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犯罪分析

    时间:2021-05-06 12:00: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社会转型阶段,我国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在此环境下犯罪率大大上升,而其中以弱势群体的犯罪尤为突出,造成了恶劣影响。此类犯罪有其特殊的背景成因,需要专门的解决办法。对此,美国学者罗伯特·莫顿的紧张理论在适用问题时有着极大价值。
      关键词:弱势群体 犯罪 背景成因 紧张理论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弱势群体犯罪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对于弱势群体,他们生理以及心理的双重特殊性使他们在面对某些现实情况时,相对于常人更容易做出过激的反应,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紧张理论所指出的相关策略,在适用我国弱势群体的犯罪问题时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1紧张理论与弱势群体的界定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力量相对较弱,在分配、获取财富时较为艰难的群体。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弱势群体”的概念,自此,弱势群体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生活困难、能力不足、被社会边缘化并受到歧视或者排挤的人的集合。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人群,即生理性弱势群体与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指残疾人、孤寡老人以及重病人群等,后者则主要是指低收入人群。从整体现状来看,社会性弱势群体占大多数。这些人的特点是具有经济利益贫困性、生活质量低层次性和心理承受脆弱性。这其中又以经济贫困人群为代表。清华大学孙平教授认为,“弱势群体与贫困人口的概念虽不能完全划等号,但至少是高度重叠的,弱势群体中绝对贫困的现象开始出现,人数还在上升。因为在社会上的地位较为低下,弱势群体在社会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大多数有自卑感,有依赖心,有时会逆化为敌视社会和他人的人。
      紧张理论学说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莫顿提出,属于实用主义犯罪学三大理论之一,又被称为失范理论。其主要是指社会中产生的压力,如财富分配额的不平等,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会导致人的心理不平等,从而使人产生焦躁和愤怒等“紧张情绪”。莫顿认为在任何社会,其社会结构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目标,任何社会的文化都引导人们确立并进而去追求符合当时社会价值的目标。二是手段。任何社会都规定了合理合法的手段使公民用来追求自己的成功目标,个人超越了此种手段去达成目的,即为非法,严重者可能导致犯罪。默顿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要求达到的是社会结构的平衡,而失范就是指订立的文化目标与追求此目标的手段不能达到协调一致。在美国社会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中,财富成功可以说是其最为重要的部分。对于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来说,相当一部分人的目标为实现财富成功,但是由于能力和地位的不同,社会中的地位低和经济条件差的人可能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用国家规定的合法手段来完成自己的目标。对于不能完成自己的目标的这些人来说,他们可能就会产生愤怒和挫折感等紧张情绪,同时如果这部分人意识到用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所订立的目标时,目标与手段之间就出现了不平衡,失范行为就此产生,而它的体现可能就是犯罪行为。
      1992年,社会学家罗伯特-阿格纽提出了一般紧张理论,从微观角度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是由于人的目标得不到满足所产生的消极情绪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又促使人产生犯罪行为。
      2紧张理论与弱势群体犯罪的联系
      毫无疑问,在紧张理论的概述中,人们由于不能以合法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由此而产生落差感与不甘心,这使得他们想要通过非法的犯罪手段去实现自己所订立的成功目标。而在中国的环境下,紧张理论可以用来阐释社会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犯罪成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路线,体现了中国的发展重心越来越向经济指标所偏移。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都为了经济建设而服務,经济上的成就在中国社会显得格外重要,甚至在一些领域内,经济实力的雄厚与否成为了衡量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指引下,自由竞争产生优胜劣汰,先富带动后富致使发展不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贫富差距变得愈加明显,两极分化越来越大。而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显著特征便是贫困性,其阶层的特点以及掌握的社会资源决定了其依靠自身能力很难在自由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这部分社会群体的大部分人员,就不能通过国家所规定的合法方法实现自己的对于财富成功的渴望。
      如今,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在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言,矛盾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更加突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为迫切,急需要提高自己的生活环境,来达到正常生活所需,但是现今仍然没有足够的资源向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倾斜,并且相应的救济措施和社会保障仍不到位,使得他们的生活愈加困难。
      他们急于改变自己所处的现状,这导致了他们更加强烈的对于经济以及其他方面成功的追求,而自身能力的不匹配会导致结果的多半不成功,这时他们想用非法的办法去追求成就的可能性会更大。
      第二,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上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情绪,是弱势群体犯罪率高的又一原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只有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上升到归属感与爱等高层次的人生追求。而对于幸福感等高层级精神需求来说,其前提就是满足物质需求。而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恰恰是弱势群体的特点。
      弱势人群的相对剥夺感较强,这导致其会产生强烈的社会挫折感,而这种情感又会助长其实施犯罪行为的欲望。一方面,不能完成目标所产生的焦躁感,以及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加之自身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及时的维护,使得弱势群体的压力来源相较于其他人群要更为广泛。另一方面,弱势群体本身所具有的心理脆弱性会导致他们相较于普通人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并且负面情绪容易被转化为压力,弱势群体不易排解压力,在遇到压力时更容易崩溃。当自身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容易采取犯罪行为这种极端方式来发泄压力,甚至是为了报复社会,产生越轨行为。

    推荐访问:弱势群体 转型 时期 犯罪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