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中国孝道手册

    时间:2021-03-19 20:10: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罗满元
      父母给儿女东西时,儿女笑了;儿女给父母东西时,父母哭了。
      在中国,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当我们含辛茹苦看着儿女一天天幸福地成长,当我们不经意间突然发现儿女长大了,懂得了真诚回报父母时,我们怎能不感动得泪如泉涌!
      这就是中国孝道!
      “百善孝为先。”中国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从奴隶社会到今天,不管哪朝哪代,不管社会制度如何变化,也不管是最高层的统治者还是最低层的平民百姓,孝道始终是大家共同推崇的道德价值和共同遵循的道德秩序。历史上许多孝道人物、孝道故事,尽管有些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但仍然代代相传,继续感染着人们感化着人们,成了一代代人教养后代的生动教材;即便在今天,那些孝老爱亲的人物和故事,仍然被我们尊为生活中的模范,仍还那样感动我们,让我们肃然起敬!
      只是,今天的中国,发生了历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核心的孝道受到了空前冲击,问题不断,危机四伏。国人也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是坚守原有的孝道秩序,还是背着“不孝”的骂名颠覆传统“另起炉灶”?抑或在传承的基础上,建设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孝道秩序?这种新孝道又如何建立?相信许多读者也一样在困惑中思考,又在思考中困惑。
      今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孝道?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目的就是想要跟读者一起来寻找一个好答案。
      (执笔/罗满元)
      
      
      打造新时代的孝道圣经
      □罗满元
      
      孝道,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因为孝道的大行天下,敬亲睦邻,才使中国的家庭有了和谐,社会有了秩序,民族有了强大的凝聚力。
      可曾几何时,中国孝道日渐式微了,人们一方面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受到损伤而痛心疾首,一方面又为找不到疗伤的地方和药方而张皇失措。
      其实,大可不必痛心疾首,也大可不必张皇失措。世道在变,人亦在变,天下没有不变的孝子,也没有不变的孝道。只要我们正视今天的现实问题,就一定能够找到疗救的办法,从而打造出新时代的孝道圣经。
      
      中国孝道史的感性考评
      
      中国的孝道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西周时期,孝的观念已相当流行。周文王对周公旦谈“九德”时,就说过“孝子畏哉,乃不乱谋”的话。待到孔孟出世,中国孝道便有了自己的经典作家和经典论述。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孟子进一步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从一开始,孔孟就把孝道看作是人伦道德的根本,可以用它来教化百姓,使百姓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义。孔子还说:“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孟子也进一步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在孔孟看来,孝道的核心就是敬养父母,而且从中提出了“父慈子孝”的观念,说明崇尚“三纲五常”的孔孟也是很有民主思想的。孔孟的“孝道理想”远不止此,他们的“野心”大得很,孔子把“孝悌”看作是“为仁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孟子则认为,只要“孝悌”的伦理观念深入了人心,就能形成良好的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移孝忠君,忠孝合一,克己复礼,仁政天下,这就是孔孟的“孝道政治”,也是他们最大的“孝道理想”。
      孔孟把孝道的内容和功能已经阐述得非常完整,形成了儒家孝道的经典,也成了中国孝道的正脉。自此之后,历朝历代在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孝道思想,无不打下孔孟的烙印。
      西汉,董仲舒倡导“以孝治天下”,得到不同朝代不同统治者的不同响应。汉武帝开始,朝廷开设“举孝科”,选拔任用“善事父母”的孝子到朝廷做官;唐代有“孝悌力田科”,清代有“孝廉方正科”,说明“以孝治国”的理论逐渐被“组织化”了。即便到了今天,我们有的地方也规定,“不孝敬父母者不能录用为公务员”。从古到今,把孝道和当官挂起钩来,肯定是“深得民心”的。但仔细想想,这样做似乎还不是十分妥当,因为光靠“孝”是“治”不了天下的,把“孝”这样捧到天上,甚至动用“一票否决”,有时不免要走入歧途。只有既依法治国又以德治国,加起来才能把天下治好。
      在中国孝道发展史上,孝道不仅在家庭道德、政治道德上派上了用场,有时候甚至超出了道德范围而以法律形式加以保证,规定不孝在法律上要受到处罚。《孝经》里有“五行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的说法,规定对不孝者要“斩首枭之”。北齐律首创“重罪十条”,而其中不孝罪被列为“十恶不赦”的罪名之一。唐律规定,骂祖父母与父母的要处以绞刑,殴者处以斩刑,对不孝的种种罪行都订有具体的罚则。今天的《婚姻家庭法》、《刑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对不孝的种种罪错都有详尽细致的处罚规定。法律对不孝言行一以贯之的惩处,既保障了孝道在中国社会始终如一的历史地位,也保证了孝道得以通行古今的基本底线。不过,其中古代对“不孝罪”的某些“量刑”似乎“畸重”了。
      说到底,中国孝道的普及和贯彻,最主要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孝道文化的传承和感染。孔孟的孝道思想及其扩充与发展,蔚成了中国孝道文化的完备体系,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孝经》,集先秦孝道文化之大成,其作者虽然至今未有定论,但其影响之广大与深远是其他孝道经典所无法比拟的,它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中国古代的孝道圣经。《孝经》认为,孝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把天道、地道、人道三者融为一体,把孝道内容、方法和实施措施汇成一书,成为以后孝道著作和孝道法典的“母本”和“母法”。后来流传甚广、影响持久的《二十四孝图》、《百孝图说》以及《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女诫》、《弟子规》等等孝道专著或与孝道关系密切的图书,大多与《孝经》有关,或者是把《孝经》的理论具体化、时代化,或者是用形象化、通俗化的方法宣扬《孝经》的原理——尽管有时有些自作多情,有时有些臆想歪曲。中国的孝道文化就这样在中国民众心中扎下了根,成了人们判断道德是非的主要价值标尺。
      诚然,中国孝道虽然根基深厚,是非标准也比较恒定持久,但其中也包含着大量封建的、迷信的、神秘的乃至愚昧愚蠢的内容,比如“愚忠”、“愚孝”,比如“埋儿养母”,比如“三年之丧”,比如“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虽然我们今天没有充足的理由责难我们先人的孝道错误,但我们应当有充足的理由扬弃这些错误来看待今天的孝道。这让我联想到一个伟人,他叫周恩来。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联合国破天荒地为之降半旗致哀。因为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先后去世,联合国还从来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的大使顿时“吵”了起来,愤愤不平。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发表了一分钟的演讲,给出的理由只有两个:“一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数不胜数,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联合国照样为他降半旗。”演讲结束,在场的各国外交官全都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推荐访问:孝道 中国 手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