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重难点解析

    时间:2021-07-06 00:01: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usd/nusd201009/nusd20100910-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usd/nusd201009/nusd20100910-2-l.jpg
      【编者按】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涉及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的题目不少,其中尤以选择题为主,主要以某一史料或历史观点切入,考查同学们在提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辨别理解历史事实和解释说明历史现象原因的能力。对此,同学们首先要加强文言文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其次,注重对历史知识的自主整理,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历史的认识水平,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比如,同学们可以利用表格法整理宗法制与分封制,分析两者异同;利用图示法整理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理解两者的特点。第三,同学们对待历史结论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层次,而是要切实加强对历史结论的理解,树立“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证意识。理解历史结论有两个表现,一是能够找到足够的史实来论证历史结论,二是能够根据相关史实概括归纳得出历史结论。第四,坚持唯物史观、辩证史观的指导,理解重要政治制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作用,把握其阶段特征。
      
      本考点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二是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发展,其中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是复习的重点。
      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重点要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对后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理解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关于中央集权制的产生和发展,复习时首先要抓住两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变化发展和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变化;其次,注重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中央集权制度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关系要形成明确的认识。第三,重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的联系。
      【重难点解析】
      1.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是本考点两个重要的历史概念,理解这两个历史概念是学好本考点的重要前提。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强调的是皇权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强调的是地方服从中央。但许多同学往往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在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时很容易出现错误。复习时同学们要重点突破中央集权这个概念,务必理清线索,从而达到全面认识的目的。(见下表)
      2. 明朝内阁制和英国内阁制
      “内阁制”是本考点的一个重要概念,复习时要注意将中国古代的“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进行比较,明确中国古代的内阁制和英国内阁制的不同点。
      (1) 背景:明朝的内阁制度产生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的过程中。英国内阁制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发展的过程当中。
      (2) 性质: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职权大小由皇帝旨意决定,其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的内阁权力来源于法律而不是国王,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3) 作用:明朝的内阁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则有助于防止专制,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3.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1) 演变过程:汉朝建立了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吏,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隋唐时期建立和完善了科举制,建立了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2) 演变规律:越来越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越来越具有相对的公平公正性;渐趋僵化,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4. 分封制与郡县制
      分封制与郡县制是我国古代实行的两种典型的地方行政制度,弄清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对认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5. 三省六部制与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很多同学常常把三省六部制和三权分立制混为一谈。犯错的根源是同学们对这两个历史概念的实质认识不清。
      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长官基本对皇帝惟命是从,他们互相牵制,避免了权臣专权局面的出现,大大加强了皇权,其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具有反封建的重大意义,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模拟训练】
      1.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 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 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参考答案】 D
      【解析】 本题从某一观点切入,考查同学们提炼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秦朝的迅速灭亡主要是因为秦朝的暴政,与秦朝的政治变革没有直接关系,所以A不对;B不符合史实,秦朝的政治变革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秦朝的政治变革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不会引起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因此C也不对;D为正确选项,材料中说秦朝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即是说,秦朝废除了古代以世卿世禄的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既然秦朝政治变革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崇尚周礼的儒家学派自然对这一政治变革“大惑不解”。解题的关键是提炼、理解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2. 唐朝沿袭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但唐高宗时改“民部”为“户部”。这样做是()
      A. 税收制度的改变B. 避讳的需要
      C. 政治体制的改变D. 土地制度的变化
      【参考答案】 B
      【解析】 本题从某一历史现象切入,考查同学们对文化史常识的熟知程度。唐高宗基本沿袭了唐太宗时期的经济制度,所以A错;唐高宗时期的政治体制也基本没有发生变动,C也不对;唐高宗时期依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D错;古代社会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避讳传统中有一类叫“国讳”,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就用“代”字代替世字,用“人”字代替民字;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民部改称为“户部”,所以B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避讳”这一文化常识的了解。
      3. (2010年安徽卷第14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柳宗元对秦朝郡县制的观点切入,考查了同学们解释与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题干包含了两层信息即:“非郡邑之制失”“有叛国而无叛郡”,在此基础上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的结论。“秦制”指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B两项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排除D。

    推荐访问:难点 中国 政治制度 解析 古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