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论中苏论战中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时间:2021-07-11 12:02: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苏论战的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问题。中苏论战中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与原理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正统”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等四个方面。使中国共产党在中苏论战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论战中认识路径发生了偏差、国际与国内双重因素的混合驱动、国家利益争执的结果。回顾这段历史给我们启示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民族化、时代化。
      关键词:中苏论战;马克思主义;认识;原因;启示
      中图分类号:D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1)02-0065-05
      
      1956—1966年间的中苏论战主要是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而科学社会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苏论战的实质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问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今天中苏论战的硝烟虽已远逝,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依然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因此,认真分析中苏论战期间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论战涉及的主要问题
      
      中苏论战涉及的内容很多,具体体现在对斯大林的评价、战争与和平、“三和”、“两全”、修正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总体来说,中苏论战中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与原理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范畴内容很多,论战期间主要体现在阶级斗争、战争与和平以及党的性质与宗旨等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阶级斗争的认识。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党认识到虽然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是,1957年下半年后,毛泽东逐渐否定了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的正确认识。在1957年10月的八届三中全会上,他就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又进一步坚持了自己的判断,他说:“庐山出现的这一场斗争,是一场阶级斗争,是过去十年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的继续。在中国,在我党,这一类斗争,看来还得斗下去,至少还要斗二十年,可能要斗半个世纪,总之要到阶级完全消亡,斗争才会止息。”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更是提出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并写进了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到了文化大革命前,还提出了“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毛泽东之所以在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上越走越远,无疑是与中苏论战分不开的。
      二是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认识。苏共二十大提出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不同制度国家间可以“和平共处”,而且,“必须使两种制度之间不可避免的斗争变成只是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变成和平竞赛”,进而指出“和平共处是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对外政策的总路线”。不仅如此,赫鲁晓夫从苏共二十大开始到1960年代前期,还多次提出了“和平过渡”的主张:“向社会主义过渡不一定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情况下都要同武装斗争和国内战争连在一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可能是和平的,也可能是非和平的。”在论战中,中共认为,尽管和平共处是列宁提出来的,但是由于赫鲁晓夫把“和平共处”说成是“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凌驾于一切的最高原则”,是“总路线”,违背了列宁提出的“与帝国主义和平共处是靠斗争得来”的原理,因而是反列宁主义的。随着论战的加剧,中共由最初认同某种情况下存在“和平过渡”的“可能性”到最后彻底否认这种可能性,认为“和平过渡实质上等于背叛”,进而强调暴力革命是革命的普遍规律。在美苏争霸加剧及中苏关系日益恶化的形势下,中共党内更是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提出了“要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等不切实际的口号。
      三是关于党的性质的认识。马列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产物,任何政党都是建立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之上,体现了阶级的本质,反映阶级的政治经济主张。恩格斯认为“阶级对立……是政党形成的基础”。列宁认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无产阶级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而在1961年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上,苏共认为苏联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内已经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了,无产阶级专政已经不再是必要的了,国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明确提出了“全民党”、“全民国家”的主张。在论战中,中共认为,苏共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是放弃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是要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这在理论上是十分荒谬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历史发展表明,苏共没有成为“全民党”,苏联也没成为“全民国家”。因而,“两全”的提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否定,是根本错误的。论战中中共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性质的正确认识。
      
      2. 对马克思主义“正统”的认识
      学者们认识到,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直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问题,有一个所谓“马克思主义的正统”问题,这个“正统”就是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中苏论战中,确实存在一个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的理解问题,中苏双方从各自的认识与理解出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各自的理解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各自都认为自己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在论战中中共称苏共是“修正主义”,苏共称中共是“教条主义”。笔者认为,关于马克思主义“正统”地位之争,始于对斯大林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错误进行了批判,集中揭露了斯大林一系列严重的错误,对斯大林进行了全盘否定。由此引起国际社会上对斯大林及其主义认识的混乱,西方国家更是因此掀起反苏反共的高潮。这种情况下,中共相续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对于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的认识。中共认为

    推荐访问:论战 马克思主义 党对 中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