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婚姻枷锁下命运的玩偶

    时间:2021-04-07 12:03: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19世纪妇女文学的代表作家凯特·肖邦的著名短篇小说,因其另一部小说《觉醒》在女性主义文学领域的特殊地位,导致很多人对《一小时的故事》的主题有着不一样的解读。那么,这部作品究竟是女性主义作品?还是围绕婚姻枷锁和追求自由这个主题展开?亦或是围绕性别政治而展开?女主公死因到底又是什么?为得出一个答案,本文将致力从对文本内容和写作手法方面的分析来对作品的主题进行解读。
      关键词:《一小时的故事》;主题;婚姻枷锁;死因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一.引言
      《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作品,它描写了女主人公马夫人在听闻自己丈夫死后的一系列反应,以及最后当她发现自己丈夫并没有死而导致她幻想破灭,心脏病病发而死的故事。
      《一小时的故事》发表于1894年,由于作品所处的的特殊文化大背景,20世纪80~90年代正是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三次浪潮,也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第三阶段,及其另一部作品《觉醒》在女性主义作品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得很多人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一小时的故事》进行解读。苏珊·兰瑟便是其中一位。但也有一些人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例如,申丹教授认为这是一部关于女性摆脱婚姻枷锁、追求自由的作品;刘杰伟、唐伟胜则认为这是一部相关性别政治的作品。为试图探索本文的真正主题,本文将致力于从文本内容分析和写作技巧分析来剖析作品《一小时的故事》的主题。
      二、从文本内容对主题进行剖析
      《一小时的故事》中女主人公渴望摆脱婚姻枷锁、追求自由这一主题特征是比较明显的。马夫人在马先生死后对自由的感知以及对未来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她对婚姻枷锁的打破和自由来临的渴望。从小说的第三段关于马夫人听闻马先生马先生去世时的反应的描写中,我们可以得知马夫人的反应与其他大多数人不同,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可以推测的空间:马夫人对于马先生的情感或许是比较复杂的,至少是不同其他人的。小说的第五段中,马夫人“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新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中充满了阵雨的芳香。……”这其实也是在用一种讽刺的手法反衬出马夫人反应的不正常,同时也是对后面表现马夫人感知到自由的一种铺垫。本来丈夫去世是件非常悲伤的事情,但作者在描写马夫人看到的景色时却选择了“活力”、“芳香”等这些具有积极的意义的词,这表明马夫人对于丈夫的死并不仅仅只是伤心而已,或许还夹杂着一些愉悦。由此,我们便可以推测:马夫人在与马先生的婚姻中并不十分快乐,而马先生的死则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为马夫人自此可以摆脱婚姻的枷锁、得以自由。而且,这一推测在小说的第十四段中也得到了论证,第十四段指出“在……,没有人会为了她而活着,……。不会有强有力的意志使她屈从——男人和女人都盲目坚信自己有权把个人意志强加于自己的伴侣。”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婚姻是对男女双方都有束缚,因此当马先生死后,便再没人为她活着,而她也没有必要为别人活着。文中的“强有力的意志”指的应该是婚姻生活中,男人和女人为了更加和谐地生活而相互牵制,相互包容,因而产生的无形的婚姻枷锁,但这并不一定表现为性别政治。因为这里并没有表现出马先生对马夫人压制,而说的是“男人和女人都盲目坚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自己的伴侣”。此外,小说的第十五段还指出“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马夫人对于马先生的感情是不够的,因此对她来讲,她与马先生的婚姻也是一种枷锁。因为她要忍受跟自己不爱的人一起生活。所以,当她听闻马先生的死讯时,她大哭起来,她伤心过,但那之后她感受到的是自由,是摆脱婚姻枷锁后得到自由的快乐。
      但是快乐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文章结尾作者安排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结尾:马先生平安地回到家中。而当马夫人看到马先生出现在门口时,她意识到自己享受自由的未来生活的幻想破灭,她最终因心脏病病发而死亡。申丹教授认为导致马夫人死亡的是因为她过度地追求自由,而文章结尾处极具讽刺意味的反转亦是对马夫人过度追求自由的讽刺。但是在我看来,我并不认为导致马夫人死的原因是因为她过度追求自由,结尾处的讽刺也不是对她过度追求自由的讽刺,而是对她缺乏勇气的讽刺。因为马夫人只是一个命运的玩偶。她从来就没有很主动地去打破自己的婚姻枷锁,获得自由,她只是一个消极接受命运安排的人。马夫人所谓的婚姻枷锁的打破是伴随着婚姻中另外一人——马先生的“死亡”而出现的,而不是因为马夫人的努力,她只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这一安排。她根本就没有勇气去打破枷锁、获得自由,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只是命运的一个玩偶,命运跟她开了一个玩笑,而她最终也只能承担命运跟她开的这个玩笑的后果——死亡。
      所以,一方面,笔者并不认为这部作品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因为马夫人——这个被命运的支配的人,显然没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女性的特征。她虽然对自由有感知,但她并不是一个为了个人自由而努力争取的人。而文本也将马夫人感知自由的过程描写成一种未知的、魔鬼似的东西向她逼近,并占有了她。而且当自由向她逼近并企图占有她的时候,“她奋力地想用如她那白净、瘦长双手一般无力的意志,将它击退”,说明她并没有什么自我的意志力,而且对于自由的感知和追求也不是她自己积极努力去争取的。此外,这部作品也不能确切地解读出马夫人收到父权制社会的压迫,小说中对于马先生的描写所选用的词也是“体贴的双手”、“含情脉脉地望着她”等,所以笔者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另一方面,我也不认为这是一部有关性别政治的文章。因为文章并没有很明确的描写出马夫人受到马先生的压迫,而文章关于意志强加这一敏感的事项也是说“男人和女人都盲目坚信自己有权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自己的伴侣”,而这也只能很明显地体现出婚姻的枷锁,而不能表现为性别政治。所以,在我看来,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婚姻枷锁下的女主人公渴望自由,但是因其没有足够的勇气,只能一味地接受命运对她的安排:命运让她活在婚姻的枷锁里,她便活在婚姻枷锁里,只是嫌自己生命太漫长,而不会采取任何举动;当命运开始跟她开玩笑,让她以为自己丈夫已经死了的时候,她才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有的自由,并且是在一种魔鬼似的力量的逼近下才开始感知自由,甚至连她最初的抵抗都是无力的;而当命运最后揭示真相的时候,她也只能承担命运跟她所开的这一玩笑的后果,而不能做出任何改变。因此,她只能成为命运的玩偶,受命运的摆布。她的一切都掌握在命运的手中:令她压抑的婚姻,因命运的一个玩笑而给她带来的短暂的快乐,以及这个玩笑给她带来的致命的后果。

    推荐访问:玩偶 枷锁 命运 婚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