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前沿思考”学术研讨会综述

    时间:2021-07-03 12:03: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13年6月23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与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前沿思考”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功召开。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武心波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杨力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杨力教授首先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对来自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和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等沪上各大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与会表示热烈欢迎。
      他在致辞中指出,为在对外关系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效,中国迫切需要走国际关系理论的自主构建道路。在中国走向一个全球大国的过程中,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参与并发展全球治理成为当前的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平等互信、包容互建、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兼具原则性、务实性、指导性的国际关系理论。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西方国家发展为基础,以话语霸权为支撑的西方话语体系遇到了强大的挑战,受到越来越多地质疑。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学术界出现了强劲的学术自觉和复兴运动,其核心是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国国际关系学也参与到一场学术自觉和复兴运动中来,走国际关系理论的自主道路已经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共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自主构建道路需要立足于对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唯有如此,理论构建的系统工程才能够得到扎实推进,迈向全球强国的理论准备才能够做到足够自信。
      研讨会由一个主旨发言和两个专题研讨组成,下面将此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做一简要概述。
      一、国际关系中的利益和价值重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院长黄仁伟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国际关系中的利益和价值重构”的主旨发言。他指出,中国当前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涉及利益和价值的重构。例如,“中国梦”、“新型大国关系”、“社会和谐”都需要解决利益和价值的重构问题。总的说来,中国的国内和国际问题,以及国际体系转型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价值和利益的重构。将经济、安全、社会和文化利益等利益重构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新的国家利益重构,国家利益不再仅仅是由制度是否被颠覆,主权是否被侵犯,领土是否完整等几类核心利益构成。上述几类核心利益在经济、安全和社会利益的重构中将发生变形,而变形的这部分利益就是大国之间真正的利益重合部分。变形的部分越大,大国之间的利益重合就越多;相反,变形的部分越少,即越是坚守传统的核心利益时,大国之间重合的利益就越少。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找到大国问利益重构的生长点,找到大国间利益重构的空间。此外,黄仁伟教授还从利益的依存、利益的渗透、利益的让渡、利益的生成、利益的妥协等五个方面提出利益重构的路径。
      在谈到价值重构时,黄仁伟教授指出利益的重构必然导致价值的重构,因为价值是利益的长远判断,利益上升为精神状态就变为价值,所以价值(value)就是利益(interest)。没有interest作为基础的value是不存在的,所以价值具有深层次的物质基础。对利益的重构也反映了价值重构的必然性。国际关系中的价值重构主要包括对世界体系的价值再判断、对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价值判断、对个人的价值判断、对价值标准是多元还是一元的判断。最后,黄仁伟教授总结道,如果利益和价值重构问题不解决,新型大国关系也就建立不起来。国际关系中的利益和价值重构的相关思考对未来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型大国关系的逻辑原生性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金应忠教授主持了第一场“新型大国关系的逻辑原生性”的专题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俞正棵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钱皓教授担任评论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志敏教授做了题为“中美欧三边关系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发言。他指出,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丰富,既包括大国与大国的新型关系,也包括大国与中小国家的关系,还包括大国与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互动。他以中欧关系为例,指出中欧之间不是世界大战中的敌对关系,不是冷战时期的对手关系,也不是盟友关系,而是一种“选手”式的、偏向合作的竞争关系和共同体内的成员关系。其中,后三种元素是构建中欧新型国际关系的积极方面。面对当前欧洲不健康的竞争心态,他提出中国应该采取防御性的竞争策略,将欧洲拉回健康的竞争轨道,使其认识到有更好的互动方式。谈到中美关系时,陈志敏教授指出,在东亚地区,中美不是完全对抗。中国对美日都很重要,它不是美日问的“第三者”,中美关系的调整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契机。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夏立平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构建中的若干问题”的发言。他指出,在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过程中必须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而认识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则显得极为重要。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共同利益上升;二是全球性问题带来的威胁增多;三是国际体系正处在转型和调整阶段。他提出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要有新思维,应该构建新的“主权观”和“国家利益观”。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苏长和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构要从中国概念做起”的发言。他的发言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关于国际关系理论实践。首先、当前的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它的实践过程与过去的亚洲国际关系理论实践是不一样的。如果用西方引进的国际关系理论生搬硬套地解释东亚国际关系,会存在很大局限性。其次、国际关系理论大多从较为同质的国内政治实践引发而来,但是在面对当今世界各国较为丰富的国内政治实践时出现了困境。因为所有的外交理论、国际政治理论的根都必须落在其国内政治实践上。第二、有关理论创新和机遇方面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首先,介绍和大规模引进理论是必要的。但是,目前引进的理论中以美国特色的理论居多,对印度、俄罗斯、伊斯兰世界,以及拉美、非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引进的理论非常少。其次、在做理论创新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在别人的体系之下。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由于没有体系,很容易被别人收编。辛辛苦苦做的案例分析,成果却被别人拿走。虽然在别人的逻辑基础上创新也可以,但是一方面会很难;另一方面在自己逻辑体系下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第三、挖掘中国概念形成我们自己的概念体系。苏长和以“天下为公”和“天下为私”、“大一统”和“均势原理”、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为例,说明了中国与西方的概念差异。第四,通过留学生教育来推广中国价值观。

    推荐访问:中国国际 综述 学术研讨会 思考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