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有效教学六个“应”】有效教学与教师应具备的意识

    时间:2019-01-12 03:30: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在新课程视野下,有效教学应呈现怎样的特征呢?这历来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即六个“应”。   
      一、有效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预期成果相一致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确定各种任务、课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确立这些任务或课题中所包含的各个子任务,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来确立子目标,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寻找达到各个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
      二是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把学和做统一起来,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做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二、有效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只有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作为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
      
      三、有效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首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把学生的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从而使学习者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再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题策略,并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与他人在解题策略上的正确与错误、相同与不同,对正确的需给出证据和阐述理由,对错误的需找出错误的原因,对都正确但方法不同的解题策略,需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特点,优化解题策略等等。再者,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把学生编排成一些学习小组,从对学生座位的安排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孩子们会十分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形成一个小而精的合作学习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在随着小组人数的扩大而减少的。
      
      四、有效教学――应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否则,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做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五、有效教学――应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六、有效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新的课程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习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推荐访问: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