的实践中智慧地去思考,深入地合作,才能实现深度对话。
      3.以生为本、把握生成是有效对话的契机。
      笔者在讲授苏教版七年级《自尊自信》时,设计的导入是“借千斤顶”的故事:一天晚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轮胎爆了,他决定去一个人家借千斤顶。在路上,年轻人不停地在想:“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那该怎么办?”这样想着,当走进那户人家他头一句就是:“他妈的,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弄得主人以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砰”的一声就把门给关上了。
      师: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这位年轻人为什么借不到千斤顶呢?

    推荐访问:偏离 思想品德 回归 对话 现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