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的伟大尝试

    时间:2021-05-28 16:02: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第一次反“围剿”比较全面地尝试和集中展示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中十大军事原则主要思想,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红军战略战术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主导地位,在中国现代史乃至当代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关键词]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 伟大尝试 集中展示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军事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苦难辉煌”的党史来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彭德怀、罗荣桓、滕代远、朱云卿、黄公略等红军将帅都对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有过重要的贡献,其中毛泽东个人的贡献最大。如果说,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在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那么第一次反“围剿”则可视为比较全面地尝试了、展示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中的十大军事原则的主要思想,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党和红军应对强敌的战略战术中的主导地位,此后的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均因为以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为主导才获成功,在中国现代史乃至当代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一、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1.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反动统治。1930年末至1931年岁初,发生在江西永丰一带的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的第一个重大战役。此役,红一方面军充分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利用苏区有利条件,采取“撒开两手,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歼敌1.3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件,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使中央苏区进一步巩固与扩大。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大的一次战役,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为此,193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由周恩来亲自执笔的《中央给中国红军及各级党部训令》中专门指出:“红军一、三集团军与江西劳动群众,在苏维埃政权之下的一致行动,得到了出人意外的结果,他们在伟大的中国革命史上,已经写上了新的光荣的一页。”[1]这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毛泽东同志‘诱敌深入,准备反攻’、‘保存军力,待机破敌’、‘打好第一仗’和打‘歼灭战’等作战方针的胜利”[2]。
      2.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战略战术中的主导地位。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初步确立了以党指挥枪原则为主旨的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人民军队战略战术中的主导地位。在这次战役中,党和红军第一次在一个宽大的、与敌正面交锋的战争舞台上,比较全面地初步实践和展示了以十大军事原则和人民战争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战役的空前胜利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科学性和人民战争的无比威力,坚定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结合道路上进行伟大探索的决心,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党和红军军事战略中的主导地位,为我们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最终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在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中战胜国内外诸多强敌、众敌联盟,最终赢得中国革命战争的辉煌胜利和异常宝贵的60年和平发展时期,历史地奠定了军事战略思想的重要基础。
      3.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纪念80多年前这次战役的伟大胜利,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之一在于,集中智慧,广纳群言,在当前极其复杂多变的东北亚局势、非洲局势乃至异常波动的国际军事和外交形势下,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以发扬天下无敌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革命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内容,以歌颂震古烁今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理想主义和军民鱼水情为主旨,纪念先辈,激励后人,团结一心,凝内慑外,进一步弘扬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光荣传统,振奋党威军威国威,努力为促进我党我军我国人民在当代历史上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心尽智,建言献策。
      
      二、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指挥第一次反“围剿”中的战略战术,初次比较全面地衍生了与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密切相关的战略思想
      
      在第一次反“围剿”这样一个规模空前、敌我力量悬殊的战争舞台上,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领红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尝试,“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其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尤其是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开始崭露头角。
      一是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战前,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坚持要一方面军去攻打城市。“红军围攻长沙城达半个多月,眼看没有希望攻进城了,蒋、冯、阎军阀之间的大混战又将要结束。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前委的领导下,及时作出正确决定,红军于9月12日主动放弃了对长沙的围攻,这就又一次避免了强攻中心城市可能遭受的损失。”[3]P83-88战前,毛泽东对自己提出的“诱敌深入”作战方针作了详细阐述。他说:“退却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处在强敌的进攻前面,若不退让一步,则必危及军力的保存。”[4]P203在讨论红一方面军的行军方向时,“毛泽东针对有人主张继续攻打大城市的意见,在会上提出我们不能以卵击石,硬打南昌、九江,而是要东渡赣江到革命根据地内部关门打狗”[5]。在争论中,朱德完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罗荣桓、曾山等同志也表示拥护,彭德怀、滕代远等同志也感到若一、三军团分处赣江东西,则不能集中兵力对付敌人,由此支持毛泽东意见。这就确保了反“围剿”中的一、三军团集中优势兵力,全面实施总前委战略意图,隐蔽设伏,运动歼敌主力于农村和野外。
      二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在罗坊会议上,毛泽东明确地指出,“只有诱敌深入赤区,大举灭敌,敌人主力在野外消灭了,敌人工事也就无用了,这就可以长驱直入,南昌、九江不攻自破。”[6]P286在朱德、周以栗、罗荣桓、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同志的支持和共同说服下,会议一致同意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了“诱敌深入”,歼敌有生力量的作战方针。
      三是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敌人一连三次扑空后,士气大挫,行动困难,给养缺乏,兵力分散,战线长达400公里,首尾相顾不及,其中路直接暴露在我军眼前。总前委见敌中路突出,决心先打这路的张辉瓒和谭道源两个师。于是,第一仗就集中兵力打张辉瓒的主力两个旅和一个师部。打垮张部后,红军再次集中兵力,四面压向谭道源师。
      四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小布设伏后,红军一等再等、一撤再撤,毛泽东后来指出,这是打破“围剿”的第一仗,关系非常之大。他说:“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这是反攻开始,即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12月27日,朱德特地来到担负正面攻击张辉瓒师任务的红三军进行动员和思想准备。时任红九师参谋,后来曾经担任国防部长的耿飚同志回忆道:“总司令简短的动员结束了,但他的话久久地回响在指战员心中。”“现在,就是这颗被国民党悬赏二十万光洋的头颅,就是这个被多次宣布己被‘击毙’的英雄人物,正指挥我们在反‘围剿’战争中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7]

    推荐访问:围剿 尝试 军事战略 思想 战争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