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_鸠山的新外交与中日关系

    时间:2020-07-30 07:25: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鸠山的新外交立足于“友爱”,由友爱理念衍生出友爱外交,再发展至东亚共同体的建设构想,乃至追求对华、对美的平衡外交关系,这些依次递进的各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以“和解、合作、共荣”为旗帜的友爱外交,不仅正面回应了日本发展与东亚国家友好关系之间的“障碍”,而且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在鸩山的友爱外交推进过程中,日本与其它东亚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中日关系,改善迅速,发展顺利,至今还保持着十分热络的态势。由于提升对华关系必然涉及到对美关系,鸠山新外交对美关系的调整虽然是在坚持“亲美入亚”的原则之下进行的,也很可能会遭到美国的抵制。因此美国因素的影响会在多大程度上给鸠山新外交造成冲击,尚需时日观察。
      关键词 友爱理念 友爱外交 东亚共同体 亲美入亚 平衡外交
      中图分类号:D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812(2010)03―0024―30
      
      引 言
      
      2009年8月底,日本大选的结果最终确认民主党获得了完胜。9月16日,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出任日本新首相,新内阁也随之成立,正式终结战后持续了54年之久的自民党政权。民主党的执政虽然还难说会造成战后日本政治的“大革新”,但是,由此日本的内政外交将会发生重大改变却是不争的事实。上任伊始,鸠山首相就利用国内的以及国际的各种场合,对自己的新外交理念和构想作了广泛的宣示。其“友爱”理念所反映的亲亚外交姿态以及东亚共同体建设构想引起了广泛关注,亚洲国家的反映相对正面,而美国则表示忧虑和质疑。人们不禁要问,鸠山首相为何如此迫不及待抛出“友爱”理念,高调宣称要推行友爱外交呢?其友爱外交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呢?综合迄今为止鸠山首相在各种场合所发表的演讲和谈话,我们不难看出,其“友爱”理念、友爱外交以及东亚共同体构想其实是依次推进,内涵策略和行动互为表里的统一体,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本文主要从理念、行动及其影响等三个层面对鸠山的新外交作全面的考察,在理清其外交理念和行动指南的基础上,对鸠山外交给中日关系带来的影响作分析和评价。
      
      一、“友爱”理念的内涵及其目标指向
      
      无论是在选战活动中,还是在取得政权后有关内政外交的政策宣示中,鸠山讲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友爱”。在《我的政治哲学》(见于日本政论杂志月刊《VOICE》09年9月号上)一文中,鸠山不仅大谈特谈“友爱”,而且还宣称“友爱”理念乃是构成其政治哲学的核心。在10月26日在国会的首次施政演说中,鸠山还明确地把自己的施政称为友爱政治。…
      那么,鸠山所说的“友爱”是何内容,其宣扬“友爱”的目的何在呢?
      在《我的政治哲学》中,鸠山对其友爱理念作了详细的阐述。鸠山首先开宗明义地指出,他的友爱理念传承自其祖父鸠山一郎,而其祖父的友爱思想则是直接继承了泛欧运动的推动者,素有欧洲之父之称的卡莱吉的思想。友爱理念根源可以上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中的“博爱”(fraternite)思想,但鸠山“友爱”理念的内涵又不完全等同于“博爱”,它对“博爱”的含义有所改造和拓展,同时也是对其祖父鸠山一郎,乃至卡莱吉的友爱思想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他给自己的“友爱”理念定义为“自立与共生的原理”。同时他还宣称,“友爱”是“洞观政治方向的罗盘针,是政策决定时的判断标准”,是“建立自主与共生时代的精神根基”。用鸠山自己的话说,自立就是保持与他有别的自我的独立性和特质,共生则是追求自他间互动过程中的能够相互认可的一致性,而友爱则要求在尊重彼此的独立和特质的基础上,为谋求相互认可的一致性而合作互助。自立与共生的原理即“友爱”理念不仅适用于日本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日本与世界的关系,还可以推广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
      不难理解,鸠山对自己的“友爱”理念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他不仅试图用“友爱”解决日本的国内问题,还要用“友爱”处理日本与他国的关系。具体而言,在国内政治层面,鸠山是要通过在国内掀起友爱革命施行友爱政治,借以缓和国内社会矛盾,进而推行其政经改革;在国际关系层面,鸠山是要通过推行友爱外交改善同亚洲国家的关系,实行对美、对华的平衡外交,为日本的未来发展谋划一条新路。
      显而易见,无论从理念或者是行动上,鸠山内政外交的策略都与自民党执政时期大异其趣。鸠山为何要作此改变,原因何在?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以此为标志,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并波及到全世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北美欧洲市场急剧萎缩。受此牵连,日本日经指数暴跌,大量工厂倒闭,失业率激增。在年底,还出现了大量失去工作和住房的“派遣”工人露宿街头,除夕夜,聚集在东京市中心日比谷公园内临时搭建的“派遣村”,靠施舍过年的惨象。
      而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还远不止于此,它给世界政治经济生态所造成的深刻变化,对日本的影响更为深刻长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遭遇了重大挫折,华盛顿共识也宣告失败,美国的价值观等软实力遭到重创;其次,在金融危机和错误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双重打击下,美国的硬实力也被大大削弱,美国经济不得不进行重大调整,世界经济的基础发生了改变;第三,由于软硬实力同时遭受重大挫折,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也加速衰退,既无力追求单极秩序,又无法阻挡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演进。美国自身的外交策略也被迫在变革中高唱对话与合作的曲调。美国的这种内政外交的大调整当然会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由于日本长期以来追随美国,在内政外交等诸多方面,唯美国马首是瞻,所以其所受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
      鸠山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鸠山认为,当今日本国内社会以及国际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变故和深刻矛盾,皆源自于对美国主导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盲信和放纵。从国内层面看,小泉首相推行的市场化改革不仅没有带来效率的提高,反而造成了两极分化和地方与社会的退化,极大地伤害了个人尊严。解决日本社会矛盾的根本办法,必然是基于尊重个人尊严,推进以“自立与共生”为目标的“友爱社会”的建设,借以从根本上纠正过度实施市场原教旨主义所造成的偏差。从国际层面看,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过度追求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在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中把危害散布到全世界,给世界各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金融危机也标志美国主导的以市场原教旨主义为取向的全球化进程遭遇了重大挫折,美国的实力也遭到了重创,世界进入了不稳定的混乱期。这一切都是由于人们对失去道义和节度的金融资本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盲信和放纵所造成的。因此,在国家之间推行“友爱”理念,可以缓解国际社会的矛盾。
      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世界格局由一级向多极转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日本夹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会面临诸多深刻的挑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的市场消费不振,且面临结构性的大调整,从中长期来看,靠美国市场来复兴经济很难。而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却保持着高速增长。诸多因素都似乎向日本昭示着其发展的方向, 那就是,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经济陷入不景气长达20年之久的日本要想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除了积极融入亚洲,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之外,别无他途。因此,作为对外追求的国家目标之一,鸠山首相提出的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可谓是适应时代潮流,契合日本发展需要的大手笔。与推进东亚共体建设一起,实现与亚洲邻国的真正和解以及致力于发展与美国的对等关系,共同构成了鸠山友爱外交的三大目标,这三大目标归结为一点,就是为日本的未来长远发展谋划出一条新路。
      
      二、友爱外交与改善亚洲邻国的关系
      
      既然把日本的未来发展更多地寄托在融入区域合作,构建东亚共同体方面,那么,改善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尤其是对华关系,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发展速度、经济规模和对外贸易同步高速增长,欧盟、美国、日本已成为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日本与中国的贸易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如果单从大陆市场来看(假定汇率为1美元兑换100日元),中日间贸易总额在2001年超过l千亿美元(约1079亿)后逐年快速增加,07年超过日美贸易额(约2787亿,同年日美贸易额约为2 524亿)。2007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2008年中日贸易额达2778亿美元。从日本对大陆市场的出口来看,2001年为376亿,至2008年增加到1295亿,增幅为345%。并且,从2001年到2007年,日本对大陆市场出口的增加幅度年平均达23%。如果以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和台湾)来衡量的话,那数字就更加惊人。这样计算,从2003年开始,中日贸易额就超过美国,并一直占据对日贸易的首位,2003年达2425亿,而同年对美为2024亿,至2008年,中日贸易额扩大到3 916亿,而同期对美为2225亿。如果单就出口来看,有两个趋势非常明显,一是日本对美出口占日本总体出口额度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30%下降到2008年的17.5%;而同期日本对华出口占日本总体出口额度的比重则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19.5%增加到2008年的27.1%。以上种种数据说明,中日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在不断深化,日本经济在2001~2007年间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扩大对华出口。可以说,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可见,为日本未来发展谋划新路的鸠山当然要改善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其中,发展对华关系乃是重中之重。此外,还须留意的是,发展对华关系有利于鸠山推动对美的对等外交,在追求对美的对等外交行动中,“亲华”外交可以作为一个杠杆加以利用。
      鸠山的友爱外交是针对自民党的价值观外交而提出的,其目的就是追求“与价值观不同的国家相互认可对方的立场,进而实现共存共荣”。鸠山本人对自民党的价值观外交不以为然,认为这不利于与其它国家实现和解。鸠山认为,要尊重朝鲜、中国等国价值观不同的国家体制,与中韩等亚洲国家实现真正的和解。从内涵和追求的目标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以“自立与共生”为核心的友爱理念可以说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小泉内阁时期,日本与亚洲邻国关系之所以急剧恶化,就是因为小泉在处理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时行事粗暴,态度傲慢所致。友爱理念因为高扬相互尊重、互助合作、共同繁荣的旗号,所以,不但契合亚洲邻国的发展诉求,而且也昭示了国与国之间发展关系的基本需要。因此,鸠山的友爱外交在亚洲受到了普遍欢迎。
      早在当选首相之前的选举活动中,鸠山就对长期以来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大问题作了正面回应。比如,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鸠山明确表明态度,自己不会参拜靖国神社;关于历史认识,在民主党的政策宣言(《政策INDEX2008》)的战后问题处理条目中,承诺(在取得政权后)创立国立国会图书馆法修正案,对慰安妇进行谢罪和补偿。对靖国神社问题,主张建立新的国立追悼设施,对首相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对于中日间的领海之争,鸠山表达了通过推进东亚共同体建设加以解决的想法。
      在担任首相之后,鸠山也很快地把其外交理念落实在了行动上。第一,任命一贯对华友好的冈田克也担任外相;第二,规劝并约束自己的内阁成员不要参拜靖国神社;第三,积极利用参加在华盛顿举办(320峰会的机会,实现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面,适时抛出其东亚共同体构想,争取中国的支持;第四,2009年10月10日,第二次中日韩三国峰会在北京举行,在与温家宝总理的双边会谈中,双方就1)加强高层交往,2)深化互利合作,3)继承和发扬中日民间友好传统,4)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等方面达成共识。鸠山表示:日本政府正视历史问题,面向未来。致力于在中日四个文件的基础上全面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妥善解决东海问题,使东海成为两国之间的友好之海;第五,加强军事交流,增强互信。为避免刺激中国,鸠山新政权推翻了之前自民党执政时期在与那国岛的驻军计划,将不派驻军队;第六,2009年12月中旬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日期间,鸠山打破惯例,促成天皇与习近平的会面。此举在遭到媒体和自民党质疑时,鸠山表示:“中日关系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即使打破惯例,也是正确的决定,日本媒体的炒作令人深感遗憾。”等等。
      总之,鸠山政权成立之后,在其友爱外交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和亚洲的关系在不断改善。其中,尤其是中日关系成为亮点,在经贸、安全、文化等各领域,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都出现了友好互动、密切合作的态势。
      
      三、友爱外交与东亚共同体建设构想
      
      东亚共同体建设构想是鸠山的友爱外交在多边层次上的展现,其主旨集中体现在《我的政治哲学》这一文章中。在美国质疑并明确表示也要加入东亚共同体之后,鸠山对其东亚共同体构想做了一些补充。其完整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东亚共同体以“10+3+3”(东盟10国加中日韩和澳新印)为中心。
      2 以中日韩三国合作来引导并加速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进程,同时也重视东盟的作用。
      3 以欧盟为蓝本,以经济共同体为先导,最终实现一个包括统一货币、多边安全保障机制在内的高度一体化组织。
      4 东亚共同体应当是开放的和透明的。
      5 东亚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远目标,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众多学者指出,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在内容上与现有机制(比如第一条与东亚峰会,APEC等)重复,目标过于理想化(比如第三条),缺乏具体的实施步骤等。因此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不切实际,大而空洞,没有现实的可行性。如果单就其内容和缺乏具体的实施步骤来看,上述观点并非毫无道理。但假如把东亚合作进程发展至今所面临的问题和障碍以及鸠山提出东亚共同体构想所追求的目标放在一起思考时,我们就无法否认其构想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东亚区域合作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加速,迄今为止,已发展了ASEAN+1、ASEAN+3、EAST ASIA SUMMIT、ARF、APEC等各种各样的合作机制,在自贸区建设以及货币金融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由于机制过多,相互掣肘,加之一直缺乏 强有力的核心推动力,形成一直以来由东盟小国主导(小马拉大车)局面,使得东亚的经济整合进展缓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东亚大国(主要是中日韩)之间缺乏互信,相互防范,难于形成有效合作所致。比如,中日之间既有历史认识问题,又有领土资源之争,再加之对于中国的高速发展,日本一直难于适应,总觉得中国发展壮大之后就会威胁自己,而试图防范并拉拢域外大国来限制中国的发展。过去日本的价值观外交就是这种战略的体现。反观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所追求的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其目标与东亚合作进程发展至今所遇问题和障碍的解决是十分契合的。对其东亚共同体追求的目标,鸠山在《我的政治哲学》一文的相关章节中,有明确的表述:1)日本要融人经济高速增长、活力勃发、联系越发紧密的东亚区域,为东亚区域合作努力创建一个旨在维护经济合作和安全保障的框架;2)加快东亚区域合作,一可以有效发挥美国军事存在有利于地区安定的功能,二可以对规模不断扩大的中国经济的影响加以规范,使之为区域经济做出贡献。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美国因素的负面影响;3)可以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对域内国家间的双边关系以及区域内多边合作的影响;4)可以解决东亚区域内国家间的历史文化对立以及安全保障上紧张关系;5)正像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所显示的那样,东亚区域合作可以有效解决国家间的领土以及资源之间的纷争。由以上5点目标可见,鸠山由纪夫的东亚共同体建设构想可以说展示了一个理想的蓝图,它的功能性及价值在于,一是要扫除东亚合作进程发展至今的问题和障碍,二是在清除障碍的进程中推进东亚区域合作向前发展。其中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鸠山的东亚共同体建设构想以欧盟的经验为参照,消解中日间的矛盾,实现中日大国之间的真诚合作,可以说是推动东亚区域合作不断前进的根本保障。而以中日韩三国间的密切合作作为引导力量,则解决了东亚区域合作中的动力不足问题。
      2009年10月lO日,第二次中日韩峰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表了《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和《中日韩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中日韩三国在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建设方面达成共识。在鸠山的友爱外交推动下,中日关系在多边层面不断地得到改善和加强。
      
      四、友爱外交与日本第5次外交战略调整
      
      从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的高度来看,鸠山的友爱外交主要涉及两个国家,一是中国,二是美国。中美也正是鸠山在其《我的政治哲学》中所宣称的,使日本处于夹缝之中并能对日本发挥重大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在中美两国的夹击之下,如何保持日本自身政治经济的独立性、维持并扩展日本的国家利益,必然成为鸠山外交首先要思考、并加以解决的课题。
      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而日本却在下降。面对这种困境,在自民党小泉内阁时期,日本政府采取的是彻底的“追随美国”的路线,小泉多次宣称:“只要日美关系牢固,对亚洲关系等都可迎刃而解”。顽固坚持“脱亚入美”路线,意图通过“对美追随,对亚强硬”的两面主义来实现“挟美制亚”的目标。结果是,“对美追随”加深了日本对美的依附,“对亚强硬”使日本在东亚陷于孤立。以至于后来连美国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强硬做法都表达不满,进行轻度敲打。国际社会也纷纷对小泉的蛮干行为提出批评,其对亚洲外交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小泉辞职下台,也正是其亚洲外交困境所引起。摆脱困境客观上要求日本亚洲外交的根本调整,而这种调整显然又不是在小泉任内可以期待的。在小泉下台之后,从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日本换了三届政府。安倍内阁、福田内阁、麻生内阁都对小泉的对华政策进行了调整。如果从长历史时段的角度分析小泉之后的日本内阁外交调整的话,首先,可以认为这些调整具有相近的目标和内容,且属于同一时段。可以把它们归为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所做4次重大外交战略调整之后的第5次调整范畴,而且第5次调整也可以定性为战略调整。直至目前,日本的第5次外交战略调整还没有结束。小泉之后的日本三届内阁的对华政策调整,虽然改变了小泉执政时期中日政治关系的“冷却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日关系。但是,由于它们既没能真正摆脱“防范、限制中国”的自民党对华外交的旧框架,也没能割舍对“价值观外交”的迷恋,所以,这些外交调整并不能最终建立起稳定的对华外交战略。日本的对华外交仍然处于不稳定期。
      2009年8月底的日本大选实现了政权更替,民主党鸠山内阁诞生,客观上为日本的第5次外交战略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而2008年9月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生态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从另一个侧面加速了民主党政权新外交政策的出台。全面改善对华关系和发展对美的对等关系、使中美日形成等边三角关系的观点,本来就是鸠山由纪夫和小泽一郎长期以来就持有的看法。所以说,鸠山的友爱外交可谓生逢其时,其中的亲华姿态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
      但是,面对鸠山内阁频繁展开的“和亚亲华”的外交行动,中国国内媒体有一种不正确的评价或者说不健康的期待。就是片面以为,鸠山的友爱外交是“脱美人亚”或“疏美入亚”。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鸠山的友爱外交既不是“脱美”也不是“疏美”,它追求的是对华、对美的平衡外交,准确地讲是“亲美入亚”。这一理念在《我的政治哲学》和鸠山的第一次施政演说里都有明确的体现,例如,在《我的政治哲学》中,论及东亚共同体的建设时,鸠山明确表示坚持日美同盟,并视日美安保体制为“今后日本外交的基轴”,是“重要的日本外交支柱”。在第一次施政演说里,鸠山就“对等的日美关系”作了如下解释:“在日美同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发挥作用或采取的具体行动中,日方可以积极地提出建议,进行合作。”就是希望美方在行动之前,能够倾听日方的声音。
      所以,鸠山的友爱外交也好,亲亚外交也好,其实质是通过推行对美平衡外交来实现亲美入亚。另一方面,也只有全面提升对华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对美平衡外交。对华平衡外交和对美平衡外交,二者是互为标杆,相互促进的关系。对美平衡外交并不是完全改变自民党执政时期的对美协调路线,而是要改变小泉执政时期推行的不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硬直僵化的对美依附路线,增加日本对美外交的弹性和自主性。只有这样,日本才能摆脱对美国越顶外交的恐惧,在中美日三国关系中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鸠山新外交所谋划的发展对华、对美的平衡关系,就是民主党政权给日本第5次外交战略调整提供的答案。如果真的变成现实,那无疑对维持并发展稳定的中日关系是十分有利的。但也应看到,对美平衡外交虽然是在“亲美入亚”的框架内调整对美关系,也必然会引起日美间的“磕碰”,甚至有可能遭到美国的抵制。日美围绕冲绳普天间机场的迁址问题交涉日久、至今未决就是一个证明。另一方面,美国在看待日美关系时,也不能完全无视日本国内的“民意”。再者,美国也没有正当的理由阻止日本改善对华关系,尤其是自身也在拓展中美合作的同时。鸠山新外交目标所指的对华关系,目前发展顺利,成果显著。而对美的平衡关系,短期内恐怕很难看到鲜亮的成果,但考虑到对华关系的不断改善所具有对美平衡关系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鸠山新外交追求的对美平衡关系无疑是可以期待的。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鸠山的新外交立足于“友爱”,由友爱理念衍生出友爱外交,再发展至东亚共同体建设构想,乃至追求对华、对美的平衡外交关系,这些依次递进的几个层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以“和解・合作・共荣”为旗帜的友爱外交,不仅正面回应了日本发展与东亚国家友好关系的“障碍”,而且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在鸠山的友爱外交推进的过程中,日本与其它东亚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中日关系,改善迅速,发展顺利,至今还保持着十分热络的态势。由于提升对华关系必然涉及到对美关系,鸠山新外交对美关系的调整虽然是在坚持“亲美人亚”的原则之下进行的,但也很可能会遭到美国的抵制。美国因素的影响会在多大程度上给鸠山新外交造成冲击,尚需观察。

    推荐访问:中日关系 外交 鸠山的新外交与中日关系 中日外交关系 最新中日外交关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