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以侨为桥”: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1-07-02 16:01: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刘宏教授编著的《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公共外交:政策机制、实证分析、全球比较》一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以各个作者的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调研资料为基础,详细介绍了东南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华人社会的变迁及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宏观背景,从华人社团组织的发展、华文教育、华文媒体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华人华侨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角色、华人及新移民与当地社会的关系,进而探讨了中国侨务公共外交在这些区域所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近年来,随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迁及中国日益活跃于世界舞台,中国不仅要面对国际权力政治的博弈,还要面对文化层面上的较量,这就决定了以文化的沟通、交流和传播为使命的公共外交在这场纷繁复杂的争夺战中所具有的独特战略地位。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公共外交在近几年得到了极大的重视,甚至有学者认为近些年对公共外交的关注程度和研究势头超过了对外交学本身的关注和研究,似乎外交成了公共外交的一部分。(见张清明:《外交学研究与外交的本质,2015外交学研究的喜与忧》,载《中国社科学报》,2016年01月14日,第887期)在学者们对公共外交展开全方位研究之时,海外华侨华人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受到重视。刘宏教授编著的《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公共外交:政策机制、实证分析、全球比较》一书从海外华侨华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出发,全面讨论了目前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基本现状、政策经验及实证案例。该书以各个作者的实践经验和亲身经历为基础,详细介绍并探讨了东南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华人社会的变迁及发展趋势,以此作为宏观背景从华人社团组织的发展、华文教育、华文媒体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华人华侨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角色、华人及新移民与当地社会的关系,进而探讨了中国侨务公共外交在这些区域所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全球视野下的政策及实证研究
      基于国别或地区甚至整个世界范围内海外华人的属性、实力地位和特有的文化认同,分析华人华侨在协助实现中国公共外交和国家利益方面特有的优势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这些资源力量提升公共外交成效的方法和路径,这种应用性研究对当下中国的公共外交实践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因为中国要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地区及世界大国,首先必须成为一个被世界各国尤其是邻国认可和接受的大国,就仍需坚持不懈地通过蓬勃兴起的公共外交,化解挑战和矛盾,在继续保持“合作者”形象的基础上,致力于塑造“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形象。刘宏教授是较早就注意到华侨华人与公共外交之间密切关系的学者,并围绕此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作为其代表性研究成果的本书也凸显了他在华人华侨研究方面的实用性特征。
      首先,从移民热和控制潮博弈不断加强的国际移民发展趋势出发,作者不仅提出了华侨华人社会中以东南亚、欧美日和新移民为代表的三种变迁模式,还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有关未来侨务政策和理论的思考,尤其强调要鼓励和协助华人参政,在确保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注重华侨华人的利益并争取实现双赢。当然,作者更加致力于通过具体案例的研究找到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侨务公共外交的对策建议,提出要在对华侨华人的公共外交资源作深入而具体的了解和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鼓励国内社团、非政府组织与华人社团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并开发相关合作项目,构筑侨务公共外交的网络平台,搭建海外华侨华人和侨乡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这些对策建议或基于各国华人华侨已有的实践经验,或基于韩国及俄罗斯等邻国的可行做法,对于指导侨务公共外交实践来说,确实大有裨益。
      第二,实证案例研究详实全面,独具特色,对于新加坡、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社会基本情势、历史发展脉络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梳理,注意到了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沉重的历史包袱,尤其关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社团组织、华文教育及华文媒体的组织发展情况,充分挖掘出了侨务公共外交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渠道,提出的建议突出了侨务公共外交的核心本质是中国政府尤其是中国特色的“五侨”系统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手段,动员海外华人与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侨民资源,运用文化交流等手段,经由传播、媒体和公关等方式,把一个真实的中国推销给世界,减少由文化差异造成的其他国家政府和公众对中国产生的错误观念,从而通过外国公众舆论提高中国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并最终为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成功实现提供良好的外部生态。(见隆德新、林逢春:《侨务公共外交:理论内核、本体特征与效用函数》,载《东南亚研究》,2013年第5期,第88页)目前来看,对侨务公共外交实务全面系统的研究还不多见,本书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的研究确实具有开创性。
      第三,本书不仅有宏观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把握,更有全球的视野,试图寻找各国侨务公共外交的普遍规律。著作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韩国侨务公共外交政策的机制、模式和成效,试图借鉴和学习韩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发展路径和有效经验,作者认为在外韩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促进了海内外韩民族的认同感、亲韩感和凝聚力,并通过在外同胞财团等组织机构建立起有效的“全球韩人网络”将散居在各地的韩人有效地连接起来,而中国在外华人华侨数量多,分布广,华商网络也初具规模,构建全球华人华侨网络也是一种可行性很高的中国侨务公共外交路径。
      中国侨务公共外交路径亟需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侨务公共外交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对它的研究还很欠缺,因而本书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的本书还存在进一步可提升的空间。
      第一,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中心”倾向。作者虽然清楚地意识到了华人华侨在政治、族群和文化认同上的复杂性,但在实际研究中仍无意识地偏向以族群和文化认同来凸显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功能作用,这有一定程度的想当然之嫌,身份认同问题是侨务公共外交成败的核心因素,需审慎对待。认同的复杂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首先,海外华人有无对于中华的文化认同和种族认同?对于部分外籍华人尤其是在当地土生土长的华人而言,可能并不必然存在这种同根同族的身份和文化认同,要摒弃华人都是炎黄子孙、都有天然亲近感的传统刻板观念。其次,即使是对于那些存在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海外华人而言,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难解之题,即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关系问题,当其政治忠诚和文化认同发生分歧时,政治忠诚是第一位的,这种时候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可用资源,这一问题在新加坡尤为突出,目前的新加坡国族认同已超越种族认同。此外,虽然华人华侨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广泛的商业人脉,但这些都只是说明了华人华侨成为中国公共外交中重要因素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他们必然愿意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一部分,甚至是公共外交的主体。

    推荐访问:侨务 中国 路径 外交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