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塑造功能

    时间:2021-06-23 20:03: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塑造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文章从对人格塑造的理解、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和教育者的人格塑造等三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塑造功能。
      [关键词]高校 思想教育 人格塑造
      [作者简介]徐小波(1971- ),男,湖北天门人,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9-0158-02
      
      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一个重要阵地。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我国公民人格的塑造,他曾经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因此,现阶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格塑造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人格与人格塑造
      
      1.人格的含义。人格的研究是多层次、多方位的。人格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也是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研究的内容。美国教育学家Jerry M.Burger认为:“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柏桦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指出:“人格对人而言,是个人的社会化。”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各种反映趋势的总和,是个体所具有的兴趣、态度、气质、性格、价值观、人际关系、情感以及其行为差异的混合体。”人格,指人的品格、风格、个性,它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质。从伦理学上讲,它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综合。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人格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总之,人格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稳定的内在特质和行为方式,是促进个体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人格塑造的认识。人格塑造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个人与社会价值,设定目标,通过一些方法或手段来实现目标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在追求效率与效益,实现自身价值时,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智,但同时也表现出急功近利、人格丧失的不良倾向。因此,塑造健全的人格,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能与人愉快合作的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等。在高校,塑造当代大学生与教师健全的人格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人格塑造的基本要素
      
      人格反映着不同社会文化的特点,人格对于一个人自身来说是较稳定的,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它具有多重性、广泛性。在高校,由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将更复杂。笔者认为,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利他价值观。价值观是人格的核心,也是组织文化(如企业文化)的核心。现阶段,社会的转型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价值系统的变化,社会价值观念是社会转型观念的反映。20世纪70年代的“两个凡是”和如今的“雷锋精神是否过时”都是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最为突出的就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相对立的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集体主义最初是建立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可见,集体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而当今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要求人们在利己中利他,在利他中利己。市场经济要求建立明晰多元的产权制度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这与早期集体主义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是相冲突的,从而导致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抵制着集体主义原则的贯彻。为了实现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在遇到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集体主义冲突时,应依靠法制手段和国家行政调控加以约束和引导,对于由于两者侧重面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应该按照统筹兼顾原则找出最佳结合点。
      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一个较为统一的主流价值观来凝聚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才不至于造成思想混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需要有正确有效的价值导向。
      2.诚实守信。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出生与成长起来的,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市场经济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在此条件下,大学生的诚信观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大学生为了追求个人的价值,对集体活动与集体利益却毫不关心,社会责任感淡漠,道德水平下降,甚至走上危害社会和国家的邪路;有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没能取得好的成绩,毕业择业时就伪造假文凭、假证书。这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尔虞我诈,相互不信任。一旦把诚信看成是对个人个性的束缚,就会阻抑社会的良性发展。在现代社会,言行一致、有责任感是诚信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要塑造健全人格,必须树立言行相符的信念。诚信,应该从我做起。既要充分认识到为什么要做一个诚信的人,要明白什么是诚信;又要养成反思自己说话、做事的习惯,如果编造借口不经意中形成了习惯,则需要反思,然后有意识地加以纠正,才有可能转变;更要学会用某种方法在周围营造一个诚信的美好气氛。
      3.仁爱与和谐。当今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存与养育环境决定了他们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与唯我独尊的人际关系模式,从而缺少爱心和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与能力。
      孔子的“仁爱”思想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有一次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归来,问“伤人乎”,而不问马。孔子认为爱包含着尊重,“出门如见大宾”,要求尊重每个人的人格,人正是在与别人相亲相爱的关系中,才真正确立起自己做人的价值。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在今天仍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仅家庭是爱的海洋,而且邻里、朋友之间也是一个爱的海洋,以至于天地万物,一草一木与我们都是一个爱的海洋,爱是生命的本源,爱是人的本性。宇宙间存在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学会爱而存在的,因为有了爱就会懂得人活着有索取还有奉献,有收藏还有分享,有要求还有感激。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记住,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合理地接纳他人,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导和培养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也是人格塑造的内容之一。
      4.良好的心理品质。独生子女不是错,但80后大学生的父母基本上是中国社会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他们普遍缺乏教导独生子女的经验。性格、气质、自我意识、思维方式、品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要素的形成与发展虽然与遗传特质高度相关,但更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后天的学校教育。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时期之一,自我意识对人格健全起着强大的动力作用。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一个人只有能够客观、全面、科学地认识自我,才能正确地对待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和不断地超越自我。性格是一个人为人处世中比较稳定的行为与思维方式,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无对错之分却有好坏之分。对80后大学生而言,他们上小学时上大学不交钱,他们上大学时上小学不交钱,他们不找工作时工作好找,他们要找工作时工作没处找。生活在贫富差异日益扩大的社会现实中他们也有他们的烦恼。因此,引导大学生正视和接受现实,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十分必要的。

    推荐访问:塑造 思想政治教育 人格 功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