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敢问路在何方

    时间:2021-07-11 04:01: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少年自有鸿鹄志,身逢乱世历风霜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
      阎肃于1930年出生,河北保定人。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从他写的那些军歌中不难看出,乐天派阎肃其实骨子里不乏慷慨悲歌之气概。他从小就痴迷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晚年对金庸、梁羽生、古龙热情不减,难免染上侠义之风。何况他本不缺“俠”的基因。
      他的父亲叫阎襄臣,武功了得,年轻时曾骑马风驰电掣般跃过保定府的护城河,轰动一时,后来投军,官至骑兵团长。阎襄臣40岁那年解甲归田,娶了26岁的姑娘陈亚贤为妻。夫妻二人定居于保定东关大街经商。次年生下一子,取名阎志扬。
      1934年,4岁的志扬被父母带进一所天主教堂。洋神父将圣杯中的“圣水”分三次倒在他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彼得,我以圣父圣子及圣灵的名义给你施礼……”经过“洗礼”,4岁的志扬就算正式入教了,并有了一个教名——彼得。
      小彼得成了天主教徒,要说他从此有了信仰未免言之过早,毕竟他才4岁,全凭父母做主,由不得他。但此后少不了要跟父母去祈祷、念经、唱诗、做礼拜。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天主教对他幼小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堂的洋气、壁画的逼真、教徒的虔诚、仪式的庄严、唱诗班和风琴伴奏那优美的旋律,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天津沦陷,战火很快烧到保定。年仅7岁的志扬随全家背井离乡,卷入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股难民潮,史称“举国大迁徙”。阎家老少沿平汉线南下,敌机轰炸,兵痞横行,难民塞途,饿殍遍野,可谓步步惊心。
      那时,他父亲阎襄臣正当壮年,一身好功夫,又是行伍出身,走南闯北惯了,加上从军和经商积攒了不薄的家底,一路散财免灾,总算平安抵达江城武汉。喘息未定,战火又延烧过来。他们又随难民潮溯江西上,最终落脚陪都重庆。
      这次逃难的经历,宛如《圣经》中的故事。童年的阎肃目睹灾难降临,他是否下意识地在胸前画十字,默默祈祷上帝保佑?他在晚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没有谈到这一细节,但他提到父母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教会将阎家安顿在重庆近郊的一所小院里。阎肃和他的弟弟志强庆幸终于有了一个家。大人们将房屋里外打扫干净,打开捆扎结实的箱包,将那些千里迢迢搬来的物件摆放停当。全家终于不用再受颠沛流离之苦,吃了一顿饱饭,洗去一路风尘,美美睡上一觉,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了。
      然而,他们的美梦被凄厉的防空警报声撕裂了,这种声音他们在武汉时就已经非常熟悉。
      那是一个晴朗的清晨,如此“异常”的天气对于雾都来说简直是个噩梦,必然会招来日军飞机成群结队的狂轰滥炸。军人出身的阎襄臣机敏地抱起两个孩子朝简易防空洞奔去,阎肃的母亲动作麻利地跟在后面。
      这次轰炸,日军除投放炸弹,还投放了大量燃烧弹,整个山城一片火海,数千人伤亡。
      阎家老少人身安全未受损害,财产却没保住。阎襄臣半辈子的积蓄和全部家当毁于一旦。
      经此劫难,阎家一贫如洗了。
      令阎肃震惊的是平生第一次看到父亲阎襄臣哭了,他可是流血不流泪的好汉啊!父亲面对嘉陵江号啕大哭的一幕深深灼痛了他。
      身处绝境的阎家又得到了教会的帮助。
      嘉陵江南岸的慈母山有一所修道院,经一位教友引见,神父为阎家安排了住处,还让阎肃免费进入教会学校上学。
      阎肃的母亲为报答神父的恩典,为修道院干些浆洗衣服之类的杂活。
      那时阎肃的弟弟志强还小,无人照看,阎襄臣就抱着他每天进城去找工作,后来终于在一家旅行社谋到一份差事。干过团长、经过商的阎襄臣很快在乱世中站稳了脚跟,逐渐发迹,由襄理、副总经理升上去,最后当上了总经理。
      阎肃穿上黑色教袍开始上学了。那所教会学校有很多洋神父,也有个别华裔神父,其中教国文的就是一位老秀才。
      这位老先生只会“之乎者也”,甚至不会说白话文,饱读“四书五经”的儒学之士居然当了神父,也是一件奇事。阎肃深厚的古文基础就是这时候打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拜这位老秀才所赐。
      老秀才虽然当了神父,但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要求学生先囫囵吞枣背会每一篇课文再说。这对聪颖的阎肃而言并非难事,老师要求背的课文,他全都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他尤其喜爱背诵唐诗宋词,直至晚年仍能记住海量的古诗词,这套硬功夫使他终身受益。他之所以能成为“词坛泰斗”,他创作的歌词之所以极富唐诗宋词的韵味,追根溯源,就在这儿。
      教会学校的课程只有三门——拉丁文、数学、国文。
      那时天主教会规定念经必须用拉丁文。教会学校是培养神父的,学习拉丁文是最重要的课程。
      教拉丁文的都是外国传教士。阎肃刻苦好学,加之天赋过人,拉丁文学得很好,深受那些洋人的喜爱。洋人喜欢跟他交流,于是他学会了日常的英语对话,甚至连洋人喜欢玩的桥牌,他也学会了。
      在修道院,他是高材生“彼得”,放学回到家里,脱掉黑袍,他还是那个穷人家的孩子志扬。志扬放下书包,背起竹篓,一溜烟奔向江边,直到暮色四合,他准能背回一篓煤渣或柴火。吃完晚饭后,他还要帮着母亲做家务,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尽管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他却没有耽误功课。
      每次考试,他几乎都是满分。他在修道院学习了5年,其中4年总成绩名列第一。成绩第一的孩子可以获得上钟楼敲晨钟的光荣任务,那是教会学校奖励学员的最高荣誉。
      每天清晨,“彼得”面对东方天际的那抹红霞,在神父庄重目光的注视下,很有节奏地一下一下拉动白色的钟绳,顿时悦耳的钟声向四野传播,教堂尖顶上的鸽群扑棱棱飞起,环绕着高高的十字架兜圈子。晨曦和露水,钟声与唱诗,万物处于宁静、和平之中,如果能永远这样,该多么美好啊!
      此时的“彼得”小脸红扑扑的,兴奋异常,他觉得自己是离上帝最近的人。

    推荐访问:敢问 路在何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