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人民海军的现代化之路

    时间:2021-05-27 20:02: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现实安全威胁和历史经验反思,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海军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作用,从国情出发逐步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人民海军。人民海军60多年曲折的现代化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对海军和海洋认识的深化,也展现了中国向海洋文明迈进的历史进程。
      1950年8月,海军召开建军会议,提出“沿岸防御”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防御,战术进攻”的指导方针。海军暂停了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主要任务转为防御国民党军队和美国趁我方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时机进攻我方沿海地区。在战略上保持防御态势,在战术上适时对沿海国民党占据的岛屿实施局部进攻作战行动。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国北方的安全威胁有所缓解,东南沿海的安全问题成为国家战略的重点,海军制定了“力量前伸,积极作战”的战略方针。在我国海上力量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调整原来的战略部署,把集中部署于上海和舟山等地的海上力量,向福建沿海海域前伸,并夺取部分海域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以扩大我国沿海防御的纵深。同时,积极寻找战机向沿海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夺取沿海岛屿。这一战略改变了之前我方在东南沿海的战略守势,确立了在东南沿海的战略进攻态势。据此,人民海军先后展开了猫头洋护渔作战、东矶列岛登陆作战、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等一系列进攻作战,收复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外的东南沿海全部岛屿。
      1956年国家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确定“重点设防、重点守备”的战略指导原则。为贯彻这一战略精神,海军在战略上由“沿岸防御”转变为“近岸防御”,并提出“海上游击破袭战”。这一时期,海军在作战样式上以广泛的海上游击战为主;在作战规模上以中小型战役战斗为主;在作战目标选择上,以运输舰船、分散的战斗舰艇和守备力量薄弱的基地港口等为重点目标;在战斗行动的实施方法上强调隐蔽接敌、突然袭击;在作战海域选择上强调到敌后作战,主要是东南沿海附近岛屿周围;在作战时间上强调在战略上实施持久作战,在战役战斗上坚持速战速决。这一思想,创造性地将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运用到海上作战,将经常性的分散的海上游击战与集中的抗登陆作战相结合。从当时的海上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来看,较好地解决了劣势装备的海军与优势装备的海军作战的问题,有效指导了当时海军的战略运用。
      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的战略重心再次转移。1960年,海军战略方针调整为“开辟海上独立战场,进行海上游击破袭战”,将作战海域从沿岸海域推进到中远海,强调对岸上的军事基地和军事工业目标进行大规模破袭游击战,试图通过开辟海上独立战场,配合陆战场的行动,缓解我国在北方陆地方向的压力。但由于其对敌我力量对比的现状认识不足,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估计不够,严重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给海军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损失。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内政治运动的扩大,国家全面备战的开展,海军的发展进入了停滞期。
      这一时期,海军建立了一支以空、潜、快为主要特色的近岸型海上力量。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和资源有限的情况,海军贯彻海上威慑思想,重点发展核潜艇等战略力量,以较小的投入实现了较高的战略能力。反思这一时期的海军建设,客观上当时以农业、重工业为主的国家经济结构对海洋的需求不大,加上我国面临强敌陆上入侵的威胁,主观上对海洋和海军作用认识的不够,海军的发展严重滞后于陆、空军,海军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十分有限,仅仅体现在辅助陆地防御,作为陆上力量在近岸海域的延伸,不具备独立的战略地位,更与国家在海洋方向的安全需求不相适应,当前困扰我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也正是由此而产生的。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实现战略性转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近海防御”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在战略目标上,首次涉及到了维护海洋权益这一重要内容。在作战区域上,从“近岸”扩展到“近海”,即第一岛链内的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在作战形式上,强调以近岸坚守防御阵地战、海上运动战和海上破袭游击战三种形式相结合;在海军建设上,提出了“精干”、“顶用”、“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建设目标。“近海防御”战略把海军建设从准备全面战争转变到准备打局部战争上来,从应对外敌入侵转到维护海洋权益上来,将海军战略运用的范围前推至近海海域,大大延伸了海上防御的纵深,有效指导了这一时期的海军建设和海上战略运用。但这一时期的战略指导思想过于强调海军建设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资金和技术投入十分有限,海军建设的步伐缓慢,装备的滞后严重制约着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的形成,“近海防御”的战略目标也因此缺乏有效战略能力的支撑,这一点在90年代中期的台海危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资金的缺乏也使海军无法充分利用80年代西方国家战略上有求于我的有利环境,学习和引进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装备和现代海军作战经验,失去了难得的跨越式发展机遇。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战略格局进入新时期,随着海洋价值的进一步发现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海洋权益之争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问题。国内方面,“台独”分裂势力日益猖獗,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东南沿海方向成为国家军事战略的中心。为适应国际国内安全形势需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拓展了“近海防御”的战略内涵,强调海军建设要以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为中心,着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真正具备在第一岛链海域内遂行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并逐步提高远海防卫作战能力。同“近海防御”相比,这一战略在内涵上有以下拓展:战略重点由北部海区转移到东南沿海,强调以台海海域为主要作战区域;作战类型由防御为主转为以进攻作战为主;作战样式由反登陆作战为主转变为以海上封锁和登陆作战为主;作战形式由近岸阵地防御战转变为海上机动作战。这一时期,在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强力牵引下,国家对海军的投入不断增加,以一批先进主战装备的服役为标志,海军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同时,这一时期海军战略运用集中于台海作战,海军建设的系统性相对不足,不少建设出于应急作战需要,虽然有不少“杀手锏”武器陆续装备,但不能掩盖海军整体作战能力的薄弱,近海综合作战能力十分有限。另外,海军建设的功能性指向过于单一,指导思想偏重于应对战争行动,缺乏对海上维权能力方面的建设,海军维护海洋权益的方式和手段十分有限,处置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较为薄弱。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海上战略通道的依赖越来越大,对海洋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海洋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和国家利益拓展的主要战略空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将海洋方向列为国家战略的主要方向之一,提升海军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思想。在战略使命上强调“维护统一、捍卫海权”,要求海军适应国家利益的拓展,着重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在战略运用空间上,强调由“近海”向“远海”拓展,提出了以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远海机动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的战略目标。在战略运用领域上,强调由作战领域向非战争领域拓展,更加重视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增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目前,海军近海综合作战能力已基本形成,远海机动作战能力已具备一定基础。以航空母舰(我们目前只有改建的俄罗斯航母)和新一代核潜艇等为代表的主战力量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海军的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有了新的飞跃,初步构建起与国家海洋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求相适应的海上防卫体系。我们也看到,由于海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技术的积淀,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尽管地区海军建设力度很大,但由于长期的历史欠账,海军整体作战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作战经验十分有限。
      可以预见,在2020年前海军并不具备覆盖我国全海域的战略运用能力,从当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其战略重点应放在东南沿海,特别是南海方向。这是因为从国际地缘战略格局看,西太平洋仍然是美国海外战略的重心之一,我国在南海方向的发展可以避免在战略上与其发生直接的碰撞。从现实的利益需求看,一方面南海海域是我国岛屿和海洋权益争端的主要地区,争议区域所蕴藏的巨大资源对我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南海方向延伸至印度洋这一海域是我国最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其安全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从海军自身发展看,南海地区海域宽阔、水深大、通道多、战略纵深大,是海军航空母舰、核潜艇等力量最理想的战略基地和活动海域,可以使我国海军摆脱“岛链困局”的影响。同时,南海周边国家以及美、日等大国在此海域的力量相对薄弱,也避免了我国主要海上力量发展陷入强敌包围的态势之中。

    推荐访问:之路 海军 现代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